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校園文化與學生成才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園文化既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領導作風上,也彌漫在校園的政治空氣、社會輿論、學術氛圍中,是長期以來校園中大多數師生思維和行為習慣的凝結,它深刻地影響著后來者并使之很快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強化這種群體思維和行為習慣。
(一)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引導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育人是其核心任務。因此,校園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也就成為其最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可以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精神支撐,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員工為學校建設發展努力奮斗。良好的校園文化像巨大的磁場,有著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夠教育引導高校學子們成才。
(二)校園文化具有激勵矯正的作用校園文化環境和其他社會環境一樣,存在作用相反的“正能量”和“負能量”。校園文化對這兩種能量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它對“正能量”具有宣傳和鼓勵的作用,如領導的務實高效、教師的兢兢業業、學生的深思篤學等,與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完全吻合,得到肯定、鼓勵和宣傳,引導師生朝著這些方向努力,反映了校園文化對“正能量”的激勵效應。校園文化對“負能量”具有限制約束的作用。那些校園不良言行與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背道而馳,必然會受到限制和約束,這顯示了校園文化對“負能量”的矯正功能。
(三)校園文化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校園文化對全校師生員工的思想道德、行為舉止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師生員工,使之思想升華,明辨是非。同時,校園文化在培養大學生的情感、性格、理想、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對師生員工的影響力度越大,其熏陶感染的作用就越明顯;師生員工對校園文化的認知程度越高,其熏陶感染的作用也就越有效。
(四)校園文化具有審美調適的作用校園文化可以使師生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身心得到愉悅和放松,增進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校園內的露天廣場、回廊亭臺、校園小路、健身廣場等場所都是校園文化的靚麗景點,能夠給學生以美的啟迪,讓師生在優美、舒適、高雅的校園環境中放松身心、開闊思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感受力。
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校園文化理解膚淺化。不少高校對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和豐富內涵理解不深,將校園文化簡單地等同于校園文藝、體育活動,雖然能夠積極地開展各種文藝和體育活動,但不能從更高層次理解、把握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將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看做基建部門的事,將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看做行政部門的事,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狹隘地理解為學風、考風和組織紀律觀念的建構。
第二,校園文化建設功利化。有些高校對校園文化的建設過于功利化,簡單地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設計校徽、制定校風校訓校規校紀。實際上,校園文化是在學校長期的建設發展和辦學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學校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絕大多數師生的價值追求,是民族和世界優秀文化在學校的反映和傳承,深刻影響著全體師生員工。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揚棄、積淀、創新和發展的動態過程。高校不能將校園文化建設功利化、表象化,而應深入挖掘其豐富的精神內涵。
第三,重設施建設而輕精神營造。現在許多高校辦公樓越來越豪華,教學樓、宿舍樓功能越來越齊全,但是由于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方面用力不夠,有些制度不完善,學校精神文化貧乏。這樣的學校徒有漂亮的外衣,卻缺乏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
第四,重知識傳授而輕人文教育。很多高校的管理者都認為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認識直接導致了學校重知識灌輸,輕人文素質培養,造成知識和文化脫節,最終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較低。
第五,文化建設缺乏特色和創新。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很多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文化傳統,這些特色和傳統對學校的建設、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些高校的文化建設卻不能及時跟進,因循守舊,繼續沿用一些過時的老思路、老辦法,缺乏對新時期校園文化特色的總結、提煉、升華,在持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上缺乏新思路、新舉措,許多高校的校園文化大同小異,沒有特色。
三、多種途徑創建有利于學生成才的校園文化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有正確的認識才有科學的發展。所以,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認識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要通過座談會、研討會、征文、演講等多種形式活動,進行廣泛的教育、宣傳,使全校師生員工都充分認識并了解學校在長期的建設發展中積淀下來的校園文化傳統,使其成為全體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從內心深處自覺遵從校園文化,維護校園文化。
(二)加強文化制度建設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制定文化制度。在文化制度的制定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充分尊重大多數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制定的文化制度要符合廣大師生員工的需要,這樣大多數的師生員工才愿意遵從這一制度。第二,堅持文化制度建設中的統籌協作。文化制度存在于學校理念、學校管理、發展目標、教育形式、校園風氣、校園活動中,文化制度建設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學校各個部門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才能完成。但是,在目前學校管理條塊分割的情況下,要形成文化建設合力難度較大。因此,學校應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小組,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對全校的文化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將校園文化建設目標融入各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中,督促各部門積極開展文化建設活動。第三,堅持制度制定和實際效果的統一。在制度的制定中,一定要從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制度,不能讓制度建設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羈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要注意動靜結合,將靜態的制度轉化為動態的行為方式。
(三)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
第一,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要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素質,可以開展教室文化評比、宿舍文化評比,開展體操、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舉辦書法、攝影、繪畫等文藝活動比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體會校園文化的精髓。第二,創新學生活動形式,拓寬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途徑和渠道。只有創新學生的活動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就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促進校園文化的創新發展。第三,組建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社團。優秀的活動團體是培養學生成才的重要平臺,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社會背景等各不相同,其能力水平和品格素質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學校要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集體協作,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到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增長學生的知識,提升他們的能力,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
第四,搞好高校學術文化活動。一方面,學校可以邀請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到校講學,提升學校學術水平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廣泛開展“博士論壇”“青年論壇”等學術活動,舉辦專題講座,啟迪學生思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
(四)加強校園文化意境的營造
高校是文化集聚的地方,要讓每一位走進高校校園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高校的文化內涵。學校的規劃者和建設者要深入挖掘校園文化的內涵,使校園內的建筑、設施、裝飾都能彰顯校園文化,讓置身其中的師生能夠強烈地感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美的力量,使師生在不知不覺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接受教育、提升素養。
作者:魏向陽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文化傳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