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構建地理高效課堂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新課改;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創設情境;課堂結構;教學手段
從2004年魯、粵、瓊、寧四省區開始高中新課程實驗到今天在全國展開,新課程改革已經在肯定與質疑中,走過了近七年的曲折歲月。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要求規范辦學的今天,學生的學習課時在嚴重削減。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認為,根本方法就是構建高效課堂,實行課堂教學的精細化,合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
高效課堂不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理念。高效課堂教學是相對于低效、無效教學而言,是指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遵循教學活動規律和學科特點,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盡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三維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最優化,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結合自己多年來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構建高效課堂,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理清幾種重要關系
11 考綱、課標與教材的關系:課標是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最低要求,考綱源于課標而高于課標,教材是完成課標要求的學習素材。
12 主干知識之間的關系:高中地理新課標的主要知識目標大體為五個方面,基本歸屬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三個板塊,各部分的基礎知識就是主干知識。三者的關系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區域地理的基礎,區域地理的研究核心是人地關系。
13 三維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新課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其目標,知識與技能部分是基礎目標,過程與方法是課程的關鍵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終極目標。
14 必修、選修和初中教材的關系:必修教材是高中生必須完成的學業內容,選修教材是對必修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初中區域地理是以區域特征和區域現象為主,高中區域地理的重點則是選擇典型地理現象或區域為案例,使學生學會運用高中地理的知識和原理分析研究區域地理現象的成因,掌握區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優化課前準備
21 加強備課:認真研讀新課標、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編者的意圖,明確知識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細致做出對教材處理的構想。依據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兩個基本思路來設計和組織教學,做到:重點突出、線索清晰、方法得當。
22 備學生、指導學生預習。教師要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哪些是學生已具備的,哪些學生能通過自學掌握,哪些能通過小組討論掌握,哪些是通過自學、討論還不能理解的。這些是設計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地理是一門十分注重實踐應用的學科,指導學生利用寒暑假完成下學期每一章的課題研究,進行整體預習。如在講人口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在假期調查自己家族三――四代人口增長和遷移的狀況,了解自己家族人口變化的特點,并試著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為學習人口的發展、分布做充分的準備。且要做好每節課的課前預習,每次上課前將相關的預習題留給學生,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自學,找出疑難問題。
三、建構融洽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氛圍,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無拘無束”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學習時輕松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四、創設最佳課堂環境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課堂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課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鐘之內。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并為本節課的學習服務。導入要目標明確,激發學生興趣。“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作用如下:
4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精心設計生動的導入語言,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展示圖片、演示實驗,就會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既有意義又富有趣味,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心向。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角”時,就可以用現實中的問題導課。問:“假如你在當地要購買一套商品房,你對于光照條件有怎樣的要求?對于開發商來說,如果要在市區建筑兩幢住宅樓,樓的走向如何布局較為合理?兩樓的間距如何確定?”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更大的能動性。
42 啟發學生思維。如果導入設計引入啟發性的問題,采用形象化的語言敘述,創設有聯想的教學情境,就能燃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關鍵詞: 地理教學 高效課堂 課前準備 創新教學 課后拓展
高效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從教師角度講,高效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
近年來,國家推行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合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構建地理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新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關鍵。充分的課前準備包含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準備和學生的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準備。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摸清學情,依據學情制定適合學生實際的難易適中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資料,以便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覺,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與應用。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做好預習,了解學生在預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導學稿,并提前發放到學生手中,要求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并在課前進行批改,摸清學生預習情況及集中出現的問題。
2.學生課前準備。學生的課前準備主要是依據導學稿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內合作探究及查閱相關資料等找出疑難問題,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創新教學是實施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要讓課堂教學擺脫以往以老師為主的填鴨式費時費力又成效不大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觀念,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理念,以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教育教學主渠道,向課堂要質量。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發展,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親和力,要善于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營造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種自我、自主激勵中,不斷地發現并努力獲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識與技能。
