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的倫理解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基于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現狀的實然分析,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的倫理應然,以期實現以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為載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進程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倫理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當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倫理實然分析
近年來,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隨著我國志愿者事業的不斷發展,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拓展,志愿者精神不斷得到彰顯,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初步形成,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但是從倫理的角度審視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長足發展的同時,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我們重視的倫理問題。
其一是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動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功利化的趨勢。在大發展、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又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時期,社會改革給人們帶來深刻影響,社會中人們功利化價值取向的日趨凸顯,個體思想呈現出多元、多變的特點,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正在經受著理性和情感的煎熬和選擇。大學生個體雖然對志愿者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訴求,但客觀卻存在著參與志愿者活動動機不純、志愿服務意識淡化、志愿者文化認同度低、開展志愿者活動追求功利化等問題。例如,有的大學生對志愿活動的性質和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把握志愿者精神的精髓,對經常性的、小型的社區志愿者活動興趣不高,熱衷于典型的、大型的志愿者活動,并且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性隨入校時間增加普遍呈遞減趨勢,甚至到高年級出現了部分大學生自動退團或者不愿意參加志愿活動的情況。由于志愿者的頻繁更換而使需要連續的志愿活動來支撐的志愿服務項目不得不流產,造成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社會公信度下降。
其二是志愿者活動內容俗化、活動形式化,體現志愿者個人志趣、特長的自愿性活動不足。大學生志愿者偶發性的、指令性的、號召性的活動多,這些活動并且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效應,忽視內容的豐富、內涵的深入、志愿精神的彰顯,熱衷于路邊發放宣傳單、橫幅上簽字宣傳式活動形式,這樣一來顯得活動的形式毫無創新,活動內容世俗化。而體現志愿精神的內在靈魂———自愿性的活動多被表面轟轟烈烈、錦上添花的運動式志愿者活動所掩蓋,志愿活動中個人完全自覺自愿的志愿行為缺乏,這樣就使志愿者活動失去了應有的倫理精神內涵。
其三是志愿者活動過程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功能有待加強。雖然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功能已引起社會和高校的重視,但在具體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功能。很多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都是泛泛開展,只求活動能按照安排順利進行,完成任務便萬事大吉。沒考慮大學生們參加活動后究竟有沒有提高思想認識的問題,也沒有從文化角度意識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特征對大學生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的教化作用,更談不上在活動進程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夯實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二、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的倫理
應然解讀志愿者文化,即由志愿服務的性質決定的,在志愿服務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根植于志愿者群體,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實踐性,并以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特別是社會資源為載體的獨特的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大學生志愿者文化不僅全面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內涵,而且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個體生命意義,彰顯了強烈的社會正向道德價值。可以說志愿者文化在現代文化語境中所反映出的是一種價值追求,志愿者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志愿者精神所倡導的價值追求問.
第一,大學生志愿者文化是具有先進文化倫理表征的一種文化形態,是當代大學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積極心理狀態等要素在其思想和行為上的集中體現。首先,大學生志愿者文化詮釋和弘揚志愿者精神,有著豐富的倫理意蘊。志愿者精神萌發于個體的道德良知,起于個體的自覺自愿,彰顯倫理主體性,體現了對他人、社會的責任、義務的一種積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模式。作為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的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呈現著社會的道德價值正導向,彰顯著自愿奉獻社會的崇高道德境界,大學生志愿者突破“小我”的個體性局限,以自我奉獻他人和社會的方式,善待他人,傳遞人間溫情,積極有為,其文化語義中不斷折射出大學生志愿者一種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追求。其次,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弘揚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凸顯積極的道德價值。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引領著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可持續發展,以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不斷開展,引發了大學生志愿者對祖國強大的自豪感,激發了大學生志愿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增強了大學生群體的國家意識。從自愿服務的善良初衷,到對整個民生社情的關注,再到國家、民族意識的崛起,大學生志愿者表現出對國家、民族、人民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志愿者活動以強有力的時代音符唱響集體主義主旋律,以青年學子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傳承著愛國主義歷史樂章,在思想和行為上實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價值的融合統一。最后,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引領社會風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有利保障。當代大學生志愿者文化不但與中華民族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和雷鋒同志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有著一脈相承之處,而且大學生志愿文化有力發揮彰顯優良道德范式、集聚社會合力的作用。大學生志愿者基于強烈的道德責任感,自覺自愿履行對他人、社會、國家的責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也就是說大學生個體既是個體道德的涵養者和承擔者,又是社會公德的踐履者和建設者,無疑個體道德的提高和完善,又將有利于社會整體公德水平的提高。[2]
