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現狀與強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黨員的身份認同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前提。以南昌航空大學為例,對“95后”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剖析了認同度不強的原因,探索了強化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
身份是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其核心內容包括特定的權利、義務、責任、忠誠對象、認同和行事規則,還包括該權利、責任和忠誠存在的合法化理由。①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其群體身份的認可程度,即對其自我身份的接納與內化程度。②大學生黨員對黨員身份的認同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身份的特殊,二是情感的歸屬,三是行為的彰顯。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其身份為大學生與黨員的結合體,既承擔著大學生的責任也承擔著黨員的責任,擁有特殊的身份;大學生黨員對于黨組織是擁有著更強的情感歸屬,對黨組織所產生的內心情感會對其黨員身份的認同有著促進作用;在身份的特殊和情感的歸屬的基礎上形成了與大學生黨員身份相符的行為模式,不斷強化自己的身份意識。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黨員多為“95后”。2016年12月7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首次點評“95后”稱: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95后”大學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過程參與者和直接建設者,大學生黨員更是大學生中的先進性代表,其對黨員身份的認同和強化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關鍵,關系到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關系到黨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地位的鞏固,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通過對“95后”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索出一條強化黨員身份認同的有效路徑,引導大學生黨員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現狀的調查分析
為了解當前“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的現狀,本次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學為例,對大學生黨員這一群體進行抽樣的問卷調查。為確保調查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對填寫問卷的大學生進行分層,一是確保各學院、各年級段都有參與,二是確保男女比例相互協調,三是確保參與者均為“95后”。本次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86份,有效問卷579份,高年級占比76.3%,低年級23.7%,男性52.5%,女性47.5%。調查顯示:
(一)大學生黨員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有待加強
調查發現,對于問題“與其他黨派相比,你覺得中共黨員的身份是否更有意義”,有87%的人選擇了“是,更有意義”,選擇“否,不覺得有什么區別”的學生僅占2%。對于問題“你和你周圍的人對你黨員的身份是否認可”,有55%的人選擇了“認可,能體現身份的特殊性”,而選擇“沒什么感覺,和普通學生沒區別”占36.5%。在問及“你是什么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名黨員時”有60%的人選擇“一直覺得是一名黨員”,有24%的人選擇“參加黨組織的活動時”,有12%的人選擇“黨組織交代任務時”,有4%的人選擇“交黨費時”。在問題“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入黨”中,有22%的人選擇了功利性的回答,他們認為“有利于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有18%的人選擇“出于個人榮譽和名聲”,有9%的人選擇了“隨大流,動機不明確”,僅有39%的人選擇“堅定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據此,可以看出,大學生黨員對于黨員身份的態度總體不錯,但還存在一些誤區,思想不到位,入黨功利心理明顯,亟待加強黨員身份認同的教育和價值觀的轉變。
(二)大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有待提高
在情感歸屬上,設置問題“你是否喜歡參加黨組織的組織生活會”,有48%的人表示喜歡,有14%的人表示不喜歡,另有38%的人介于喜歡與不喜歡之間,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過于流于形式,十分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在問題“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參加組織生活會的”中,有35%的選擇是“組織要求”,有24%的人選擇“黨員義務”,其余的人選擇的是“自愿參與”。在問題“你是否對黨組織有歸屬感”中,有45%的人有較強的歸屬感,有38%的人有一定的歸屬感,有17%的人選擇對黨組織歸屬感不強。可見,多數大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情感并不強,僅有一部分黨員對黨組織有高度的認可和喜愛,但又對黨組織的活動有抵制,紀律意識淡薄,政治意識淡薄,這直接影響到其對黨員身份的認同。
(三)大學生黨員的行為與其身份的匹配度有待改進
行為方式是最能體現一個大學生黨員身份的要點,其行為的好壞直接體現了黨員對于黨員身份的認同的忠誠度與匹配度。在問題“你和你身邊的大學生黨員是否都能承擔好黨員的責任”中,有74%的人選擇了“是”,有12%的人選擇了“否”,其余的人選擇了“不清楚”。對于問題“你會自覺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嗎”,有33%選擇“會”,選擇“不會”的占19%。對于問題“你是否很好地履行了黨員義務”,有85%選擇“管好自己的專業學習”,而“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等都很少有人選擇。對于“你覺得自己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嗎”問題,58%的人選擇了“是”,34%的人選擇了“一般”,8%的人選擇了“不是”。可見,大部分學生黨員能夠認識到自身擔負的使命和責任,但是在行動上還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甚至還不清楚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導致在現實中學生黨員的形象滑坡,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越來越不明顯。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學生黨員對自身的身份認同度不夠,所以對黨員身份的責任和義務還不明確,更沒有形成行動自覺。綜上所述,當前“95后”大學生黨員對于黨員身份認同的三個維度都還存在一定的脫節,這需要引起高校黨建工作者的重視。
二、“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價值取向多元化
“95后”大學生出生在國家經濟起飛、社會重視教育的年代,成長中又趕上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也是中國從“追趕”西方到“平視”西方的時代,因此他們的思想和性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他們擁有更為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價值觀層面的個體意識和個人利益主張逐漸凸顯,這深刻形塑了“95后”的組織觀念和人生追求。同時,由于趣緣、學緣等圈層上的相似性所引發的共鳴和形成的“新身份認同”,能夠讓個體獲得傳統身份無法獲得的“舒適感”和“從容感”,因此得到了更多“95后”大學生的青睞。③黨員光環消散,黨員身份已不再是大學生的首要價值追求。
