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思想政治哲學的起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思想政治哲學解構
思想政治哲學是運用哲學解決具體問題的典范,政治哲學的興起不僅體現了社會意識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也體現了政治哲學發展的內在思想邏輯。自群體活動產生以來,人們對于相互之間關系的處理認知就不斷地發生變化,逐漸加深,在階級社會之中所論及的政治哲學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或者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獲取支配地位,本身而論,其是屬于一種“小我”思想,帶有一定的自私性。長期以來,世界大半歷史都處于這種“小我”的政治哲學探討過程之中,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們在言及政治哲學時,都必定站在自我階級的立場上進行思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并完善統治階級的政權,同時使之正常運轉、長期存在。這種群體性的支配思想在理論上逐漸深化,并形成了一定的規范,即為政治哲學,它屬于社會理論,社會理論必須經過社會堅實的實踐基礎才能成為一種主流的社會價值觀,而這也是社會物質對于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的具體表現。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的歷史長河之中,思想政治哲學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古代希臘社會中,形而上學是社會政治哲學的基礎,大多數哲學家都使用“理念論”來演繹“理想國”,以單純的理想來描繪超越自我階級的政治理想,如柏拉圖。而在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則逐漸成為了社會政治哲學的基礎,它屬于唯心論的范疇,其所描繪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虛幻的,其政治思想完全屬于思想意識作用于思想意識的范圍,對社會的發展以及政治理想的實現具有較大的阻礙作用。宗教神學思想曾在歐洲較長歷史階段中主導著歐洲各國的政治變遷,“君權神授”思想長期占據政治哲學的主要地位,例如,奧古斯丁皇帝利用“上帝之城”來指導世俗政治。
當然,在中國也同樣存在片面的、唯心的政治哲學思想,我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始終信奉“儒、佛、道”三派思想,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響最為深刻,在政治思想上強調君權神授,在社會統治上以“仁、義、禮、信、智”等作為道德規范基礎。政治哲學所包含的范疇也較西方更深、更遠、更廣,古代政治哲學幾乎都為統治階級服務,為了維持統治秩序而不斷發展與完善。而到了近代以來,存在于理論上、思想中的形而上學的政治哲學也逐漸被“社會認識論”所取代而成為社會政治哲學的基礎,在政治哲學討論焦點中,已不再以強權統治作為政治的基本觀點,取而代之的則是人類的理性。認識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意識的逐漸累積,人們的社會意識自覺性越來越強烈,對于形而上學、唯心等政治哲學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唯理主義”以及“經驗主義”就成為了社會意識發展的主要表現,這時的政治哲學開始從理性、全局的角度上追求社會的平等、公平和正義,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追求獨立自主與民族自由?,F代政治哲學則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政治哲學思想,它從理論地位上來說就有一定的獨立性,現代政治哲學不依賴于形而上學以及認識論的基礎,同時也不依賴于社會道德哲學的支持,它完全按照科學主義來理解、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政治哲學家在處理政治關系、設定政治理想時也不再局限于道德哲學的思維框架和眼光,它是一種獨立的哲學思想,具體表現在人類社會中便是為了解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進行政治思考與研究,是以公共理性為基礎的自我反思。
思想政治哲學從人類群體意識產生時便已形成,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思想政治哲學也大致歷經了三個階段,即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古代思想政治哲學幾乎都以維護少數人的統治為主要目的,其哲學思想以及社會實踐手段都是為了建立和完善集中權力的統治制度,它所針對的社會主要矛盾也主要是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而近代以來,我國社會遭遇巨大變遷,傳統的政治制度逐步瓦解,一系列的社會現實也導致新的社會政治思想的產生,尤其是資本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它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積累和深化,以認識論為基礎開始追求人的理性和社會的理性;在我國現代的思想政治哲學上來看,科學的唯物主義已成為政治思想的主流,這也得益于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社會規律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在政治哲學中已將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們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上升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三個階段的政治哲學思想在興起與發展的過程中都具有較大的差異,但唯一相同的便是都屬于社會意識反映社會物質現實的范疇。
2.1我國古代思想政治哲學
由于人文環境和文明形態的差異,我國傳統的政治哲學與西方的政治哲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它不僅興起時間早,并且其關注的社會意識重點也有所不同。我國自西周時期開始便產生了調整社會關系的思想政治哲學,并對后世產生了長期且深刻的影響,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道德、對人生、對宗教、對現實的關注,在處理社會關系中表現為追求國家的長治久安??梢哉f,中國古代一切的哲學與思想都是為政治服務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頻繁,社會政權變遷劇烈,社會長期處于戰爭、混亂以及動蕩不安的局面,社會思想家、政治家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任務便是如何構建一個統一而有序的國家的問題。因而,從政治哲學形成的起初,人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維護社會穩定以及政治穩定,其他一切問題都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不同學派的政治哲學家、思想家圍繞著這個中心而不斷地創造和修正自己的理論,從而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基本內容。
