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床醫學生理學英語教課的心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師培訓和集體備課制度
在師資培訓上,一方面由學院組織外籍教師對老師進行英語“聽、說”集體培訓,同時根據生理學系師資的實際情況,學系領導制定了“重點培養,互相幫扶”的方案,幫助任課教師攻克語言關。選派部分教師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教育水平較高的英語國家進修語言,他們在回國后針對本校留學生英語的特點,對全系教師進行講解和培訓,加深學系教師對本校留學生的地方口音的了解。比如南亞如印度裔學生“t-d”“b-p”等清、濁輔音不容易區分,而非洲國家的留學生又有另外不同的地方特色發音特點和習慣等。方案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效果,易于師生雙向交流,對提高學系教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開展有很大幫助。
生理學教學任務一向比較繁重和復雜,為保證任課老師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并在整體水平上爭取出色的教學成績,學系建立了組織授課老師每周一次集體備課的制度。在集體備課時,教師相互啟發和解疑、相互借鑒課件制作和教學經驗,使教學資源的利用得到最優化。對于一些教學難點和重點,如興奮-收縮偶聯過程、呼吸章節中胸內負壓如何形成、尿液的生成中腎髓質高滲梯度的形成和維持機制、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過程等知識點,由教師合作編制了大量動畫課件來幫助學生的理解,獲得了留學生的普遍認可。此外,在集體備課時組織老師觀看國外知名大學如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相關教學錄像,隨后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總結。這種集體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教師借鑒國外的課堂教學經驗,其中很多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系總體教學水平有很大推動作用,并且使教師在專業英語的發音等方面也獲益匪淺。
2教材選擇
本校留學生在其本土主要接受的是英聯邦教育體系培養。針對此,我們選擇了根據英文原版醫學生理學改編的生理學課本作為理論課的主要授課教材;在實驗教學上,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生理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學系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根據本校留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了英文版生理實驗講義。與傳統的中文實驗教材相比,其特色體現在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更具有多樣性,在保留經典的動物實驗之外,增加了很多人體機能學實驗,如肌電圖實驗、潛水實驗、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等。
3教學經驗體會
除了上述介紹,在留學生的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得到以下幾點經驗體會。
3.1制作多樣化多媒體課件,佐以實例闡述,而非知識背誦為留學生開設的生理學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課時方面都與本國學生有極大的區別,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之前“吃透”以前未接觸過的生理學原版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為語言不足而帶來的交流障礙,對教師和同學都能起到知識點的提醒作用,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在課件制作中,注意穿插生動形象的圖片、動畫、視頻以及引入病例錄像,來闡釋原理和知識,而非單純、大篇幅地進行理論和原理敘述,這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生理知識的理解,并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方法。
3.2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應用為了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更加主動的學習模式,國內外很多醫學教育機構相繼建立以問題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法來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分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系統總結等若干步驟。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在部分章節引入這種教學思路,由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授課內容整理出涵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提前發給同學。例如在講授血型時提出“為什么輸血前必須進行交叉配血”,講授心血管系統時提出“動脈硬化對人體會造成哪些傷害,如何去改善”,講述內分泌系統時,引導同學結合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思考庫欣綜合癥的臨床表現、結合胰島素的生理作用思考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發病機制和可以采取的治療措施等。這些問題要求同學課前充分預習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并預先進行分組討論,課堂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并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回答不足之處,最后教師對學生回答和本節重點作出小結。運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可以創造相對輕松活潑的學習和討論氛圍,較之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能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這不僅有利于理論學習,還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通過小組學習增強其團隊合作能力、資料的查閱和歸納增強其綜合分析能力等,為其今后開展臨床醫學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3留出思考和討論時間,理論和實驗相驗證與本國學生相比,留學生習慣于在課堂上積極提問。針對這一特點,在課堂講授之外,教師也鼓勵同學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傾聽同學提問,并留出時間和同學一起討論尋找答案。生理學不僅是醫學生必修的基礎理論課,更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都來自于實驗。結合已知理論,在實驗課上鼓勵學生多做、多看,同學會對實驗現象提出各種問題。例如在做蛙心期前收縮和早搏實驗時同學會提問“為什么有些心臟收縮曲線只有一個收縮波而有些則可觀察到兩個甚至三個波的疊加”;“鋅銅弓對神經肌肉的刺激經由怎樣的環路進行”;在呼吸調節實驗中會問“臨床上給呼吸失調的病人一個紙袋罩住口鼻,是利用二氧化碳調節呼吸的原理嗎”等,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解答極大地提高了同學應用知識的能力。
綜上所述,近年來通過為留學生開設醫學生理學的英文教學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這些經驗不僅適用于留學生教學,也適用于本國醫學生的教育。然而,我們仍處于教學實踐的初級階段,在留學生教育的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包括不斷更新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實用型留學生醫學人才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繼續探討和深入研究的課題,從而使生理學英語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謝桂琴朱國慶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生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