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討新時代教育期刊的功能定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要適應新時代對教育事業、出版事業提出的新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教育期刊應當深刻關注“時代的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對傳統功能優化升級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功能定位,成為時代的價值傳遞載體、教師的在職培訓課程、學生的課程學習資源、名師的學科學術陣地和學科的互動交流場域。
關鍵詞:教育期刊;功能定位;《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的事業,教育事關文明傳承,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事關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作為民生的重點工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為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代的教育事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教育期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要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教育期刊必須立足于人,突破思維定式和行為方式的限制,拓展教育期刊發展的新視界,探索教育期刊的新功能。本文以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編輯出版的《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雜志為例加以說明。
一、新時代教育期刊應該成為時代的價值傳遞載體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學科教學的開展更需要在社會生活中汲取時代活水。新時代要求教育期刊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思想與辦刊方向,把握主旋律,弘揚真善美,以輿論的力量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感染人。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思想、新論斷、新政策層出不窮,教育期刊要為讀者傳達新思想、解讀新論斷、研判新政策。只有這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教育期刊一定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發揮好傳遞時代價值的作用,引領編者、作者、讀者及學生走進新時代、堅持新思想、追求新目標、踏上新征程。《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的主要課題是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直接服務的是中學政治教學。而中學政治教學具有德育教化功能,是中學生德育的主陣地。黨的以來,為了幫助中學政治教師給學生做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精神的解讀,《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依托《時勢時話》《熱點聚焦》《熱點回應》等欄目,推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專稿》《學習領會黨的精神專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專稿》等,結合課程內容,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刻、生動的解讀。
二、新時代教育期刊應當成為教師的在職培訓課程
任何期刊都有特定的讀者群,教育期刊的讀者群主要是相應學科的教師、教學研究者和教學主管部門。從理想狀態看,在這幾類讀者群中,學科教師理應成為教育期刊的最大讀者群。但從辦刊現實看,由于當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重、部分教師缺乏職業發展動力,教師反而成為教育期刊的最大變量和最不穩定因素。那么,如何讓學科教師成為教育期刊的穩定讀者呢?這就要求教育期刊找準自身的定位。具體來說,教育期刊要一直伴隨教師專業成長的全過程,始終關心本學科教師的真實需求,為教師個體發聲,始終能夠瞄準教師專業成長的痛點,引領本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樸實的文風、具體的指導,讓相應的學科教師在閱讀后能夠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行。換言之,教育期刊應當成為本學科教師的在職培訓課程,打開任何一期雜志,都應當有該雜志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線索,甚至是基本主張。《中學政治教學參考》在創刊以來的40多年發展中,基本上形成了“前沿視點”“課堂內外”“活水天成”“評價視界”“成長空間”等固定模塊,這些固定模塊分別強調中學政治教師的政治素養、課堂教學素養、資源應用素養、課程評價素養和自我規劃素養等。這些素養是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不僅體現了期刊“求新、求精、求導、求活”的辦刊目標,更表現出《中學政治教學參考》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主張——培養符合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的全景式、有靈魂的中學政治教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新時代教育期刊應當成為學生的課程學習資源
