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外大學生廉潔教育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世界各國的反腐敗體制主要由懲處打擊機制、權力制衡機制、道德教化機制、社會監督機制等有機構成。其中,道德教化機制主要通過對公職人員以及公眾進行反腐倡廉教育,營造譴責和監督腐敗行為的良好社會環境。[1](P1-2)大學生作為“重要公眾”,該群體的廉潔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反腐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概覽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廉潔教育,其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注重學科支撐。較之于我國廉政理論研究的歷史,西方發達國家具有更為扎實的理論和社會基礎。與此相應,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廉潔教育以政治社會化、政治心理學、社會控制論、品格教育等為理論指導,通過教材和課程資源建設形成了有力的學科支撐。英國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過增加人文學科的比重來實現。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等許多高校都設立了道德研究和實驗機構,這些機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學校道德教育的深入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使用了《生命線》系列教科書,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養成誠信、守法的廉潔品質。法國注重從教育角度著手預防腐敗,除了引導大學生參與民間組織的大規模廉潔教育活動外,更多地通過在大學和某些職業培訓中心開設專門課程來完成大學生廉潔教育。德國將遠離腐敗和抵制腐敗明確納入學校道德教育的總目標,把預防職務犯罪列為學校教材及公務員教材的重要內容,在高校和職業培訓中心開設廉潔教育專門課程,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經常性的預防職務犯罪教育。美國高校普遍重視大學生誠信、法治等品格教育,廣泛開展校園倫理道德教育項目。
2.依托項目運行。提高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及其技能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一些國家的大學生廉潔教育采取了項目化運行的方式,通過特有的組織和制度形式保障廉潔教育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極大地改善了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際效果。[2](P3)英國專門成立了“公共生活標準委員會”,并早在1995年發表的報告中,就提出了無私、正直、客觀、負責任、公開、誠實和發揮典范作用的七項原則。全英大學生聯合會積極參與公民憲章運動,頒布了大學生公民憲章,把公共服務的內容、標準、責任等公之于眾,自覺接受監督并提高服務質量。韓國腐敗防止委員會定期開展腐敗防止政策的宣傳活動,通過開展“廉潔之島”國民運動確立社會及其公職人員的倫理意識。
3.加強價值滲透與社會銜接。國外大學生廉潔教育重視教育的滲透性、長效性、社會性,在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同時,積極利用宗教、媒體、網絡等進行廉政品質的培養和廉政文化知識的普及,并依靠專門的廉政機構或民間組織實現大學生廉潔教育與公民廉潔教育的銜接。西方許多國家在開展學生道德教育時,大都利用宗教教育作為培養青少年道德品質的重要渠道。英國1998年的教育改革法規定,要為所有在校注冊的學生開設宗教教育課,向學生介紹與宗教領域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尤其是對英國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宗教傳統。德國的學校中,宗教課程往往直接承擔著專門的德育課程任務。除了每周一般2到4節正式的宗教課,學校還組織開展宗教儀式活動,使學生利用傳統的宗教觀念來理解現代社會中宗教和文化的多樣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誠實、勤奮、正直、守法的品質。此外,亞洲一些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也常常利用宗教開展價值觀教育,如在每周的安息日和宗教節日,以色列的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到猶太會堂詠讀經卷。國外大學生廉潔教育鼓勵廣泛的社會參與,籍此培養大學生對腐敗現象的敏感性。美國政府道德署與媒體部門合作開展黑幕揭發運動,開展腐敗的調查性報道。針對高校腐敗和財政丑聞問題,美國積極準備進行“大學信息應該透明化”的改革。透明國際英國、法國分部以年輕人、大學生、企業管理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為對象開展大規模的廉潔教育活動。
二
全球反腐背景下,把握國內外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普遍性,分析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廉潔教育的特殊性,在比較中拓展視野、發現問題、切準規律、服務現實,有利于推進我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依托教育實踐加強教材建設。課程是師生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建構學習共同體的載體,也是將教育思想轉化為教學行動的核心紐帶。但從我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總體情況看,開設課程并擁有專門教材的高校很少,廉潔教育的教材開發、教師培訓、課程教學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一些高校的廉潔教育還停留在形式層面上,偏離了大學生群體的認知和心理特點。與中小學廉潔教育以正面的道德教育為主不同,大學生廉潔教育側重于廉政或腐敗理論教育,專業性很強,從事廉潔教育的人員既要懂得腐敗和廉潔方面的知識,又要熟悉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過廉潔意識教育,因而只有提高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深度、廣度以及教學的藝術性、針對性,才能避免學生產生“厭食癥”的困惑。因而,以學術和學科支撐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踐運行,將廉潔教育與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及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形成貼近學生生活、契合學生心理、改善學生認知的專項教材及其教學資源建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2.創設政策環境促進社會銜接。大學生廉潔教育以行為教育和具象教育為主,既包括一定意義上的日常政治生活參與,也包括社會環境中的職場行為教育。近年來,隨著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高校成立了40多家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促進了廉政理論研究以及高校廉潔教育與社會廉潔教育的有機銜接。然而,由于家庭、社區、企業、公檢法、紀委等組織或個人參與廉潔教育的程度不夠,我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際成效與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缺少必要的社會銜接成為制約廉潔教育實效性、專業性、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這些情形表明,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既要發揮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主體的重要作用,還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組織等體制保障,實現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社會化和可持續發展。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適時開展廉潔教育的督查、評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廉潔教育測評體系,黨的紀委和政府監察部門也應明確專職機構,穩定教育經費與制度形式,主動介入大學生廉潔教育活動,在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社會狀況的同時,積極引導和吸納家庭、社區、社團等社會力量參與大學生廉潔教育。
3.圍繞學生管理構建項目模式。依托項目化管理運行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不僅是國外高校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經驗。在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中引入項目管理的理念,吸收項目管理中基于團隊激勵、目標導向、過程控制、績效評估等方面的成熟理論,能夠使大學生廉潔教育資源得以最優化配置,極大地提高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的執行力。[3]此外,建構大學生廉潔教育體系要堅持知識性、專業性、實踐性、服務性、廣泛性、科學性等原則,實現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課程化、項目化、基地化、機制化、日?;@些都從客觀上要求大學生廉潔教育努力構建項目組合管理模式。當前,由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不足,社會腐敗在高校占有一定的市場,招生、基建、后勤、科研、師德等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受社會腐敗亞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群體中具有消極腐敗心理,學生管理中存在考試作弊、賄選班干、獎助學金評比不公、挪用班費、攀比消費等諸多不健康行為。由此,高校自身的腐敗治理成為大學生廉潔教育生態鏈條的關鍵環節,構成了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直接環境和實踐基礎?;诖?,發揮大學生事務管理的廉潔教育功能,以學生事務管理為項目依托,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日常生活、獎助學金發放、師德評比、社會實踐、政治參與等維度構建項目組合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實現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更有利于大學生在自我管理、自主教育中參與廉潔教育并認同廉潔教育的實際效果。因而,如何將大學生廉潔教育機制與學分制度、學校評價制度、學生干部管理制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大學生政治參與制度等有機統整起來,是深化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