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全程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臨床急診雜志》2017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討在搶救急診危重患者中應用全程護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診室搶救的危重患者中抽取118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手段,研究組患者則采用全程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前者的搶救成功率98.3%高于后者的84.7%,同時護理滿意度96.6%也高于后者的72.9%(P<0.05)。結論在搶救急診危重患者中應用全程護理后,其護理效果顯著,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急診;危重患者;全程護理
急診護理作為危重患者搶救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常規的護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發展的需求,全程護理模式已逐漸發展為急診危重患者護理的主要手段。本文為進一步探究常規護理與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具體研究結果與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我院急診室搶救的118例危重患者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9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21例,年齡17~75歲,平均(51.2±7.3)歲;研究組中,男37例,女22例,年齡18~74歲,平均(52.1±7.1)歲。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患者則應用全程護理模式,具體的方法為:①建立120信息網絡。加強120院前搶救情況與急診中心之間的信息傳達,從而使急診室能提前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并提前做好搶救工作。②快速準確的分診。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分診,在接到患者后利用SOAPIE公式對患者病情輕重程度進行分析,將其分為危急類和重癥類患者。③有效急救。在患者入院后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負責急救的護士需要積極協助主治醫生的搶救工作,以保證急救工作能夠順利、快速且準確進行;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通暢以及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④基礎護理。在對患者實施搶救的同時也要做好基礎的護理工作,加強對危重患者管道的護理,以確保管道的暢通與潔凈、無扭曲與有標識,并采用無菌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⑤全程陪同。急診護士需要全程參與危重患者搶救的過程,做好搶救中患者的各項檢查準備工作,并在搶救時及時提供氧氣瓶、呼吸機等設備,對患者進行全程陪同。⑥做好交接。搶救護士在把患者送至病區后,需要將患者的病情信息、用藥情況、所需的導管標識等進行詳細的交接,在進一步確認交接無誤后雙方在交接單上簽名。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患者經過護理后急診搶救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患者的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級別,總滿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處理數據,文中平均資料以(x±s)表示,以t檢驗組間數據比,組間率則用x2檢驗;例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2結果
2.1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搶救結果的觀察發現,研究組59例危重患者中,搶救成功的有58例,成功率為98.3%,對照組的59例危重患者中,搶救成功的為50例,成功率為84.7%,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72.9%,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3討論
急診危重患者搶救過程中應用全程護理模式,通過程序化與標準化的護理分工,使每一位護士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并履行職責,通過一系列的全程護理,使搶救護理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仍然能夠有條不紊進行,不僅能夠為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贏得更多時間,同時還能有效促進臨床療效的提高。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前者的搶救成功率98.3%高于后者的84.7%,同時護理滿意度96.6%也高于后者的72.9%(P<0.05)。這表明,全程護理應用于急診為危重患者搶救中,對患者的搶救效果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獲得患者或家屬的認可,滿意度較高,可推廣應用。
作者:于帥洋;徐曉爽;朱瑞 單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