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臨床醫師培養的實踐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解放軍總醫院為技術依托和核心基地的軍地醫療衛生保健聯合體,是在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幫帶地方醫院、提升醫院戰備工作能力方面的有益嘗試。中醫專業是軍地醫聯體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授課內容常常和醫聯體基層單位醫師的實際工作環境脫節,不能充分體現醫聯體醫療的思維模式和特點。文章旨在針對醫聯體中醫進修醫師培養現狀,提出解決辦法。重點培養接診能力;對中醫優勢病種及常見病、慢性病的診治能力;利用軍地醫聯體優勢,推廣適用于醫聯體基層單位的基層部隊中醫優勢病種治療經驗。另外通過實現醫聯體科研平臺共享,逐步形成醫聯體基層單位各自的中醫專業特色。通過這些環節,從而使醫聯體中醫進修生在短期培訓過程中迅速實現角色的轉變,從而更好的適應醫聯體基層醫療衛生工作。
關鍵詞:醫療聯合體;軍地聯合;中醫;培養
2015年初,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在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幫帶地方醫院、提升醫院戰備工作能力方面進行有益嘗試,與地方政府協商,建設以總醫院為技術依托和核心基地的軍地醫療衛生保健聯合體[1]。通過與地方醫療機構組建軍地醫療聯合體,致力于解決民眾的看病就醫問題。中醫專業是醫聯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醫聯體內,中醫醫務人員運用中醫藥知識進行診治,針灸、推拿等特色治療方式、優勢病種治療方案以及常用中成藥等易被患者接受和推廣,另外也可充分發揮傳統中醫藥診療方式治療慢性病、常見病的優勢[2,3]。解放軍總醫院作為海南地區首家軍地融合醫聯體,其中中醫針灸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以學科一體化為引導,開展多層面醫聯體建設,在近年的技術幫帶和人員培訓實踐過程中取得一定經驗,也發現一些問題。
1.1醫聯體中醫專業進修醫師來源不一目前來進修的醫聯體單位醫師來源不一,不利于制定統一的培訓計劃。進修醫師的來源主要為中醫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在基層執業的全科醫師;從事基層中醫臨床多年,年齡較大的中醫師等。其中以剛畢業不久的本科生為主。是我們培養的重點。
1.2醫聯體中醫進修醫師培養目標不明確對于醫聯體內中醫進修醫師尚沒有統一的授課培訓計劃,其培訓模式與實習生、輪轉生基本相同。常常以跟隨老師出門診、查房與醫院大授課方式相結合,以重復講授、灌輸專業知識為主要內容。培訓內容和課程設計缺乏對醫聯體基層單位的調研,授課內容常常和實際工作環境脫節,不能充分體現醫聯體醫療的思維模式和特點。1.3中醫進修醫師的培養優勢沒有發揮來解放軍總醫院就診的基層官兵數量較多,本著為軍服務的特色理念,軍人優先就診、優先治療,也形成了解放軍總醫院中醫針灸科對基層優勢病種的特色治療。但是前來進修的中醫醫師學習計劃方向單一(針灸或中醫),并沒有針對同時適用于醫聯體基層醫院的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學習和研究。比如常見疾病:軟組織損傷、骨關節急慢性損傷、腰椎間盤脫出等,運用現代中醫藥理論應用中藥、針灸、火罐、推拿等方法,治療效果突出。
2軍地醫聯體模式下中醫臨床醫師培訓模式
2.1提高醫師獨立接診能力醫聯體中醫進修生培訓多為短期培訓,跟診聽課多,實踐機會少,臨床應對能力不足,獨立接診能力比較薄弱,回到醫聯體基層單位還不能獨立進行接診和實踐操作,直接影響了培訓效果。為此,需重點培養醫師對門診患者的病史采集、查體,包括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歸納患者的中醫證候、中醫辨證論治、開具中醫處方,結合典型病例,解決實際問題,鍛煉獨立接診能力。此外中醫病例討論、講授醫患溝通技巧、門診病歷書寫等培訓方式也對提高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增強獨立接診能力有所幫助。培養醫聯體中醫進修醫師的臨床技能雖然與專科醫師差別較大,但結合醫聯體基層單位醫療工作的現狀,重要的是提高其臨床獨立接診技能,以獲得患者認可。
2.2加強基層中醫優勢病種的培訓著重培養醫聯體中醫進修醫師對于基層常見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腸胃炎、關節炎和糖尿病等的診治能力,對疑難病、特殊病種的識別能力,對于各種危急病癥的處理能力。結合醫聯體基層單位為常見疾病治療、老年慢病恢復、傳染防疫篩查、預防康復療養保障基地的特點,指導進修醫師更好地記憶臨床理論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進而指導臨床實踐,更好地提升臨床診治水平,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以確保醫聯體衛生服務的無縫銜接。
