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市場營銷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能源被開發利用,新能源不斷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汽車作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們對于汽車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追求性能的同時還希望能降低消耗,新能源汽車根據人們的需求應運而生。但是由于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在市場的營銷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因此本文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營銷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市場營銷策略
一、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對資源的開采以及相關工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傳統汽車所使用的發動能源為石油,并且能耗比較大,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為了進一步改善汽車的功效,新能源汽車在市面上逐漸出現。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在市面上的銷售量并沒有達到良好的突破。因此合適的營銷策略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以及推廣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銷售的現狀
隨著我國發展的需求以及能源的需要,國家頒布了相關政策來幫助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可以和發達國家的相比,并在很多重要的場合進行了展示。但是由于相關條件的限制,使得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市場銷售當中還未能達到良好的業績。目前對新能源汽車銷售產生限制的主要因素有:(1)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所需要的成本比較高。由于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是新技術,因此在生產的過程當中所投入的成本比較大,在銷售時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對于經濟能力不夠寬裕的消費者來說是一項很大的經濟負擔,并且其核心部件一旦損壞其更換的花費也比較高;(2)消費者的認知水平不足。由于新能源汽車面世的時間比較短,許多消費者對其了解不足不能明白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優點,并且有一部分新能源汽車只在展臺上進行展示,這更加阻礙了消費者對其具體的了解;(3)消費者的駕駛技術習慣。目前廣大消費者對傳統汽車的性能以及駕駛技術比較熟悉,如果要更換新能源汽車,需要他們重新學習新的駕駛技術以及相關的保養知識,因此大部分消費者遵從于自身的習慣還是會選擇購買傳統的汽車。
三、市場營銷的策略
根據目前銷售市場所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的營銷策略。
(一)做好相關的廣告以及公關營銷
一件產品要想讓廣大的消費者從陌生到熟悉,就必須做好相關的廣告以及公關的工作。由于目前廣大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了解還比較少,因此相關的銷售商家要在廣告和公關方面下功夫,策劃能夠引人注目的廣告文案和采用適合的廣告方式,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當消費者來到實體店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觀察時,相關的銷售人員要對其性能優點等進行講解和宣傳,加深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印象以及了解。
(二)采取體驗的營銷方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條定律在市場營銷上同樣具有作用。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直接了解的方式是讓其進行親身的體驗。相關的商家可以開展相關的參觀活動,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流水線進行參觀,同時在銷售人員的帶領下,親自駕駛新能源汽車來進行汽車性能的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如果有什么疑問也能及時向銷售人員提出,同時可以拉近銷售人員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消費者的親身體驗能對新能源汽車的優點有進一步的了解,能增強其購買的欲望。
(三)開展適當的網絡營銷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解各種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營銷方面網絡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平臺。在以往網絡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一個新事物的了解過程是漫長而零碎的,但現在網絡為人們了解新事物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渠道,商家可以將新能源汽車的信息進行整合之后放在相關的網站上供消費者進行瀏覽,通過圖片和文字等對新能源汽車各方面的新能、銷售以及售后等進行詳細的描述;同時還能把用戶體驗總結放在網絡平臺上,這樣縮短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進行了解的時間,也能增強其購買的欲望。
(四)進行優惠的營銷
由于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這成為阻礙其市場銷售的原因之一,相關商家可以通過展開相關的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比如在節日期間開展優惠活動并贈送相關的售后服務等,這些營銷策略都能很好的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四、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能緩解對石油的損耗并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其廣泛的運用是勢在必行的狀態。在目前的市場營銷中由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缺乏一定的了解,自身的消費習慣以及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其銷售出現一定的困境。針對上述問題在市場營銷中可以采用體驗,廣告,網絡以及優惠等營銷策略,來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參考文獻
[1]沈玲.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分析及目標客戶營銷策略[J].上海汽車,2013,05(11):6-10.
[2]張莉.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分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6,02(30):80-83.
[3]葉楠,周梅華,程秀芳.新能源汽車早期采用營銷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5(11):128-131.
作者:劉政陳 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