第二,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發揮著重要的倫理導向功能,為志愿者組織提供了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目標,為社會提供了一種先進倫理文化范式。大學生志愿者文化,以其強大的文化內聚力和外部感召力不但抵制了西方價值觀的對大學生思想的滲透和價值觀的影響,有力地維護和傳承中華文明,而且影響和整合了社會道德資源,形成道德合力,發揮整體的社會倫理功效,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推動了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種樣板和示范文化的作用。
第三,大學生志愿者文化給志愿活動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倫理動力。大學生志愿者文化所倡導的價值和行為標準引導志愿者的思想、行為、心理,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認同群體的價值觀念,建構個體正確的價值系統,自覺地把自己追求的目標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行動一致,從而志愿者組織也就不斷地獲得強勁而持久的發展源動力。也就是說大學生志愿者文化活動所展示出的文化內驅力能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影響大學生的個體思想,喚醒大學生志愿者道德主體意識,增強大學生志愿者的道德責任感,確保大學生志愿者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道德作為狀態,為志愿者組織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倫理動力。
三、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對接
當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促進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規范化、常態化等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積極、有效、豐富多彩的高校青年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同時在活動過程中要加強對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這不僅是實現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體化、對象化、社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針對性、服務性、實效性的必由之路。大學生志愿者文化具有典型行為示范性、群體價值引領性、社會風尚引導性等特征,在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地、有力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構建大學生志愿者主流價值觀,營造良好的志愿者組織道德氛圍。要求我們從大學生志愿活動的實際出發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中充分重視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要求我們應該把課堂教學中講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以適宜的方式主動滲透到每一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去,利用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志愿者活動的始終。因此,通過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志愿者文化活動,尊重大學生志愿者的主體性,以心理疏導、價值滲透、典型示范影響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在志愿者活動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加強道德修養。重視志愿者活動中的大學生參與體驗,關注大學生志愿者的精神收獲和心理感受,讓大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文化意義,幫助他們建立對社會、國家和自己關系的自覺認識、定位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擔當起應負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重視規范并約束大學生志愿者的言行,使其不斷調整自身道德坐標,使道德坐標的原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心點相一致,促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并外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行為,從而推動并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應創設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高校青年大學生志愿者文化活動情境,使大學生自覺地將自己納入這種文化環境中,并與置身其中的文化環境形成良性互動?!八枷胝谓逃h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3]。
環境的好壞優劣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具有重要影響,要求創設更有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氛圍。此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的主流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大學生志愿者先進事跡,弘揚志愿者精神,弘揚社會美德,傳播社會正能量,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氛圍,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的思想動力。應整合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資源,系統優化,把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全方位地滲透到大學生志愿者文化活動環境中去,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載體建設。每一次開展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就是一次深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志愿者支援災區、服務災區的可貴之舉就是愛國主義情感的真切傳達,對災區人民群眾深厚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大型盛會之際,民族自豪感、強烈的國家意識將國人的心緊緊融合,大學生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就是一次次愛國主義的生動實踐;深入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體驗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的安居樂業;熱情參與“中國夢”的實踐活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大學生志愿者的自覺服務和參與,每一次都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大學生志愿者在親身參與、耳聞目染的過程中,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要求、深入社會實踐為有效載體、奉獻社會為最高層次準則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對于做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田庚,楊依凡,劉旭霞.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社區志愿文化導向機制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4):10-16.
[2]李瀟瀟.論志愿精神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功能[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4):11-16.
[3]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6:294.
作者:盧軍 單位:四川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