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招聘企業做了系統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缺乏創新精神、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心浮氣躁、工作經驗缺乏是招聘企業認為是目前很多畢業生急需克服的不足。其中招聘企業最青睞的是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并且普遍認為這類學生具有促進企業未來的發展的潛力。由此可知,創新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影響是比較大的。企業認為高校畢業生存在的問題,絕大部分是由于學校創新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高校創新教育的目標不明確。目前我國高校創新教育的目標不夠明確。雖然通過學習發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歷程了解了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沒有意識到提倡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適應時展的高素質人才。高校一味的為追隨發達國家的腳步提倡創新教育,并沒有設定明確的創新教育的目標。其畢業生不具備社會發展所需要人才的基本素質,出現了就業困難的問題。
(2)文理界限過于清晰,缺乏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我國教育有文理之分,使得文科學生對理科知識一竅不通,理科學生對文科知識知之甚少,這樣培養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近年來,各高校在打破專業和學科壁壘,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圍繞主要學術領域建立交叉學科,并通過跨學院、跨學科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盡管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力度還遠遠不夠。
(3)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鑒于幾千年來的傳承,老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早已在人們的思想觀念里根深蒂固,所有的授課模式都局限在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脫離現實,脫離實踐。在教學方法方面,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模式雖然提提倡了很多年,但在具體實施中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嚴重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揮。
(4)學生實踐能力差,缺乏實際經驗。實踐出真知講的是任何知識都要通過實踐去檢驗,任何創新思維也都要從實踐中獲得。如今高等學校的教育模式依舊是填鴨式教育,學生實踐機會非常有限。雖然部分高校開始推行創新教育,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專業師資隊伍的缺乏導致其效果并不明顯。部分企業常常排除考慮剛走出校園缺少實踐經驗的大學生,它們在招聘中明確要求相關工作經歷。因此,多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專業技能對當今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5)學生缺乏學習和創新的主動性。學生的課外活動缺少對所學內容的深入研究。多數學生不能獨立思考問題,同學之間也缺乏有效的討論與交流。考試考核難以達到鼓勵學生創新的目的。目前各高校在教學中,讓學生敢想,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敢于挑戰權威,真正有利于其創新能力發揮的寬松的課堂環境尚未真正形成;堅持開放式辦學和教學的實踐探索不多,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很少。
(6)缺乏有經驗的創新教育教師隊伍。現有高校教師隊伍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仍比較落后,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認識模糊,雖然劃分了各種培養人才的模式,但是經驗較少,當前各高校的一線教師一般都還是把教育過程當成是對已有成果的傳承,過分強調學生對知識本身的吸收和掌握,忽視了對學生能力與智慧的提升,這不利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針對目前創新教育提出的建議
2.1明確高校創新教育的目標,適應時代要求
發達國家創新教育的目標都是基于本國國情不斷完善的。美國綜合實力位居世界首位,發達的教育是原因之一。它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及時的根據國際形勢調整自己的教育制度,進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使美國受到強烈沖擊,便在1958年頒布了《國防教育法》來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滿足國防競爭的需要。20世紀中后期日本在電子等科技領域的崛起使美國深感威脅,里根總統于1983年提交了《國家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提出了“開展高質量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口號,培養學生探索、調查、創造的能力。日本同樣如此,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明確提出了趕超歐美的目標,特別強調教育要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便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經濟強國和技術大國。可見明確創新教育的目標,對于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繁榮是非常的重要的。
2.2鼓勵創新,自主創業
世界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經濟危機及2009年歐債危機后,一直處于低迷階段,就業市場仍然蕭條,就業機會有限。然而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因此自主創業就成為了當今高校畢業生關注的焦點。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高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和社會應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創新的機會。
2.3改進培養模式,增加實踐機會
當代高校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工作經驗欠缺,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造成的,如今高校教學并未完全走出課堂教學模式的禁錮,使得高校畢業生不能學以致用,只會紙上談兵,脫離實踐。學校應該多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勇于實踐,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實踐活動,提升自己。
2.4提高學生創新積極性,營造創新校園文化氛圍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科技競賽為依托,培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大學生科技社團的作用;構建寬松自由的學術文化,積極營造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批判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求真探索、敢于冒險開拓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2.5加強創新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主持者。擁有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并熱心于獻身人才培養工作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質、治學態度、育人熱情、創新意識、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職業道德良好、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極為重要。建立教師隊伍專項培訓機制,通過聽取專家講座、學習考察、掛職鍛煉、以全職、兼職等形式從事創新創業實踐等多項措施,促使他們能夠把握企業的科技前沿、增強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幫助教師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同時,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到高校從事教學活動,不斷優化師資結構。
三、結語
由于我國創新教育起步較晚,創新教育機制還不夠完善,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還存在著脫節現象。各高校在今后的創新教育實踐中,要進一步明確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模式,借鑒國外成功的創新教育經驗,爭取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張樹國張宇薇單位: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