(二)理想信念缺失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當前高中階段學業的繁重壓力導致黨的思想、理論和政策的教育不到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于共產主義的內涵并不了解,甚至有些大學生黨員也不甚了解,對于能否實現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甚至還存在疑問。在信仰問題上,“95后”大學生黨員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是非觀念不強,政治意識淡薄、政治敏銳性不強,實用主義、功利思想較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還不成熟深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缺乏信心,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韌性不足。
(三)發展工作把關不嚴
高校發展大學生黨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有著明確的發展程序和發展標準,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高校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發展標準注重學習成績、擔任干部經歷,而考察學生的入黨動機、思想品德等情況因難以衡量而被忽視;二是發展工作指標化比較嚴重,缺乏對質量的把關;三是發展流程操作不夠嚴謹,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四是發展相關資料的規范性有待加強。以上四點是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需要改進的。
(四)黨組織與學生的融合度不夠
隨著大學生社交生活的日益多元化,傳統的互動場所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95后”大學生黨員群體的實際需求,但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在設置上依舊維持傳統的設置方式——以班級、專業和年級進行架構,導致大學生黨員在黨組織里互動缺乏,召開的黨組織活動對他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對黨組織的歸屬感日益下滑。且黨組織在開展活動中,多以理論學習為主,比較刻板,創新性的活動缺少。
(五)培養機制不健全
多年以來,大學生黨員重發展輕培養的現象一直存在,有些黨員也有言論行為不一、表率作用不突出等問題。基層黨組織不同程度上對大學生黨員入黨前的培訓投入不足,在入黨后也存在著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放松,甚至對于是否參加黨組織的活動也不管不顧。一些學生黨支部對待上級黨組織交代的工作敷衍了事,對其內部的黨員也沒有嚴格管理,導致一部分黨員入黨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和約束,沒有發揮黨員應有的帶頭作用。
三、“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強化的實踐探索
(一)讓理想信念教育成為航向標
共產黨員只有對共產主義信仰“零雜質”,才會對自身的黨員身份永不動搖。南昌航空大學充分利用江西的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完善新生、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黨員等系統化、多層次的培訓體系。英雄城南昌、革命圣地井岡山、紅都瑞金,到處都凝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信仰,用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固根守魂,讓理想信念的種子生根發芽,引導“95后”大學生黨員不忘初心,不斷提純黨性,讓他們對黨員的身份更加認同,把缺失的精神之“鈣”補起來。同時,結合“95后”大學生的特點,打造新媒體矩陣,強化思想引領。南昌航空大學開通了主題教育網站,各基層學院建設了一批有影響力、號召力的微信公眾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加強大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構建理論學習范式,不斷汲取黨先進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真正把思想引領“入腦、入心”,讓學生黨員“身份感”提升、“信仰值”滿格、“忠誠度”滿倉。
(二)讓保障發展質量成為安全線
2014年6月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不斷細化黨員發展工作的規則。南昌航空大學在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嚴把入口關。為了將真正認同黨的思想的學生吸收入黨,學校黨建工作者深入到學生中去,既個別了解,又多方面綜合考察;既考察日常表現,更考察關鍵時刻的表現和在大是大非上的立場和態度。二是嚴把思想關。大學生入黨體現在行動上更體現在思想上,因此,在發展黨員時不僅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工作情況,更要把握其入黨動機、道德品質和政治意識,以及對其他同學是否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帶動。只有思想上入黨了,才是真正的入黨。三是嚴把審查關。各級黨組織強化紀律意識,發展黨員時嚴格按程序執行,規范發展材料,在各級審查中實施“一票否決制”,確保發展質量。只有入口嚴了,黨員才能更加珍惜自己的黨員身份,進而提升身份認同感和榮譽感。
(三)讓黨員主題活動成為興趣課
南昌航空大學制訂了《基層黨支部“黨員活動日”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每月第三周周四下午“黨員活動日”制度。各級學生黨組織緊密圍繞學校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動態,立足“95后”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偏好特點,將黨員活動與回答現實熱點問題、回應“95后”大學生成長需求相結合,不斷豐富黨員活動內容,以“95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黨員活動的親和力與感染力、針對性與實效性。同時學校還將改進學生黨組織設置,探索在學生宿舍、學生社團、科技團隊等組織中成立黨支部或黨小組,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凝聚黨員,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類形式的黨員主題活動,使他們積極投身校園建設,不斷增強學生黨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讓創新培養方式成為定心針
提升“95后”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的關鍵在于入黨后的培養。南昌航空大學結合新時代、新要求,不斷創新大學生黨員培養模式。一是貼近群眾樹形象。通過“設崗定責”、“黨員幫扶”、“先鋒創績”等機制,不斷引導學生黨員在普通學生當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黨員做“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表率,讓黨員身份不斷被普通學生熟知。二是走進社會長才干。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使學生黨員與社會接軌,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改變傳統的校內培養,讓社會培養成為新常態,提升黨員的身份感和責任感。三是以老帶新促成長。通過老黨員帶新黨員的方式,引導新黨員適應黨內生活,加強組織內的交流,充分發揮黨員的互助意識,促進新老黨員的共同成長。四是強化監督明紀律。在學生黨員宿舍懸掛黨員個人的照片和信息,利用各種渠道宣傳黨員的典型事跡,樹立“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意識,完善黨員管理和考核機制,迫使他們注意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強化其黨員身份。
(五)讓人文關懷成為助燃劑
對“95后”大學生黨員的關心、關愛和激勵,是強化黨員身份認同的重要保障。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要求全黨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南昌航空大學與時俱進,通過每月一期的“校長約吧”、校領導聯系班級制、校領導學生生活體驗日活動等,增進和廣大學生的聯系。黨組織加強和學生黨員的情感交流,通過定期談話服務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和遭遇突發變故的學生黨員,保障學生黨員的民主權利,尊重和保證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黨員感受到黨的溫暖,不斷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作者:江凡;張鼎揚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