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PDCA循環在消化內科風險管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在消化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的持續改進對老年患者(>80歲)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科于2016年將PDCA循環應用于老年患者風險管理,將2016年與2015年本科老年患者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2016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2015年(P<0.05)。2016年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2015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消化內科將PDCA循環運用于護理安全質量小組的持續改進有效防范了老年患者的護理風險,不僅提升了護士的能力素質,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PDCA;護理安全質量管理小組;持續改進;風險管理
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和質量的重要指標,對老年患者而言任何不安全的因素都有可能給病情增添額外的風險,輕者治療延誤、并發癥增多、住院時間延長,重者危及患者生命[1]。PDCA循環,是英文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的縮寫[2]。近年來,本科采用PDCA循環方法對護理安全質量小組的持續改進,有效減少了老年患者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護士的能力素質、患者的滿意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安全質量小組成員由消化內科護士長在內的全體護士組成,共28名,分成5小組。每組組長僅限1名,由責任心強、能力素質高以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并各自配備4~5名不同資質的組員:采用數字抽簽法,中級職稱每組平均分配1名,工作滿3年者每組平均分配2名,工作未滿3年者每組平均分配2名。分組的原則是確保公平公正,各組能力要均衡,組內資質要高低搭配。
1.2方法
1.2.1PDCA循環工作方法2015年為未實施PDCA循環,2016年為實施PDCA循環。PDCA循環包括4個階段: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
1.2.1.1計劃階段(1)認識問題:根據醫院對護理服務質量的總體要求,并參照護理部質量檢查的標準,將以下方面的內容:優質護理、病區管理、分級護理、護理安全、護理文書、急救管理、感染控制、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治療服藥、培訓與帶教、規避糾紛、患者滿意度等分成5等份,由5組分工檢查,將發現的問題逐條記錄、分類匯總,并提交至護士長處。(2)分析原因:風險意識淡漠,護士未全面掌握標準的護理技術操作,患者較多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簡化流程;對老年患者缺乏耐心,只注重自身工作的完成,未與患者進行更多的交流,未履行告知義務,一旦出現護理不安全事件,易引發護患糾紛;責任心不強,容易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對待患者態度生、冷、硬,易造成護患關系緊張。(3)制定措施:共性問題,針對其原因組織全科護士學習本院《護理操作質量評價標準》,個別問題則由護士長對其進行督促、整改。最終,讓全科護士明白正確操作的重要性,并在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中做到規范操作,當工作繁忙時,護士須強化風險意識,端正態度,提高責任心,按要求執行各項護理操作。
1.2.1.2實施階段安全質量小組強化安全培訓:(1)明確上述檢查項目的標準,制定具體的檢查方法;(2)結合消化內科的特點,規范和制定本科室各項操作流程、風險預案、急救培訓計劃等;(3)培訓重點:各類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轉科流程,急救物品、設備操作,與患者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護士的臨場應變能力及其他搶救技能等。培訓形式主張動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包括情景演練和講座授課等形式。要求全體成員盡快掌握、熟練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檢查標準,并相互督促。
1.2.1.3檢查階段每月定期檢查4次以上,小組檢查內容每季度輪換1次。每組組長在檢查結束后,及時將發現的問題或者缺陷匯總后公示,2天內進行對照、整改及簽字。組長每周1次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剖析問題的原因,制定下一步解決方案,并提出有效的舉措避免問題再次出現。并以不記名的方式鼓勵小組成員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
1.2.1.4處理階段針對共性問題統一組織培訓,以確保全科護士均得到糾正,并開展下一個PDCA。按季度開展護理技能操作考試,以考促學、以考促改。在科室早交班或者質量例會上,提出仍然未解決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將難以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
1.3評價指標
2016年與2015年本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0歲)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1)護理不安全事件包括:危重疾病監護不周、醫囑執行錯誤、病情觀察不詳、病例書寫錯誤、非計劃拔管、擅自出走、導管堵塞、跌倒墜床情況的記錄。(2)護理質量評價包括: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護理操作、應急能力、感染防護、病歷書寫、健康宣教、規避糾紛8項內容。每項滿分為100分,得分高者為優。(3)采用自制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業務水平、服務態度、病房環境、心理輔導和健康宣教5項。每項20分,滿分100分,80分(含)以上者為滿意,低于80分者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近2年的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016年與2015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2.22016年與2015年老年患者護理質量的比較
3討論
3.1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安全隱患多消化內科在各大醫院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科室,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而消化內科病種繁多,住院患者多,床位周轉率高,工作繁重,在護士相對不足及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對患者監護不周、病情觀察不詳及操作不熟練,導致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痛苦[3]。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并發癥多,除有老年患者常見的跌倒、墜床等護理安全隱患外,同時存在專科治療帶來的特殊風險[4]。
3.2PDCA循環的應用使護理人員主動性增強PDCA是一個質量管理標準化、科學化的循環系統,是不斷循環、不斷提高、螺旋式上升的過程[5]。本科將PDCA循環應用于護理安全質量小組的持續改進,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重復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等4項活動,提高了護理質量。小組組長通過每周1次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剖析問題的原因,分析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和管理薄弱環節。并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改變以往應付上級檢查的心態;改變以往隱瞞護理過失和缺陷不報的現象,變被動為主動,及時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從而有效防控護理風險[6]。
3.3PDCA循環的應用降低了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發生率本研究發現,本科2016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包括危重疾病監護不周、醫囑執行錯誤、病情觀察不詳、病例書寫錯誤、非計劃拔管、擅自出走、導管堵塞、跌倒、墜床發生率均明顯低于2015年。2016年老年患者護理服務質量包括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護理操作、應急能力、感染防護、病歷書寫、健康宣教、規避糾紛均明顯高于2015年。2016年老年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2015年。證實了PDCA循環應用于消化內科護理安全質量小組的持續改進,明顯降低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服務的質量及增加患者的滿意度。綜上所述,PDCA循環應用于消化內科護理安全質量小組的持續改進能有效防范老年患者的護理風險,不僅提升了護士的能力素質,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臨床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左月燃.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1-192.
[2]孫樹英.PDCA循環法在門急診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256-3257.
[3]岳公正,潘虎.中國管理型護理制度結構選擇[J].中國醫院管理,2006,26(1):33-34.
[4]張萍.消化內科老年住院病人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海南醫學,2010,(6):144-145.
[5]李繼平.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5-187.
[6]卞斌芳.安全質量小組在急診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1:50-51.
作者:溫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