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市場人才培育矛盾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汽車后市場的日新月異,帶來了人才的緊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在我國加入WTO后,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的快車道。我國汽車出現“井噴”現象,汽車市場如日中天,成為世界汽車大國,下表為2005年至2010年我國汽車銷量數據。由于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長突飛猛進,圍繞與汽車消費相關的連鎖服務,汽車后市場成為龐大的汽車服務市場,包括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汽車鈑噴、汽車美容、二手車交易、汽車金融、汽車保險等。這就為汽車服務業的成長提供了巨大空間,使汽車后市場迅速發展,也引發了中國汽車后市場的“火爆”。
二、廣西汽車后市場的快速增長,導致汽車市場的人才緊缺
在全國汽車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廣西汽車后市場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直線上升,尤其是家用轎車所占比例迅速提高。2006年廣西機動車保有量為412750輛,2008年,廣西汽車保有量已達到98.4萬輛,其中,私人汽車61.69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62.7%,2010年增至1075937輛。伴隨著汽車數量激增,汽車后市場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小汽車的后市場,淘汰了傳統的汽車銷售與汽車維修獨立經營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汽車4S店。而隨著廣西汽車數量的急增以及汽車后市場(特別是汽車4S店)格局的大變化,汽車后市場人員也應“水漲船高”地發生根本性變化,才能與汽車市場的發展相適應,才能使廣西汽車后市場健康發展。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以來從事汽車后市場職業的人員學歷層次低、專業理論知識差,只依靠長期積累的“經驗”,對汽車快速發展的新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有人才隊伍素質和能力與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無論是“量”上,還是在“質”上,都不能跟上汽車后市場的發展速度。
大中專院校(包括技工等)是汽車后市場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在廣西,為汽車后市場培養人才以高職院校、中職學校、技工學校以及職業高中為主,面對汽車后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個學校都在努力抓住時機,加大汽車專業的投資力度。然而,不少學校,為了生源,無限制地擴招,卻忽視了專業內涵的建設。有一些職業院校原來沒有開設汽車類專業,看到汽車火爆的表面現象之后,沒有深入研究開設汽車類專業所需的條件及做好充分準備,有的學校甚至是空手套白狼,沒有具備開設汽車類專業的基本條件就匆匆上馬,也搶著開設汽車類專業,造成汽車市場人才培養的混亂無序。這種狀態使廣西“汽車人”在“量”上迅速擴大,甚至造成“飽和”的假象,但在“質”上卻與企業的需求相差較大。無論是高職高專還是中等職校,學生畢業后都表現出一定的“樣樣知但是樣樣不精”的現象,理論知識不扎實,專業技能不會做。特別是近年,一方面很多汽車類專業的學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汽車4S店卻招聘不到合適的員工,而且這種矛盾愈來愈烈。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生畢業后,達不到企業用人的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與企業需求的差距大。具體表現在:第一,專業理論知識上,有部分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過于滯后,跟不上汽車新技術,如有些學校現在還在給學生講授汽油發動機化油器、傳統的有觸點的點火系統,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導致學生在校所學與社會上所用嚴重脫節。第二,實踐技能上,各校的辦學條件相差懸殊,特別是有的學校實驗設備差,都是一些陳舊被淘汰了的車型,而且臺套數少,學生得不到足夠的實踐鍛煉,動手能力不強,到了企業還需要相當長的二次培訓才能適應崗位需要。第三,在職業素養上,由于有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強,大部分教師本身沒有在企業參加過實踐鍛煉,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很好地理解與把握職業素養,造成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得到較全面的職業素養的訓練。
三、面對挑戰和機遇,走校企合作之路,才是提升“質”的最好途徑
面對汽車后市場急需人才,而職業院校培養出的學生又不能很好適應企業的需求的現狀,職業院校應好好總結,不斷進行改革,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積極探索新的培養方法,要走出去,不要閉門造車,最好的方法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汽車后市場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汽車后市場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改革與創新,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引廠進校、訂單培養、聯合辦學等。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對于廣西的職業院校而言,其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與特點,主動出擊,對汽車后市場多進行研究,創造條件,尋找機遇,與汽車后市場進行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使培養的人才適應企業、行業、社會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學生熟知企業文化,懂得生產技術,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養,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廣西汽車后市場輸送合格的汽車人才,才能使廣西汽車職業教育可持續地、又好又快地發展。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該院在汽車后市場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值得借鑒。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三個典型”的校企合作,開創廣西汽車后市場“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先河。一是與豐田公司合作創辦豐田T-TEP學校,首次引企入校,打開校企合作的新局面。2007年7月,豐田汽車公司經過綜合考評廣西所有開設汽車類專業的高職院校,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被豐田公司指定為在廣西的首個合作院校。豐田汽車公司正式與學院簽訂豐田T-TEP合作項目,開創廣西高職院校在與國際知名品牌汽車進行校企合作的先例,全面推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二是與廣西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共建“機電班”,穩站廣西汽車后市場的就業市場。三是與廣西廣緣汽車有限公司共建“廣緣班”,向廣西汽車后市場的民營企業進軍。正是這三次校企合作的成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眼球。在其助推下,廣西汽車市場很多企業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是企業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的最佳方式,許多企業到學校尋求合作,出現各種類型的“訂單班”,目前已成功合作并組建了“博世班”、“PPG班”、“鑫廣達班”、“聯勝班”、“小松班”等。還有“大眾班”“、日產班”等正在協商之中。訂單式培養班的成功開辦,涉及汽車工程系的所有專業,實踐與探索出一條汽車后市場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立足行業,內樹品質,贏得社會的認可,吸引企業進校合作,通過這幾年的“訂單式”校企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邊探索邊實踐,初步形成了具有“廣西特色”的汽車后市場人才培養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