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調查自主學習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調查發現:63.7%認為教師的引導很重要,能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42.1%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時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要學什么;34.7%的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自主學習的思想。
1.2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查發現:53.8%的學生反映自主學習課程教師沒開展教學活動;37.2%的學生認為教學活動開展效果不明顯;75.1%的學生認為教學活動設計應根據學科性質開展教學活動,不應按一個模板進行。
1.3教學交互教學交互是教學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調查發現:62.1%的學生喜歡用現代化的交流手段進行學習討論,有45.3%的學生喜歡面對面的學習交流,只有4.7%的學生只喜歡選擇獨立思考問題;71.8%的學生認為交流互動有助于學習,10.4%的學生認為交流互動對學習意義不大。調查還發現,30.4%的課程教師沒開展交流互動活動,或者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本就沒回答處理。
1.4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主要是真實反映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情況,從評價指標和反饋意見兩方面來研究。84.2%的學生認為評價體系指標的確立很重要,不應僅以在線時長來評價自主學習情況;76.3%的學生認為評價后的反饋意見對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和發展有較大的提高。
2自主學習環境創設策略
為體現個性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學習及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調查問卷的分析來看,網絡自主學習環境還有許多改善和提高的地方,提出以下策略。
2.1教學資源形式呈現多樣性資源呈現形式應多樣化,可以是文本、ppt、圖片、動畫、聲音及視頻等。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應模塊化,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由多個知識點組成。教學視頻應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剖析,時間不宜過長,以10分鐘為宜,最多不能超過15分鐘。為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表現形式多元化,教學資源應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根據學科性質可添加不同的趣味性資源,文科類課程可選作品欣賞、電影欣賞、歌曲欣賞、小笑話、故事等;理科類可添加科學發明故事、模擬實驗及虛擬仿真實驗等,比如如何組裝一臺主機,硬盤、顯卡、電源、風扇、主板等如何安裝才能安裝出一臺主機;農學類可添加作物、動物等生長過程,如利用視頻錄像將昆蟲的整個生殖和發育過程表現出來。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同時便于知識的獲取和創造。教學資源的展現形式應層次清晰,各知識點具有層次關系,應按章節進行區分,具有較強的目錄樹,具有查詢功能和知識點間的跳轉功能,監督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開發新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
2.2教學設計體現針對性自主學習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具有空間的靈活性和時間的可控性,如學習者沒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容易出現被動學習和迷茫狀態,自主學習沒有方向性和目標性。因此,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應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下達學習計劃,學習主要內容、作業及測試等引導學習者確立學習目標。
2.3教學活動富有操作性教學活動主要是驗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是否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學科性質設計教學活動,不應一概而論,下達教學活動任務應根據學科特點,具有可操作性。教學活動任務可以是案例研究型、分析實踐型、趣味探究型、實驗驗證型、虛擬實驗型等形式。
2.4加強教學交互,增強教學實效性教學交互實質就是教與學的信息交流,是雙向交流,既有傳輸又有接收。這里的教學交互體現在學習者與教師間、學習者與學習者間、學習者與學習內容間的交流互動。交流工具可以通過實時和非實時的交流工具,如BBS、論壇、答疑、電子郵箱等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可實時查看最新信息,注意引導學習者的交流發言,以免不切學習主題,教師應在論壇上討論議題,議題具有可研究性和可探討性。同時,不定期地開展教師與學習者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以及小組討論等活動,確保學習者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增強了教學實效性。多元化的交流和探討,不僅使學習者間、教與學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也使學習的氛圍更濃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增強了學習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習者的信息素養,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促進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5教學評價具有有效性教學評價主要是檢驗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效果,所以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的確定尤其重要。教學評價從評價內容來看包括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和自我評價[1]四個模塊,從評價形式來看可分為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2]。而教學評價關鍵的是學習者整個自主學習環節的有效評價,如一個評價指標只關注學生的在線時長,就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只開著學習的內容頁面,而去干其他事(打游戲、上網、聊天、看電影等),起不到自主學習的作用。因此評價指標應包含定性和定量指標,這些指標應體現對學習者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應強調學生自評為評價主體。評價應包含自我評價、過程評價、效果評價、成果評價及同伴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方法是否妥當,教學活動是否積極參與討論,是否積極參加了小組討論及專題討論,作業是否完成,期中和平時測試情況,是否進行了階段性總結和反思,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等。
3結論及建議
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環境是由五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而自主學習活動是否順利開展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及能開展整個教學環節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應具備從教學任務的下達、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交互手段的多樣、教學評價的生成及反饋、整個自主學習成果的形成等功能。而教學資源的建設確是一個系統、動態、持續的過程,部分課程資源陳舊,教師無積極性,資源開發能力和精力有限,導致學校資源更新滯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①學校加大資金投入,以教改項目、競賽為助推力,促進教師教學資源建設;②開展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掌握教學設計、網絡教學基本操作及教學資源制作能力;③通過引進、與企業共同開發及自主研發的方式,開發優質教學資源;④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如何有效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邱靖浦濤文袁永華張海濤郭睿南單位:云南農業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