2.3通過中醫臨床科研共享實現基層單位中醫特色專業發展醫聯體成員醫院之間實行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能凝聚集團內醫院的精神內涵和發展方向。其中科研共享是實現基層中醫特色專業的重要平臺。我們通過科研共享,培養臨床科研人才,發揮醫聯體醫院各自的優勢,并能分享科研成果,提升醫聯體基層單位科研實力;同時可以促進提升基層單位的診療水平,發揮對基層醫院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提升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
2.4在軍地醫聯體模式下中醫為軍服務優勢病種的經驗推廣對于在基層部隊推廣和普及的中醫適宜技術,對于加強醫聯體基層單位中醫服務能力有借鑒作用。可以利用軍隊基層官兵常見病、多發病指導教學,培訓醫聯體中醫進修生掌握按摩、針炙、刮痧、拔罐等操作技術和常見病、慢性病的中醫處置技能。
2.5以實際崗位需求為導向,突出實踐教學醫聯體內各單位中醫科實際工作條件不同,具有鮮明的崗位指向性。在培養醫聯體中醫進修生時需注重崗位任職的現實需求,側重培養醫師的崗位任職能力,強調培訓目標的崗位適應性。在中醫針灸門診帶教過程中突出實踐教學,增加臨床實踐課程比例,突出中醫針灸特色實用技術課程,如“針灸”“推拿”“火罐”“刮痧”等。
3討論與建議
通過手把手、面對面的“傳、幫、帶、教”等方式,使醫聯體基層單位的醫務人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掌握多項臨床技能,使他們的技術水平,尤其是中醫藥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培養一批具備高素質實踐技能的基層中醫后備力量[3]。在培訓醫聯體中醫進修生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斷提升進修生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使之能夠處理常見病、多發病,識別急危重癥。醫聯體模式下的培訓醫務人員與傳統帶教實習生、輪轉生存在較大區別,應更加重視對醫務人員實踐技能的訓練、培養和提高,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理論,而是更加關注實踐的發展。指導醫聯體基層單位醫生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拓展醫學思維,靈活運用各種診療手段,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解推理能力和綜合科研能力,逐步在臨床實踐中運用到所學的嶄新的、前沿的理論,迅速實現角色的轉變,從而更好的適應醫聯體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在培訓過程中認識到,醫聯體人才培養必須重視醫療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通過建立區域醫療共享信息平臺,實行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全面優化整合區域內的醫療衛生資源,才能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和醫療資源的統一調度和共享服務。通過各種共享平臺可以交流疑難病例的討論與診治,及時解決臨床中遇到的問題,探討各科室常見病的最新資訊或指南,同時可以推廣醫院中醫診療特色,定期開展院義診活動等。另外,醫務人員是分級診療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樞紐,影響甚至決定著患者的轉診,故培訓醫聯體基層單位的醫務人員了解分級診療制度,認識分級診療模式是其基本職業要求。需提高分級診療模式在醫務人員的認知程度,推動分級診療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連榮,周登峰,賀禎,等.軍民融合的軍隊區域性醫療聯合體探索[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9):836-839.
[2]王鳳磊,馬洪明,高淑瑞,等.中醫醫聯體學科一體化建設[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5):419-420.
[3]張緒華.構建中醫醫聯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2):178-180.
作者:李敏1;周登峰2;樊金灼2;周衫京2;陳穎3 單位:1解放軍總醫院,2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3海南省樂東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