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標準化護理在消化內鏡室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患者資料
將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的91例需采用消化內鏡室診療的患者以電腦隨機選取的方法進行分組,為研究組(46例)和比較組(45例)。研究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范圍32~59歲,平均年齡(45.18±4.09)歲。比較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范圍31~58歲,平均年齡(44.89±4.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該資料具有對比性。
1.2護理方法
比較組采用常規內科的護理方法。主要包含:診療前的健康教育、治療過程的協助護理,護理人員依照治療醫生的囑咐進行開展護理工作。研究組實施標準化的護理模式。①組織科室的護理成員成立標準化護理小組,小組通過有針對性的對現存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分析,并查閱相關文獻整理出一套專業的內鏡檢查護理方案。②患者診療前護理人員將檢查環境的光線、溫濕度調整至最合適的狀態,并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評估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配合診療。③診療過程中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時,及時為其清除污物,進行腸鏡注氣時出現的腹痛等不適情況予以關注和溝通,診療結束后3小時內專人陪護防止患者出現意外,并叮囑患者多走動以排除檢查時所充的氣體。同時給予患者相應的腹部按摩,告知患者檢查2小時可飲水食用流質食物。④護理工作流程化、制度化后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實施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對于操作過程錯漏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查找出原因,并找出解決辦法及時予以糾正。
1.3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對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定。對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內鏡診治時間進行記錄分析[1]。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癥狀反應(身體不適、嗆咳、惡心嘔吐)。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分析數據,(x±s)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x2檢驗計數數據,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不良癥狀反應:研究組身體不適2例、惡心嘔吐3例、嗆咳1例,不良癥狀發生率為13.04%;比較組身體不適5例、惡心嘔吐6例、嗆咳4例,不良癥狀反應發生率為33.33%;研究組不良癥狀反應明顯少于比較組(P<0.05)。研究組的內鏡診治時間為(1.01±0.54)h,比較組的內鏡診治時間為(1.44±0.67)h,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抑郁評分,其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3討論對于消化鏡的診療,需要醫護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及護理水平,以減輕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痛苦。常規的護理方式,在管理模式不夠規范化,護理流程不夠細致,易導致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對不確定情況產生焦慮、抵觸心理[2]。而標準化的護理模式,通過內鏡室的診療臨床護理特點有針對性的修改,對于患者的護理工作由入院檢查、治療、護理、活動、出院進行系列的統籌規劃,有計劃性地實施執行。并針對消化內鏡護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梳理、規范流程操作,使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有序、主動的進行。同時也給患者縮短診療時間,利于患者對檢查手術過程的了解,從而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加治療的配合度。上述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其疼痛模擬評分、抑郁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內鏡治療時間,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的不良癥狀反應也明顯低于比較組(P<0.05)。因此,對消化內鏡室護理質量管理采用標準化護理模式,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不良癥狀反應的發生,增加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作者:徐虹 單位:鄭州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