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外種業市場管理的比較及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尊重種子企業對自身發展方向和市場定位
的選擇我國有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優勢,如果我國集中財力,1年可以建成孟山都公司的大樓,2~3年或許可以配齊相關儀器設備、聘任同水平的工作人員,但是,能在幾年之內成為孟山都那樣的世界著名公司么?如同讓兔子去游泳、烏龜去賽跑不能取得好成績一樣,讓種子企業全部去搞繁種、加工、檢驗、營銷甚至育種,肯定不能發揮其所長,并且會造成大量的資產閑置和育種研發低水平重復。同自然界一樣,市場競爭適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發展的實質就是企業生命活動機能的提高。企業類型的多樣化有利于企業錯位發展、拾遺補缺、優勢互補。每個企業資源不同、優勢不同,只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才可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國國家玉米種植者協會和孟山都公司都表示:小型種子公司熟悉當地種植農戶情況,提供的品種更有針對性,企業數量有增加的趨勢。因此,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應該尊重種子企業對自身發展方向和市場定位的選擇,在建設現代種業過程中既要重視、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的大企業發展,也要保護多樣化的小企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優勢選擇育種、繁種、加工倉儲、檢驗或營銷,可以單項發展,也可以多項經營。種子企業做什么?怎樣做?讓企業去選擇,讓市場去選擇。建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時,減少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方面的限制,為種子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
2規范公益類農業科研機構的職責和利益
美國種子企業主要運用雜交育種和轉基因理論研發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高的技術與產品,所以在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上基本實現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但小麥、水稻以及大部分蔬菜的常規種選育,仍然以大學等公立研究機構為主,接受美國聯邦政府和基金的資助,科研成果屬于公共產品。美國種業的現狀和做法與我國推進種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基本一致。國務院既對種子企業提出了建立商業化育種新機制,也對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提出了強化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任務,要求重點開展種質資源搜集、育種理論方法等技術研究和常規作物育種等公益性研究。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種質資源、科研人才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不論是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轉向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還是種質資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種子企業流動,都是一個長期過程。借鑒美國在種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建議國家調整政策,改變公益類農業科研機構既得到財政資金保障又轉讓品種獲取利益的做法,規定公益類農業科研機構依靠財政資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培育的新品種歸社會共享,從體制上改變其與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的不公平競爭。如此,既可以保護目前公益機構的育種工作,不致于因其退出商業化育種而延滯培育新品種,又可以加快以種子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步伐。
3加大種子企業對種子質量的責任
生產力提高引發社會分工和交換,大規模生產和交換催生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了與之相適應的契約、誠信和法制理念;經過時間累積,這種觀念在發達國家成為社會共識。因此,企業對產品質量負責成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國與美國存在明顯差距,急需加強。種子是種子企業生產供應的,種子企業應對種子質量負責。不論品種是自育的還是授權的,不管種子是自繁的、代繁的還是外購的,只要種子企業向農戶銷售了種子,就不能以任何理由開脫其對種子質量的責任。明確的責任和義務必然要求種子企業規范自身營銷行為,提高對種子風險的管控能力;由此可以遏制跨區銷售、虛假標注、夸大宣傳現象。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尤其是規模經營和農民素質提高,農戶(家庭農場)對種子、對種子企業的選擇越來越理性,保證用種安全的要求會逐步勝過貪便宜的心理,反過來也會推動和促進種子企業規范經營。
4將種子市場監管重點轉移到企業誠信建設方面上來
種子企業是種子產業的主體,種子企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承擔起種子產業發展的主要責任。政府應該轉換角色,以政策引導種業發展方向,而不包辦代替種子企業的種業發展責任。今后種子管理部門應該繼續以種子質量抽查和種子案件處理為抓手,逐漸將種子市場監管重點轉移到企業誠信建設方面。只有違法成本高于所得利益、違法行為得不償失時,整個社會才能產生自覺守法意識。只要發現種子企業經營了假劣種子、發生了坑農害農事件,不僅對其依法查處,還要公開通報,使其企業和主要負責人無法在種業界立足。隨著現代種業的發展和信息日益通暢,公開通報比處罰給違法企業帶來的損失更大、作用更顯著,誠信建設對企業長久發展來說更為根本。這也就為企業誠信建設提供了原動力。
5推動我國種業盡快進入發展新階段
美國的種業發展歷程表明,玉米雜交技術的使用推廣讓種子產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生物技術的投入使用又讓大豆、棉花等轉基因種子產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并引發了種子企業大規模兼并重組,而小麥、水稻等常規作物商品種子使用率保持在30%~40%,發展相對緩慢。我國將種子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時間已經超過30年,主要生產推廣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種子,我國的種業信用骨干企業,多數是以玉米、水稻經營為主的公司。目前,北方雜交玉米種子使用率接近100%,而常規作物小麥商品種子使用率保持在30%~40%(河北省)。中美兩國種業發展情景何其相似,都是在相對價值高、盈利能力強、商品種子使用率高的作物上優先發展起來,反之,發展緩慢。如果美國種業代表著種業發展方向,那么,我國應該從戰略層面加大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關鍵技術研發。沒有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種子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種子市場集中度的難度大、進程緩。一旦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在種業廣泛應用,隨著現代農業發展,中國種業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新階段。
作者:高增永張靜單位:河北省種子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