2.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地理課堂的導入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如在學習《海陸的變遷》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火山噴發和地殼變化的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地球的無窮變化,通過畫面感知讓學生產生走進地理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根據目標或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各自完成相關任務。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可以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
4.趣味教學,營造舒展愉悅的學習氛圍。一節課45分鐘,要讓學生時時保持注意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要適時拋出一些興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地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表達夏季風登陸時我國的氣候狀況,用“春風不度玉門關”表示夏季風只能影響我國的東部地區,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氣溫隨高度的變化。這樣,課堂不僅變得有趣,不同學科知識的遷移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一舉兩得。
5.設計問題,搭建思維平臺。課堂上問題情境設計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設計的問題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問題難易要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夠得著”;三是對于難度大的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讓學生感受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喜悅。
6.媒體應用,豐富教學手段。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通過制作PPT課件、瀏覽互聯網網頁、建設專題學習網站、觀看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素材,使教學手段富有實效。通過多媒體讓地理教學大量的有關圖片插入、動畫、聲音和地理知識結合變為可能,圖文并茂的效果,使學生多方位、立體型感知有些地理知識更容易掌握,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很好,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7.合理評價,催化學習動力。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評價的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和創新欲望。及時、準確、積極、有效的“即時評價”方式,不僅對地理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而且對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能高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為此,我們在課堂上要積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使評價真正促進學生發展,讓評價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三、課后拓展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必要延伸
課后是課堂的延伸,學生課后的學習是高效課堂啟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要布置適當的練習鞏固,要引導學生課后去探究課堂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布置學生探究問題。教師課后要善于回顧、總結課堂授課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寫出課堂教學反思,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技巧,最終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總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善于總結反思提高。這樣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編譯.現代教學論的發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一、思想理念的轉變
針對高三的學生實際情況——基礎不太好而且學習習慣比較差。要想讓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學,能學會,讓學生嘗試成功。因此我們地理組的老師一致認為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加強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地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地理教師培訓手冊》、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分析》、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寫的《新課程教學指導》等書為我們指出了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學方法,具體的課程標準解析。所以,我們將繼續堅持學習、研究、探討這些培訓資料,從而達到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的目的。
二、充分研讀教材,每位教師都要課前說課
我們要求各位老師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老師對照課程標準,通讀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識體系,脈絡結構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在此基礎上,細讀本學期教材,吃透教材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
我們還從網上下載了大量新教材習題、特別是去年各地的期末考試題和單元測試題,供老師們參考。
對于每一節新課,我們都要求各位老師要初備課,并且要提前一個星期備課,然后在每周一的上午由一位教師主講說課,其他老師討論、提出建議并對自己的教案進行完善深加工,經過備課組長驗收后方可上課。
抓好備課中備學生的問題。我們要求老師利用課間和自習時間,加強與學生談話溝通,了解他們在地理學習中的收獲和困難,然后在初備課和批改作業時,各位教師總會相互交流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對哪些知識接受得快,對那些知識點理解有困難,通過交流就會讓我們更好地駕馭課堂,更好地突出重點、難點,避免時間浪費,提高課堂效率。
三、優化課堂設計
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規范備課、有效備課。教師在掌握課標、吃透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高質量落實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程序、備作業的常規要求。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性地開展有效備課,逐步讓每一節備課都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線索清晰、方法得當、內容精當,形成有個性、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我們地理組的教學模式是“重引導,多討論,做筆記”。我們的課堂程序為:
(1)課前提問促落實。主要提問上節學習內容,要提問的問題以及每班要提問的學生名單都要具體地寫在教案上。
(2)限時自學養習慣。根據新課內容,分成幾部分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培養獨立學習習慣。
(3)設計問題重引導。針對一個小框題,教師及時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加強引導,促使學生動腦、動嘴、動筆。
(4)共同總結保果實。師生共同總結,做出筆記,保存勝利果實。所做筆記老師提前要備好課,確保數量不多不少,都是重難點。要讓學生參與總結,讓他體驗過程和成功,讓他珍惜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感覺記下這些內容非常有必要。
(5)典型習題練能力。
四、加強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部分,我們地理科提倡自覺預習,但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生課余時間的實際情況,我們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