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構建扶貧機制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省緊密結合全省開展的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和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后續工作,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為民辦事實、辦好事的要求,以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等重點工程作為“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舉措,以此為平臺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綜合扶貧、整體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機制。
一、積極探索建立整村推進工程管理機制
全省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實行管理“科學性”、資源“整合式”、內容“綜合性”、方式“一體化”模式和機制。一是改革整村推進工程管理體制。完善了“省負總責、地區統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保障體制。把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的審批權提升到州、地、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執行,改變了過去工程項目的篩選、論證、審批、實施均由縣級執行的做法,達到了決策科學、分工合理、權責一致、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目的。二是加強整村推進項目工程的論證指導工作。省扶貧開發局要派專家深入各州、地、市為整村推進工作論證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服務,使各地整村推進工程既充分體現群眾的意愿,又符合貧困村的實際,更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高效性。三是提前培訓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的村干部。為了拓寬發展思路,選好扶貧項目,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省扶貧開發局于今年初舉辦了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的村干部培訓班5期,共培訓492人,培訓面為100%,達到了預期目的。四是全方位監督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實施。省扶貧開發局于今年5月28日在《日報》上對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公示,進一步筑牢了群眾監督、上級監督、部門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輿論“五道”防線。
二、創建扶貧開發項目整合和經營運行機制
為創新扶貧開發理念,轉變扶貧開發模式,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破解貧困地區資金難籌、項目難上、人才難尋、技術難求、規模難大、市場難找、產品難銷、效益難高的“八難”問題。積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整合項目資金。今年初由省委組織部、省扶貧開發局等12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整合資源共同促進我省扶貧整村推進工作的通知》,共籌措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資金5.6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3.2億元,整合部門、企業和社會資金2.4億元),在8個州、地、市,39個縣中的329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6.02萬戶、27.19萬人直接受益。二是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省扶貧開發局認真推廣了去年建設8個扶貧開發特色示范基地的成功經驗,精心指導各地大力整合土地、草場、人才、技術、勞力、管理等生產要素,實行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發展,在19個縣(市)74個鄉鎮的153個貧困村新建不同類型的特色產業基地30個,占第一批實施整村推進數的46.5%。從而構建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三是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實行了合作經營、聯戶經營、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租賃經營、村企共建、公司帶動等多種扶貧開發模式,實現了扶貧開發方式由單村獨戶實施扶貧開發項目向政府引導、扶貧搭臺、協調聯動、資源共享、綜合治理、互利共贏、區域推進、長效發展的根本性轉變。
三、積極構建社會幫扶工作的機制
在去年深入推進110個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駐軍和武警部隊幫扶39個縣(市)103個鄉鎮的273個貧困村,以及84家國有民營企業與103個貧困村結為“村企共建”機制的基礎上,今年省扶貧開發局、省委組織部等12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動員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扶貧開發開展“戶幫戶、一扶一”結對幫扶活動的通知》。自6月份結對幫扶活動啟動以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等的副省級以上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與湟中、大通、平安、玉樹、曲麻萊等15個縣(市)的43戶貧困戶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基中藏族、回族、土族等少數民族貧困戶占51%。省直各單位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也踴躍參加結對幫扶活動,已有1000多人結對幫扶貧困戶,預計到年底結對幫扶戶數達到1萬戶。這對于加快貧困地區科學發展和脫貧致富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必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