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教材中的小學數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挖掘教材,在無形中內化德育
(一)從小事入手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學生成長于家庭,由父母撫養長大。關愛家庭、感恩父母是一種自然的反哺跪乳之義,并會經教師引導發揚光大。如一年級下冊“分類與整理”單元,課首情境圖即是孩子幫助媽媽整理衣服。這樣的情境在學生那里會有所見,但不一定有所為。因此,教師透過此圖引導學生明白在享受父母的關愛的同時,也需要回報父母、關愛家人,這種感恩之心會明顯比日益儀式化的“洗腳”行為有意義的多。
(二)將學生的社會公德心培養寓于平時
如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保護野生動物、節約用水等,是現代人的必備素質。而與此相關之教育素材,或通過情境圖,或通過例題與習題等呈現,在教材中隨處可見。僅以三年級上冊為例,如13頁有習題涉及“采用哪些節水方法”、15頁有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涉及瀕危動物保護、30頁有習題涉及超市購物、79頁與125頁分別有例題與習題涉及觀賽、觀影、排隊購票等。教師適時加入相關公德知識教育,對學生公德心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三)做好“五愛”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愛”公德是我國憲法第二十四條的明文規定,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顯然,五愛教育不應是空洞口號,而應是觸手可及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小事。這一點,在教材中表現得非常明顯。例如,各教材中有多幅與運動及運動場有關的圖片,以此引導學生熱愛運動非常自然;又如,教材多處出現國旗、或以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為背景材料等的練習題目,以此為契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效果良好。
二、創新教學,將德育教育鮮活化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需要趣味因素,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兼顧二者,需要教師緊扣教材、適當開發新的教學資源作為教材的補充并合理發揮,以多樣化的形式使學生更多地受到品德教育的浸染。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和積極的學習心態
學生學習需要有一定的價值,從小的角度說,是利于個人未來的成長;從大的角度說,是服務于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對這種價值的正確認識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在講解與幫助學生學習有關數學知識,如分數、百分數、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統計圖表時,要適時結合實際說明它們與工農業生產中的某些應用,既可幫助學生體會其實際效用,認識到知識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也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與內驅力。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玩”中“樂學”數學
有學生學習了幾年數學,以為數學就是沒完沒了地做題目,而對數學之“美”“趣”等毫無感受與認識。顯然這與教師的不當教學行為密切相關,沒有能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與感受數學存在的樂趣,沒有能夠引導學生從探究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美妙與和諧。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必須要以充分的教育智慧為基礎,結合教材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實際等來開展,以幫助學生感受數學學習之大美,在“玩”中玩味數學。如玩轉魔方挑戰賽、24點游戲挑戰賽、數獨挑戰賽七巧板挑戰賽等數學游戲,對于幫助學生了解先人智慧、提供才能展示平臺,促進數學學習等,意義重大。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日常引導、鼓勵、評價等密切相關,并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與發展服務。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在具體的數學學習行為中加強對學生數學學習行為細節的引領,以學生感性、詳實而細微的認知作為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前奏,把學生的素質教育做實、做透。
三、結語
總之,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師做的,就是細心挖掘,并于課堂教學中自然銜接、適時開展。如此,方能在既促進學生數學個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作者:王素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