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德育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樹立較完美的藝術形象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受教育者更愿意追求美好事物,從而使受教育者審美情趣、生活態度以及品質意志都有所提升完善,不僅如此,受教育者的愛國主義思想也能得到充分激發。對受教育者開展德育培養,一方面可以幫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品格及高尚情操,另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對藝術、生活更加熱愛。初中美術在實際開展教學時,美術教育教學、德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相促進且密不可分的。從初中美術展開的教學活動角度來看,審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貫穿美術教學的全過程,在初中美術實際教學環節均有體現。與此同時,將美術教學和德育思想相結合,德育思想理念貫穿于美術教學中,受教育者可以受到美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高尚、健康的思想,如熱愛祖國、藝術、家長、集體以及生活等。所以,在實際開展的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將德育與審美教育相結合[1]。
一、德育教學和初中美術間存在的關系
現如今,社會新聞中經常會出現因為缺乏道德感而導致犯罪的有關案例,進一步佐證了素質、德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存在的重要意義。素質教育背景下,成績并不是判定某個人優秀與否的唯一指標。在過往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最為常見,對受教育者的學習成績過分看重,經常忽視受教育者思維的正確形成,忽視受教育者個人良好修養的形成,久而久之,影響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及發展,進一步導致出現不可彌補的損失,受教育者積極的價值觀念難以形成,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退縮心理。如果想培養、發展受教育者的健康人格就必須要付出很長的時間以及發揮美術教學的輔助作用。有關新聞報道中能夠看出,過往“說服式”教育理論所產生的成效僅僅能夠使受教育者接觸、了解到較為淺顯的道德標準。灌輸簡單理論并不能有效促進受教育者內心長期且健康地發展。因此,初中美術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使用行為教育來接觸受教育者的內心[2]。在一言一行的教育中對受教育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在精神層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美術教育產生、發展。美術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作者細致觀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并不斷結合自身情感,從而創造出藝術作品。在對其展開欣賞的過程中,受教育者用心感受藝術作品、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解讀美術作品中繪制美的具體存在形態并且在腦海深處展現,表達作品的正確三觀,一方面促進受教育者審美相關藝術素養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釋放情感。
二、德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效滲透的措施
(一)開設欣賞課程
初中美術所選擇的教材內容中,每個課時內容都設置有精美藝術作品,受教育者一方面可以欣賞中國國畫、壁畫以及剪紙等傳統工藝作品,另一方面還可以欣賞西方優秀的油畫、素描等作品。初中美術教材內容所選擇的作品不僅具有主觀美感,還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深意。例如,在欣賞學習《格爾尼卡》油畫時,受教育者可以了解到西班牙畫家畢加索通過運用色彩等專業手法,進一步將自身渴望和平、唾棄戰爭等核心思想宣揚出來,充分顯示了愛國思想。在欣賞世界名畫的過程中,能夠發揮美術教育具有的正面引導作用,讓受教育者積極思考畫作具有的深刻含義,進而對戰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產生一定的了解。受教育者能夠在戰爭所造成的破壞中正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激發受教育者熱愛和平的正確觀念。通常情況下,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能夠體現不一樣的國家文化,在實際開展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放映幻燈片的模式,將細節不斷放大。受教育者能夠對美術作品的深意以及其中存在的藝術魅力形成深刻認知。初中階段的美術教科書中,受教育者在觀賞《韓熙載夜宴圖》時,可以對當時夜宴的情境形成深刻認知。受教育者在觀賞《清明上河圖》時,可以大致了解到北宋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社會面貌、經濟狀況等。