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透析患者氧化應激的干預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雜志》2015年第五期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方法A組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的基礎上,每次透析時給予口服維生素E200mg/d,B組在A組的基礎上同時給予黃芪注射液10ml,3次/周靜脈注射,C組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三組觀察時間均為3個月。
1.2觀察指標主要指標有過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循環晚期氧化蛋白產物(AOPP)以及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MDA采用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測定,SOD和GSH-Px的測定采用比色法,AOP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上試劑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血脂、血常規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氧化應激相關指標比較A組與B組在治療后各應激指標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P<0.05);治療后,A組與B組血清MDA、AOPP水平較C組低(P<0.05),A組與B組血清SOD、GSH-Px水平較C組高(P<0.05),并且B組各應激指標的改善程度較A組更為顯著(P<0.05)。
2.2三組Alb、Hb、血脂比較在治療期間,無血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對Alb、Hb、HDL、LDL均無影響,治療前后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治療已成為各型晚期腎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非常低,并發癥以及死亡率很高。有研究顯示,在西方發達國家,MHD患者的死亡率一直維持在20%左右[3]。透析相關疾病主要包括四種癥狀:心血管疾病、β2-微球蛋白相關淀粉樣變性、感染以及營養不良。有研究證實,SOD的高低可反映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MDA、GHS-Px則分別是反映脂質過氧化物的指標,AOPP為血液透析患者體內氧化應激的敏感標志物。另有研究提示,發生透析相關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進行長期透析后,體內存在氧化應激狀態,使MHD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幾率大大增加[4]。在國內外的研究中早已證明,維生素E與黃芪注射液在單獨治療MHD患者氧化應激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兩者聯合使用的報道卻很少[2]。在本研究中,通過檢測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SOD、脂質過氧化物MDA、GHS-Px以及氧化應激指標AOPP,間接反映機體內氧化損傷情況,從而來證實維生素E與黃芪注射液聯合使用的療效。結果顯示,A組與B組在治療后各應激指標MDA、SOD、GSH-Px、AOPP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治療后,A組與B組血清MDA、AOPP水平較C組低,A組與B組血清SOD、GSH-Px水平較C組高,并且B組各應激指標改善程度較A組更為顯著;B組在用藥前后對Alb、Hb、HDL、LDL均無影響。氧化應激(OS)主要是由于過多的氧化劑產生與抗氧化防御系統減弱,造成兩者之間的平衡失調,從而產生組織損傷。MHD患者體內存在較高的氧化應激狀態,氧化自由基系統嚴重損傷,機體內活性氧升高,同時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E、維生素A、GSH-Px、SOD等的含量相對減少,從而使體內氧化基系統失衡[5]。
導致氧化應激水平增高的主要原因有:高糖狀態下,葡萄糖氧化增強同時產生過量的氧化產物;活性自由基清除減慢,大量的活性自由基能直接破壞組織蛋白并引起脂質氧化,從而引起氧化損傷;高級糖基化終末產物與其受體相互作用,可產生多種效應,導致氧化應激和自由基產生[6]。維生素E是已被證實的主要抗氧化劑,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影響生物膜的脂質成分,穩定結合酶,從而保持細胞膜的正常功能;維生素E還能間接調節細胞內GSH-Px的活性,使其升高從而抑制生物膜脂質過氧化,保持生物膜結構的完整性[7]。而黃芪在中醫上具有益氣養元、健脾利濕、養心通脈等功效,西醫上則認為其具有抗炎、利尿、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免疫系統、調節血糖、保護肝臟等療效,黃芪的主要成分總黃酮為抗氧化的主要成分,而且黃芪屬于中藥,毒性小,不易產生耐藥,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8]。從以上研究可知,維生素E不但單獨使用具有干預氧化應激的效果,而且與黃芪注射液聯合使用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并且沒有副作用。
綜上所述,維生素E聯合黃芪注射液對MHD患者的氧化應激狀態具有良好的干預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加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減輕脂質過氧化作用,從而改善了MHD患者體內的氧化活性。而就療效而言,二者聯用優于維生素E的單獨應用,但產生此效果的原因并不清楚,很有可能和二者在聯合應用中的劑量大小有關,所以,其劑量和療效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劉惠清 單位:廣東省大埔縣人民醫院西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