“以標(課程標準)為標(標準)”是新世紀以來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線索,學科的課程標準一旦頒布即有法律效力,學科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科課程標準為核心。“以標為標”背景下,除了課程標準之外,教材、教輔資料、學生學習資料等都只能成為學科教學的課程資源,而將教育期刊定位為學生的課程學習資源,不是鼓勵讓期刊違規或想方設法發行學生教輔資料,而是讓期刊辦刊視野更加關注“學生的學”,進而深刻影響“教師的教”,最終實現教師學生的同步發展。教育期刊對學科教學的引領應當是全方位的。從辦刊現實看,教育期刊既應當有對教師教學的引領,也應當有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從“學生的學”的角度看,通過閱讀教育期刊,既應當獲得由教材體系向學習體系轉化的幫助,也應當獲得與學科教師、學科歷史、學科發展有關知識的幫助;既應當獲得破解教材難點知識的幫助,也應當獲得把握教材冷門知識的幫助;既應當獲得對學科知識的幫助,也應當獲得對學科實踐的幫助;既應當獲得對課程知識的幫助,也應當獲得對課程評價方式、應試技巧的幫助……而這些幫助都應當成為教育期刊功能的基本定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期刊是除學科教材、學科教師之外,學生在課程學習活動中最可能實現全面學習的課程資源。《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雜志為讓學生獲得由教材體系向學習體系轉化的幫助,設置了《教學研究》固定欄目;為了讓學生獲得與學科教師、學科歷史、學科發展有關知識的幫助,分別設置了《時勢時話》《理念傳導》《為師之道》《成長感悟》《學海泛舟》等欄目;為了讓學生獲得破解教材難點知識的幫助、把握教材冷門知識的幫助,設置了《探幽覽勝》《話說資源》《情境在線》《美情美思》《活力課堂》等欄目;為了讓學生獲得學科實踐的幫助,設置了《校本之窗》《本土氣息》欄目;為了讓學生獲得課程評價方式、應試技巧的幫助,設置了《評價論壇》《金題品讀》《話長道短》《解題探討》《新題速遞》等典型欄目。這些欄目不斷精進,日益成為直接關注“學生的學”和引領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的精品欄目。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是歷史的、具體的統一,教育期刊并不生產課程教學主張,而是要成為學科課程教學主張的互動平臺,始終站在引領學科教育教學發展的潮頭。因此,教育期刊必須高度重視學科名師、全國名師、區域名師的作用及其影響力。從現實看,學科名師的影響力是多元的,有的是行政影響力,有的是課堂教學影響力,有的是考試評價影響力……教育期刊應當本著對學科發展負責的態度,站在學科發展的制高點上,不斷激發、影響、促進學科名師、區域名師、全國名師對學科教育教學規律、理論、理念、方法等的研究,不斷推出科學務實的課程主張,不斷為學科教育教學發展助力。教育期刊在提供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學術陣地的同時,還應當引導廣大學科同行在不斷討論與爭辯中澄清事實,理清學科教育教學的基本道理,不斷推動教育教學走向科學,不斷接近學科教育教學的初心,并在此過程中推陳出新,培育年輕教師,形成本學科名師隊伍的新陳代謝。換言之,教育期刊在辦刊過程中既要呈現本學科名師觀點,又要引導廣大教師在互動交流中辯證地吸收,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學科教育教學的真諦。《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為了培養、推出中學政治學科名師,在辦刊過程中不僅每期刊登封面人物,還在每期雜志中設置《教學新視》欄目,以滿足廣大中學政治教師對本學科課程教學主張的需求。為引導廣大教師在互動交流中辯證地吸收,《中學政治教學參考》設置了《思想極光•動感地帶》《探討爭鳴》欄目,引導廣大學科教師在這一學術陣地中有序地爭辯,將學科教育教學主張轉變為較為科學的學科教育教學思路。此外,在辦刊過程中,《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還利用名師工作室這一機制,不斷召集各地名師探討學科教學,不斷促進中學政治學科向前發展。
五、新時代教育期刊應當成為學科的互動交流場域
中小學學科的發展需要全體學科人的努力,其科學發展不僅有賴于學科專家與學科名師的辛勤耕耘,更需要全體學科參與者們積極踐行科學行動,并在科學行動之后及時總結、不斷反省,提供新的實踐理論及其實踐可能。在這個意義上,學科專家、學科名師與全體學科參與者們不應該是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或者兩張皮,也不應該是相互隔絕的。這就需要教育期刊為全體學科參與者們打造一個思想與行動相互交流、行動與行動相互啟發的學科互動交流場域。沒有一種學科教育教學理論可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照搬照抄,沒有一種學科教育教學理論不需要教育教學實踐智慧,學科教育教學理論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煥發生命力。學科的發展需要在一個平臺中匯聚教育理論研究的相關成果,也需要在這個平臺中同時展示各種教育理論,研究相關成果的相關實踐。從辦刊實踐看,教育期刊不僅要匯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相關成果,更應當引領全體學科參與者們積極研討、爭辯,并在此過程中不斷修正、深化研究,共同營造有益于學科發展的互動場域。《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為了實現思想與行動的相互交流,期刊常年設置《理念傳導》《教海導航》《創意空間》《大家啟智》等欄目,旨在發出名家觀點,倡導科學行動;為了實現行動與行動的相互啟發,期刊設置了《綜合實踐》《校本之窗》等固定欄目,鼓勵全體學科參與者們不斷耕耘、深化實踐,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煉新的實踐智慧,以啟迪更多更廣的學科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作為引領學科發展、助推教師成長、服務學生成材的教育期刊,應該因時而變、應勢而動,在傳統的信息傳達、知識服務功能基礎上,研判與把握時代、社會、教育、出版大勢,立足當前、著眼未來,以包容的胸懷、開闊的視野,不斷開拓服務新領域,實現時代新功能。
參考文獻:
[1]徐雅雯,胡浩志.新時代下學術期刊功能的轉變:構建新型智庫期刊[J].出版科學,2018(3):40.
[2]孟令梅.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與發展的有效載體——新時代我國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J].中國編輯,2018(1):15-20+44.
[3]張青.基于公共文化服務屬性的學術期刊功能定位與價值實現[J].出版發行研究,2017(8):14-17.
[4]柴英,馬婧.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功能的變革[J].編輯之友,2014(6):28-31.
作者:高傳軒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