在中國古代思想政治哲學中,德治、法治以及民本等思想觀念都是政治哲學的基本觀點?!暗轮巍笔枪糯握軐W家們所一致推崇的重要政治思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以德治國不僅是對統治階級自身施政方式的闡述,也是對社會和諧關系的期盼,這種德治需要統治者以自身的道德素質來感化社會大眾,反之,社會被統治者才會推崇、擁護施政者?!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保ā墩撜Z•為政》)。而“法治”思想則是始終便隨著政治統治而執行的,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法治雖然并未占據社會的主流政治思想,但是,其在政治哲學領域卻具有長期且深刻的影響。無論是社會法律還是政權組織形式,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范來制定,在戰國時期,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思想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但是受階級的局限性,我國古代的法治卻也只能作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而難以達到“公平”、“公正”。除此之外,在古代政治哲學中,“民本”思想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觀念?!耙悦駷楸尽币蠼y治者在施政過程中要盡量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德治理念的具象化。這些政治哲學思想始終貫穿著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的政治施政之中,它們的興起并不是偶然的,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之中,農業始終占據社會政治與經濟的主要地位,而農本思想的特點也直接決定了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為緩和社會階級矛盾,統治者必定以緩和的政治思想來作為執政的基礎,這也是我國兩千余年封建政治制度得以延續的主要原因。
2.2我國近代思想政治哲學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羅爾斯《正義論》的發表,西方社會掀起了政治哲學的研究熱潮,而受此影響,我國學者也開始注重對近代的思想政治哲學的研究,并將其當作一門顯學進行論證。在近代思想政治哲學興起的時代,世界正經歷一系列的殘酷演變,人類從農業社會開始向工業化社會轉變,而伴隨著工業化的到來,資本主義開始迅猛發展,自由、民主、解放思想也開始大范圍傳播。社會思想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而思想的提出也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在近代,我國社會遭遇了巨大的危機,同樣也伴隨著巨大的機遇,抓住機遇則能迅速擺脫危機成為時代的新興強國。然而,封建政府仍然沿用傳統的政治治國套路,致使國家敗亡,飽經凌辱,而這一時期政治哲學也開始發生明顯的轉變,由社會穩定逐步向獨立、自主轉向。這時期,政治救亡以及民主獨立自由已成為政治哲學思想的主流,其中有三大最為著名的政治哲學思想:其一為資產階級改良思想;其二為資產階級建國思想;其三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圍繞著這三種政治哲學思想,我國近代社會也不斷經歷著劇烈的政治變化,最終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才能適應中國的社會現實,才能讓中國擺脫殖民、亡國的危機。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思想是以科學唯物論為基礎的,它以社會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將人類的歷史劃分為幾個獨立且承前啟后的歷史階段,而科學社會主義則是近代政治哲學的主要觀點,它注重社會實踐,希冀建立一個由最廣大階級所統治的社會,最終逐步消除階級矛盾,實現共同富裕。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所要解決的政治問題包括政權組織形式問題、社會主要矛盾等問題,它的興起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政治奇跡,也是中國社會歷史的轉折。
2.3我國現代思想政治哲學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觀看來,立足時代和現實才是解決社會政治問題的正確途徑,現代社會對于政治哲學的認知早已擺脫了傳統的認知論和唯心論,同樣也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它所考慮的便是對當今社會的政治生活以及政治事物進行思想哲學層面上的反思。在當前時代中,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正面臨一系列的全球化問題,經濟的發展與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已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在解決這個矛盾中又產生了新的矛盾,許多重大社會問題越發突出,如環境污染、能源危機、政治腐敗、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等,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政治哲學界也紛紛轉向對現代政治以及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與反思,從而導致我國現代思想政治哲學的興起。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敏感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致使社會政治局面更加復雜多變,國家經濟建設處在時代的關鍵節點,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等必須依靠政府來主導執行,簡而言之,當代中國出現的主要問題幾乎都與政治領域息息相關,而政治領域的問題,又大多涉及權力分配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等問題。因此,平衡中國的權力結構已成為當代中國政治哲學所要研究的主要觀點。
我國現代政治哲學思想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從一開始我們就必須明確,中國的政治哲學不是要去跟隨西方研究者的腳步,而是要形成解決中國實際政治問題的獨立思想和判斷意識,對于學術界而言,堅持自己的學術自由性、聯系社會實際已成為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學研究思想。在新世紀的開端,中國政治哲學家們應該主動地進行政治反思,以科學的方法不斷地調查、積累、研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目標,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出現的政治問題,現代思想政治哲學的興起也必將推動中國政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與成熟。
作者:白西喬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