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微博的魅力
(一)個性化交流以及信息分享的實時性。
微博用戶可以通過使用網頁或者是手機等方式快速登錄微博,并且能夠在同一時間了解當前社會發生的事情,等于說是微博將用戶帶入了一個“事件正在發生”的平臺,大學生能夠通過登錄微博了解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從微博開通以來,越來越多的突發事件都是通過微博來告知大家的。微博相當于一個“網絡記者”,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到當前發生的事實,這種個性化的交流方式以及信息分享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微博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社會輿論監督效果。
(二)人際網絡的高效傳播性。
微博主要是通過“關注”以及“粉絲”建立的。對于微博信息的擴散主要是通過微博內容的轉發實現的,當一條微博信息得到越多的人轉發或者是關注,也就意味著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條信息。另外,微博用戶還能夠通過對對方的微博信息進行評論,這種高效的信息傳播能夠快速地以一種“病毒式”的傳播方式得到擴散。
二、微博的利與弊
(一)微博的“利”
1.有利于營造寓教于樂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使用微博能夠快速信息,微博成為了當今大學生實現信息溝通非常重要的一個網絡平臺,并且也為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關注或者是評論微博的方式學習導師的微博內容,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將會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歡迎。
2.有利于形成良好互動的師生交流方式。
21世紀尤其講究素質教育,實現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實現師生之間的長效互動,而微博可以實現信息、轉發以及評論的特點能夠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全面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老師微博信息,學生轉發和評論,提出相關問題和見解,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高效學習效果。
(二)微博的“弊”
1.微博信息過于混雜,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于微博信息的快速傳播特點,網絡上的各種微博信息內容可謂“包羅萬象”,難免出現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流入大學生的視線,如果缺少了教師的知道,這種負面的信息很有可能影響到現今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并且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2.部分大學生過于沉迷微博,最終導致人際交往異化。
現今大學生過分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世界,由于微博信息的快速傳播效果,很容易讓現今的大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不管是在課間還是在課后休息,都極有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登錄微博,并且查看微博上最新的消息,這種惡劣的情況導致很多大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查看手機,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業。另外,當大學生過分沉溺于網絡微博的時候,長期以來,將有可能在社交方面出現一定的障礙。
三、微博影響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一)端正學生態度,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博。
思想政治老師作為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樹立的指導老師,受到微博的沖擊,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應該全面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目光投放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方面,利用好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還需要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博,對大學生使用微博做好監督和管理。
(二)重視主渠道作用,把微博引入教育教學。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要把微博引入到現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探索出全新的微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成果,充分利用微博平臺,讓學生也加入到思想政治課程課后話題討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積極性。針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把和微博有關的教學內容全面引進課程,抓住時展特點,做到與時俱進。
(三)創建學校微博,教師微博以及專項微博。
這種做法有利于全面拓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建立學校微博,讓大學生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都評論出來,學校微博也可以一些客觀、詳實以及公正的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性信息。老師也可以在自己的微博當中一些比較有爭議話題的內容讓學生參與討論。專項微博可以讓學生有選擇性的參與到微博話題討論中來。只有真正建立起針對學生思想特點的微博話題,才能夠將和微博有關的教學內容引進到學習課堂中去。
(四)完善激勵機制,對微博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
可以把微博全面引進到教學當中去,并且在創建學校微博以及教師微博,還有專項微博的過程中全面引入微博教學的觀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以及針對性。并且在做好其他方面工作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微博信息狀態,實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校還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微博信息內容考核評比機制,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生活中就可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充分重視微博以及利用微博,并且可以使用微博發揮出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及監督的作用,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成才的效果。
作者:景凌凌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