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2009年,隨著《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我國新一輪的醫改拉開了序幕,時隔七年,2016年在此基礎上又對該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新醫改既為“看病難,看病貴”提出了建設性的解決途徑,又給醫療衛生單位的內部管控提出新的要求。在新醫改政策下,醫療衛生單位如何能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呢?筆者認為,構建合適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關鍵。本文以內部控制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新醫改政策對醫療衛生單位的新要求和當前我國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新醫改;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新醫改對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的新要求
新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對醫療衛生單位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對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體現在:
(一)新醫改引入的民營醫療和合資醫療促使醫療衛生單位面臨的市場化競爭壓力較大,內部控制的側重點應當向經營管理風險管控側重
新醫改政策將民營醫院和合資醫院引入醫療衛生體制,給原有的公立醫院帶來了競爭壓力,給衛生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帶來了挑戰,壓力和挑戰的重點在于經營管理風險的管控問題。因此內部控制的側重點應當會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實施而有所變化。
(二)新醫改建立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改革給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內容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改革給醫療衛生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內容,內部控制制度這方面應當有具體的管控措施,以保證國家政策的落實,同時也可以有效規避采購方面舞弊行為和風險。
二、新醫改下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醫療衛生單位沒有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
內部控制框架是一個單位內部控制執行的基礎因素,國際上通用的框架體系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控五要素框架,而這五要素從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來區分,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即治理層級、具體業務層級和監督層級,其中控制環境和風險評估應當屬于治理層級,控制活動應當屬于具體業務層級,監控則屬于監督層級,信息與溝通貫穿于三個層級。但是在實踐中,大多數醫療衛生單位僅對具體業務層級的一些經濟活動加以控制,而對治理層級和監督層級不重視,造成本單位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不完整,內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各個框架層級存在的問題
1.治理層存在的問題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治理層的主要任務在于為內部控制提供一個有效的控制環境來規避醫療衛生單位經濟活動中的風險,以提升本單位的經營管控水平。但是在實踐中,很多單位存在諸多問題:權責劃分不明確,存在領導層級過于權威的現象;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內部控制環境建立的基礎較弱,不能有效實施;風險意識不足,未建立本單位的風險管控機制。
2.具體業務層存在的問題
控制活動主要是對具體業務的各項規范,醫療衛生單位的具體業務一般包括本單位的預算管控、收支管控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項目建設和合同管理業務,本文僅對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現問題的三個具體業務加以分析:
(1)預算業務
預算業務是醫療衛生單位資金來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單位具有重要。正因為如此,很多單位在編制預算時,不以本單位的預算資金管控為主要目標,而以各種方式在編制預算時多申請資金,導致預算編制不符合實際,不具有科學性;在預算執行中內部預算指標分配不符合本單位各部門業務實際,存在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對各部門履職和資金使用效率造成影響;對預算執行情況缺乏分析和考核制度,不能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問題和風險。
(2)采購業務
采購業務是醫療衛生單位最容易出現舞弊行為的業務之一。雖然國家對政府采購業務進行了具體的規范,并在新醫改政策中也建立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招標采購改革辦法,但是在實踐中,仍存在著不少通過減小采購數量和金額等方式來規避政府采購制度的約束,為個人舞弊創造條件的行為。
(3)項目建設
業務項目建設業務由于其資金量大,工期長等特性,在實踐中也存在許多問題:立項沒有可行性研究;違規或超標建設樓堂館所;項目招投標過程中存在舞弊行為;項目建設中虛列投資完成額和建設成本套取財政資金等問題。
3.監督層存在的問題
內部控制監督是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的關鍵因素,常見的內部控制監督主要包括自我評價、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三個層次。在實踐中,醫療衛生單位對于內部控制執行過程和執行效果的監督主要依賴于外部審計監督和上級單位的檢查監督,對于自我評價和內部監督涉及較少,不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防范風險。
三、新醫改下醫療衛生單位如何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一)構建治理層、具體業務層和監督層三層級的完整內部控制框架
國際通用的五要素內部控制框架理論全面囊括了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管控,但是對于醫療衛生單位來說,從控制論的思想出發,內部控制其實就是單位自身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因此可以考慮從制度制定者即治理層、制度執行者即具體業務層、制度執行監督者即監督層的角度構建一個較為清晰、簡單的內部控制層級框架,同時對各個層級的職權和業務加以規范,從而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夯實基礎。
(二)針對三個框架層級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治理層
醫療衛生單位應當提升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為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一個穩定成熟的環境:建立內部控制的組織框架,設置內部控制的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工作;甄別不相容崗位和職能部門,確保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相互分離;建立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額資金支付業務的聯簽制度,防止一人獨斷的現象;設定風險控制目標、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應對的評估程序,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并定期形成風險評估報告,作為完善內部控制的依據。
2.具體業務層
(1)預算業務。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嚴格遵循遵循“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方法,由本單位各部門對當年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預算年度的收支規模和結構進行預測,財會部門負責對預算項目細化并對部門上報的預算數據進行審核,確保所上報預算數據符合本單位實際且符合政策標準;財會部門在收到上級批復的預算指標后,要在內部進行預算指標的分解控制,分解過程中要注意財權與事權相匹配,提高部門履職積極性和資金使用效率,任何個人不得無理由隨意調整所分解的預算指標;制定預算分析和考核機制,定期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預算中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對于預算考核要執行獎罰措施,確保預算的有效性和嚴肅性。
(2)采購業務。采購業務是醫院產生舞弊的關鍵管理點之一。在實踐中,對于藥品采購權限要嚴格控制,對于符合新醫改政策中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招標采購辦法的,堅決按政策執行,必要時可以采取采購人、付款人和監督人相結合的辦法,集中批量采購,盡量減少一人負責采購業務的全過程;任何人不得通過減少采購規模、降低采購金額等方式來規避采購政策的限制來為個人謀私利;同時要做好采購藥品、耗材等的驗收工作,確保入庫藥品的數量與質量。
(3)項目建設業務。對于項目建設業務,要進行可行性研究,應當建立與建設項目相關的審核機制;項目建設必須依法進行招標,并確保招標工作的公平、公開和公正;項目建設中,必須實施項目資金的專款專用,任何個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資金;對于大額的工程款支付,要實行聯簽制度,避免一人簽批,確保資金的安全;不得虛列項目投資完成額和建設成本套取財政資金,防范財務管理風險。
3.監督層
醫療衛生單位應當建立對內部控制的內部監督機制,不能完全依賴于外部監督。在實踐過程中,要建立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機制,即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適應性作出相應的評價,以確保內控制度的控制設計是有效的;同時還要對內部控制的執行過程進行內部監督,即定期或不定期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
四、結束語
本文從新醫改政策對醫療衛生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影響為出發點,按照構建的醫療衛生單位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為基礎,對每一個框架層級的現狀加以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但是應當看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醫療衛生單位要抓住新醫改這一政策契機,及時修訂和完善本單位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單位經營管理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章麗.KF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優化研究[D].江蘇大學,2016.04.
[2]王永德,張李.公立醫院基于新醫改下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5.03.
[3]張麗媛.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問題的探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5.
[4]楊莉.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5.06.
作者:楊峰 單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衛生會計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