受教育者在觀賞《剪紙》時,美術教師可以指導受教育者展開實際操作活動,受教育者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純真的生活態度、樸實無華以及熱愛生活永不言棄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進一步發揮受教育者學習的主觀性,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受教育者可以對不同地域的美術優秀作品進行欣賞,有效促進受教育者審美情趣以及能力的提升,受教育者在接受藝術熏陶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感知現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欣賞課程的開設,保障了德育滲透的有效性,激發受教育者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進而鼓勵受教育者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為建設祖國提供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開設繪畫課程
初中階段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應重視培養受教育者欣賞的能力,另一方面應針對受教育者實際操作相關能力展開教育。實際操作相關能力具體為繪畫、雕塑、剪紙等能力。眾所周知,國內外很多藝術家都有較為波折的人生經歷,這些人敢于和生活進行斗爭,他們繪制出許多廣為流傳的作品,初中階段針對受教育者開展繪畫技巧相關教學時,需要貫徹落實作者的高尚品格。如在學習世界名畫《向日葵》《咖啡館》等作品時,受教育者可以明確作者梵高先生具有的高尚品格和不落俗的品行思想,即使一生窮困也無法阻礙他追求藝術。實際教學時,美術教師需要將德育理念貫徹落實,對受教育者介紹名人的生平事跡,發揮榜樣的力量[3]。積極引導受教育者繪畫,對繪畫予以理解,鼓勵受教育者大膽創作,合理搭配,運用豐富色彩及筆觸充分表達內心深處所隱藏的情感態度,進而幫助受教育者健康成長。鼓勵受教育者重視探究、感知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布置繪畫小鳥、大樹等簡單作業,進一步豐富受教育者的內心情感,接著正確引導他們熱愛生活、家人、老師以及學習等。充分發展受教育者的創造、想象能力,在繪畫的過程中陶冶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操,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德育成效。
(三)開設工藝課程
工藝美術和生活的關系不可分割,工藝美術產生于生活,同時運用于生活中并且高于生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工藝課程時,教師需要在課程正式開始前詳細介紹工藝美術,工藝美術不僅是千百年來人民勞動的成果,還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予以體現,是值得尊崇的藝術。美術教材中展示了內容豐富的工藝美術,像糖人、版畫以及剪紙等,美術形態多種多樣,充分展現了人們踏實、積極的生活觀念,同時向往著美好的未來。工藝課程看著通俗易懂,卻對個人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工藝作品的風格尤為獨特,分類也較多,作品受歷史傳承的影響,是少見的美術工種之一。初中階段正式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有目的地指導受教育者開展手工制作,使受教育者在親身實踐中提升動手能力。與此同時,采取耳濡目染的形式讓受教育者對工藝美術所具有的內涵有更深刻的感受。不僅如此,初中美術教師還能對受教育者合理分組,讓受教育者分組創作,引導他們良性競爭,培養受教育者合作的精神,提升團隊協作能力,保障每一個小組間的競爭合理、積極進取,形成正確競爭的氛圍。在動手實踐時,趣味性得以有效提升,并且在工藝制作的過程中被德育思想所熏陶。
(四)開設實踐活動
古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對再多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也不如受教育者親身實踐。基于此,學校應積極創辦美術類活動。如評選黑板報、繪畫比賽、雕塑大賽等,在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形式下滲透德育。就目前而言,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部分父母會對其過分寵愛,在日常生活中,父子關系、母子關系會出現矛盾激化的狀況。學校可以組織受教育者參與敬老院看望老人等公益性質較強的活動,在活動中受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從而認識到家庭每一位成員都是需要關懷的人,進而提升受教育者關心別人的主動性,懂得感恩。初中美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指導受教育者制作卡片、繪畫等,發展受教育者思維能力,開展感恩教育類活動,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出發,受教育者能夠主動關心那些默默保護他們的人。隨著實踐課程的開設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受教育者繪畫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鍛煉了受教育者的實踐操作能力,陶冶受教育者的審美情操。為了使德育、美術教學兩者融為一體,就需要靈活使用相關的教育資源。不僅如此,還需要不斷結合實際生活狀況,循序漸進,以身作則,發揮榜樣帶頭作用,在“美”的教學中完成德育目標。
作者:武永鵬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南康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