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犯罪因素及防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案”、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付成勵案”以及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藥家鑫案”轟動全國,這些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施害者均為在校大學生。在為之惋惜、遺憾之余,我們不得不站在高校教育者的角度考慮,這些大學生為什么會走上犯罪道路?應采取怎樣的預防措施遏制大學生犯罪態勢的發展?
一、大學生犯罪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犯罪的主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犯罪類型的多樣化當前大學生犯罪多為侵財類,特別是盜竊案件的發生,居于大學生犯罪的首位,同時,為達到侵財目的而實施搶劫、搶奪、敲詐勒索、詐騙等犯罪行為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另外,近些年來轟動全國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多以殺人、傷害、、販毒為主,說明大學生犯罪類型向多樣化趨勢發展。
2.犯罪行為的突發性大學生犯罪,一般事先并無預謀,特別是暴力性犯罪,如傷害、殺人等。通常都是因為偶然間的一件小事,如打球、玩游戲、同學間的小矛盾引起的。大學生正值青春期、年輕氣盛,當遇到某些強烈刺激后,易沖動,做出一些異常、難以控制的舉動,最典型的案件便是“藥家鑫案”。
3.犯罪手段智能化大學生在高校接受著高等教育,知識面廣泛,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接受能力較強,因此,大學生犯罪呈現出高智商、智能化的特點。大學生思維縝密,除某些激情犯罪案件外,大多會設計一套作案計劃,將作案工具、手段、作案后如何規避偵查等等考慮周全,另外,大學生利用網絡實施高技術、高智能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2011年,兩名大學生侵入沈陽某大學教學管理系統,將16名大學生的成績由不及格改為及格,獲利13.8萬元,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判處緩刑,并沒收非法所得。
二、高校大學生犯罪的原因
總結出大學生犯罪的原因,提出并實施一系列預防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制止大學生犯罪??偨Y起來,導致大學生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一)主觀方面的原因
1.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強高校非法律專業學生對法律的了解一部分來源于電視媒體的報道、宣傳,另一部分來源于大一入學時所學習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由于只是基礎課程,每學期只有48學時,并且講授的法律知識只占課程內容的三分之一,學生沒有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加上學生對這種公共基礎課程的不重視,最后導致大學生缺乏法律知識、法制觀念不強,認為一些小偷小摸、偷拿學?;蛲瑢W貴重物品的行為,不是犯罪。
2.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差,心理不成熟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校門之前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中,有很強的依賴性。上了大學,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在中學的時候是班級中的佼佼者,進入大學,在人生的新起點,面對著和自己水平相當、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的同學們,那種優越感漸漸消失,加之又需要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接受學習方式由被動到主動的轉換,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適應階段,如果這個階段心態調整不好,一旦遇到挫折便會產生偏激的想法,做出過激的行為。大學生的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承受能力差,當他們遇到感情上的糾紛、經濟上的困難、就業上的壓力,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情緒異常等一系列表現,嚴重的將導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犯罪的發生。
(二)客觀方面原因
1.家庭環境
單親家庭,缺少家庭溫暖,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敏感、多疑,有著自私、自卑、叛逆的心理。2002年“硫酸潑熊”事件的當事人,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生劉海洋、2003年發生在浙江刺殺公務員案件的當事人周一超均來自單身家庭??梢姡粋€和諧的家庭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家庭的不完整或者失和容易誘發大學生犯罪。
2.學校方面的因素
大學培養的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經歷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特別是高中那緊張的三年,高考的壓力壓得學生幾乎透不過氣來,歷經千辛萬苦考入大學,仿佛進入了天堂,終于“解放”了,耳邊不再有家長、老師的聒噪,不再有高考的壓力,面對的是一個嶄新的、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新生活。有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弱,出現曠課、夜不歸宿、在網吧“包宿”、賭博,甚至有的情侶在校外租房同居等情況,有的學校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并不及時制止,極易為違法犯罪創造條件,使大學生成為犯罪案件的施害者或者受害者。
3.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不良思想也隨之接踵而來?!鞍萁鹬髁x”、“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充斥著整個社會,大學這個原本比較純凈、簡單的環境,也難免受其影響。一些思想易受腐蝕、是非觀不明確的大學生為獲取利益或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而不折手段。同時,一些不良的文化也趁虛而入,特別是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一些含有暴力、色情、血腥場面的圖片、影片充斥著整個網絡。有些大學生有著家庭、經濟、感情或者學業等方面的壓力,希望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得以宣泄,往往互聯網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會模仿電影中犯罪方法、手段而在現實中實施犯罪。
三、高校對大學生犯罪的預防措施
從高校的角度探求大學生犯罪的預防措施,是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的根本出發點。
1.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各高校應大力加強對大學生(非法律專業)的法制教育,不能單一的依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課程來培養或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如以不同的形式在校園內進行普法宣傳與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育學生遵守法律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如何運用法律,當受到侵害時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注重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環境與教育是大學生犯罪的誘因之一,學校和教師及時了解存在心理問題、有犯罪傾向的大學生家庭情況,這對預防大學生犯罪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觀直接影響著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所以學校應定期或利用寒暑假,組織教育管理崗位的教師家訪,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并將學生在校表現告知家長。經濟困難、單親家庭需要特別的關注,這些家庭出身的大學生較為敏感、自尊心易受挫折,易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第一時間與這些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家庭情況,分析異常原因,以便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與教育。
3.創建良好校園環境
大學生之所以是特殊群體,是因為他們生活學習在大學校園這一特定環境里。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質和對大學生犯罪的預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應抵制不良文化及風氣的侵入,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對經常曠課、夜不歸宿、賭博、酗酒的學生,及時通知家長并取消評優、評獎學金資格,嚴重的予以處分。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理,屏蔽含有色情、暴力、血腥內容的網絡信息,創建綠色、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學校應與校園所在地的派出所配合,排除校園周圍,如歌廳、網吧、旅店等人員混雜場所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保證大學生有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但大學生犯罪現象卻也日益嚴重。對大學生犯罪的特點進行總結,分析其成因,提出可行的預防對策,對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有著積極的作用,對營造一個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和諧校園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