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博在醫學教育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醫學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教育具有人才培養周期長、投入大、社會期望值高、教育標準國際化等特點,因此微博應用時,既具有傳統教育的共性,又要考慮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同時要考慮醫學虛擬學習的特征,了解醫科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和醫學學習者學習的需要,掌握微博的核心技術與理念,才能為醫學教育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在醫學的教學中由于專業、興趣和功課的分門別類眾多,需要建立各種學習群體,微博的特點極大的滿足了這一難題。我們在校園網內開通微博功能,建立多種學習社區,促進信息交流。在學習社群內,用戶之間可以分享各種資料及學習心得體會,提高學習興趣,共同進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交流的深入,微博日志日積月累,讓學習者可以重溫自己的學習及進步過程,并能不斷積淀。在當今全民微博的大背景下,“飽含‘平民化、去中心化’意蘊的微博技術與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現代化教學遙相呼應,發揮微博技術優勢提升醫學教育教學效果是師生共同的追求。”
二、微博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性研究
(一)微博構建新的教學媒體。
1.講授資源。在教學中,傳統的承載教育信息的可以是印刷材料、手寫材料等,而利用微博,教師可以將教學教案、讀書筆記、收集的資料等形成電子文檔,并且還可以寫一些教育隨想,將對教學的思考記錄下來。比傳統的教案豐富,而且更新容易快捷。在醫學教育中,計算機聲音圖形播放和三維(3D)技術的應用,計算機動畫可以以人機對話的形式逐步展示生命活動的復雜動態過程,這些過程都可以通過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如微博展現出來,并且及時更新。
2.學習筆記。微博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學生可以將知識要點、心得體會、過程實踐、疑難問題、脈絡體系、相關資源等寫入微博。學習者可以通過它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直接面對真實的問題情境;教育者可以通過瀏覽學員微博實現一對一的輔導,為不同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形成良性、高效、動態、交互的教學過程,學員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問題展開講授。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充分接觸不同的意見,接受不同的觀點,同時教師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二)微博有利于開展創新性學習。
微博充分體現了創新性教學的特點,極大地激發了參與者的熱情。在這一教學模式中老師的角色不再僅僅局限于傳授者,更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枯燥乏味,更是一種主動探索、充滿興趣的大討論。學生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設置討論議題,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相對傳統的教輔網站,微博更體現互動、即時、快捷,信息交流量更大,更接近于現實教學功能。例如可以經常開展PBL教學,組織案例病例討論。傳統的PBL教學往往占用大量課堂時間,不便大量開展。利用微博功能我們可以更有效、快捷和靈活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任何微博的參與者均可以發起案例式或病例式討論,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集中眾人的智慧解決難題,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其優越性絕非傳統方式可比擬。
(三)構建教與學的交流平臺。
微博互動性非常強。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利用微博的各種功能將重要指令發送給學生,如作業布置、指導建議、各種資源鏈接等。學生可以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反饋給老師或其他同學,形成一種頻繁的信息交互,共同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教學之外,師生均還可以通過微博各自的其他話題和感受,與教學相輔相成.形成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微博在師生之間搭起了協作交流平臺,成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將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與課程有關的教學資源的網址記錄在微博上;學生可以將各自的學習心得、收集的一些有價值的學習資源記錄在微博上,以此來共同促進教學;微博在學生之間搭起了協作交流平臺,如一些“小組微博”和“協作式微博”,為共同學習、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微博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分享知識、分享認識,開展主題研究討論,以促進師生了解,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四)微博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工具。
1.教學過程反思。不斷對教學過程反思,從而對教學起到積極的診斷、激勵以及調控等作用。現代教育更強調過程性評價,但是這種評價的難點就是評價資料的收集與保存,而運用微博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通過微博記錄教育中的所思所想,將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思考,并借助微博的開放性將其傳播,允許學生對教師提出建議,增強了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其效果是傳統教學研究方式無法比擬的。另外在微博中記錄學生的學習,建立學生學習的電子檔案,其中不僅包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包含著知識學習過程的方法、情感、心理等方面,這種評價方式的改進將有助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態度,也給教員提供及時的反饋和學習指導,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2.課程整合工具。微博是整合課程的有力工具。現階段醫學課程力求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求,突出課程的系統性和融合性,更強調基礎課程之間、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之間的整合。而眾多Web2.0工具從設計理念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微博更是如此。教師利用微博把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整合,向學生課程教案設計,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利用微博可以精心提煉的有價值的學科資源,提供信息的共享;還可以利用微博向學生定期提供研究的項目或討論的話題,鼓勵學生共同參與資料整理、間題解決或討論,以此來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
微博為網絡學習提供更加完善便利的環境,但要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學習者還應轉變傳統的學習行為習慣,提高信息素養、元認知策略,強化學習動機,規范網絡道德。但是在具體實現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鼓勵學生在博客中進行討論;如何監管學生專注于微博學習使用;如何發揮利用教師傳統教學面對面的親和力等等。這些還需要在實踐中去思考。隨著微博廣泛應用的深入,它將給醫學教育帶來更強有力的支撐,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去探索實踐。
作者:李俊杰肖文剛吳毅單位: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