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多中心聯動機制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等,基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促進困境的研探,對當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為何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和高校”多中心聯動共治進行解析,并解構其運行機制;最后,給出面向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多中心聯動運行機制實踐方式,以服務于實踐。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多中心聯動;工作機制
2007年“中央7號文件”頒布實施以來,尤其是近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在整體上出現了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的積極變化;但在令人鼓舞的態勢下,大學生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標上,大學生還不如中學生[1];尤其是面對“身體素質持續下降”這一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中的“頑疾”,大學生在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上全面“淪陷”。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已刻不容緩!全面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程需要創新工作體制機制,需要形成以政府主導、職能部門聯合執行、社會廣泛參與,學校組織實施的協同治理體系。然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的癥結就在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包括家庭)、高校未能形成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政策導向、手段、措施以及社會輿論等均未對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揮積極作用。實踐中,政府如何主導、相關職能部門如何協同執行、社會(包括家庭)如何支持與參與、高校如何提高體育衛生工作層次與管理水平,以及各關鍵要素之間如何聯動支撐服務形成強大合力,一直是一個尚待解決的議題。本研究即立足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實踐訴求,解析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和高校多中心聯動機制的內在機理,分析其實踐方式,為后續實踐服務提供有力的學理支撐。
1.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為何需要多中心聯動協同共治
1.1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涉及面廣,面臨問題多,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科學技術和現代文明帶來便捷舒適的現代生活,也給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帶來潛在威脅。物質生活的提高導致營養過剩,肥胖問題突出;計算機、數字媒體、智能手機等的普及導致身體活動時間不斷減少,視力不良率不斷攀升且呈現低齡化傾向;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導致學習壓力大、睡眠不足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學生體質健康已成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采取行動進行干預與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既是教育問題,也是體育問題,其實施需要政府主導與協調,服務上又需要衛生、財政、文化、科技等部門的協作,實踐操作中要依靠學校、社區和家庭的共同參與。
1.2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需要具體實施主體的有效介入,需要聯動保障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更多是實踐問題,是如何操作問題,涉及教育、體育、衛生等諸多方面。這就需要以教育、體育、衛生等部門為實施主體,尋求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全面提高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層次和管理水平,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社會環境優化,引導公眾廣泛參與,最終形成實施主體有效介入、實施過程聯動保障,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的社會化管理模式。
1.3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具體實踐需要全方位的指導、服務與監督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重點涉及體育鍛煉、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和氛圍營造等方面,實施任務包括提升健康素養、推進體育活動、改善衛生服務、促進心理健康等[2]。學校在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的具體操作層面,需要政策支持、需要條件保障、需要實踐指導、需要監督評價。解決好誰來推動與協調、誰來實施與服務、重點突出哪些任務、如何具體操作等實踐問題將使促進工作事半功倍。這就需要一個體系來支撐與服務,來有效提高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層次和管理水平,推動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環境更加優化,實現參與程度更加廣泛,保障機制更加完善,監督評價更有實效。
2.面向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多中心聯動機制解析
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要突破傳統管理思維,尋找新的治理方式,需要從管理走向治理、從管制走向服務。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需要實現以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執行、社會力量聯動參與為支撐,以構建學校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和體育鍛煉氛圍營造多位一體的服務體系為重點,建立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的多中心聯動的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長效機制。面向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多中心聯動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2.1政府是國家意志執行者,應然主導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體質健康是青少年成長、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但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僅僅是個人、家庭和學校的事,而是關系到國家與民族長遠發展的大事。基于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一跌再跌深處谷底的發展趨勢,2007年“中央7號文件”明確: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3];將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形成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國家意志。基于國家戰略、國家意志,政府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中應然也實然處于主導地位,發揮決策、組織、協調、控制、監督職能;這也是政府實現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體現。
2.2政府各職能部門是實施主體,在政府領導與協調下協同執行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主管部門肯定是教育部門,但其與體育、衛生、財政、文化、科技等部門又密不可分,因此要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教育與體育、衛生、財政、文化、科技等部門深度融合,建立教育部門牽頭,多部門分工負責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指導、實施、反饋的有效聯合體,多部門、多組織、多層級干預學生體質健康。教育部門應主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要將其納入教育規劃,落實政策法規,制定標準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和科學指導;體育、衛生、財政、文化、科技等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聯合各方共同行動,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支持,與教育部門共同實施健康素養提升行動、體育活動推進行動、衛生服務改善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等。
2.3社會力量也是社會治理主體,在政府引導與支持下聯動參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隨著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任務日益繁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充分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成為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在改進社會治理方式上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治的良性互動。現實中,隨著對自身職責認識的提高,我國政府正在積極轉變職能,向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邁進;同時,社會的自治能力也在極大地提升。在處理公共事務上,已然實現政府與社會力量協同合作、良性互動的共管共治。就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而言,同樣需要政府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引導和支持學校與科研院所、社會團體、企業等開展廣泛合作,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水平;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技術與人才資源服務、體育競賽組織與管理、體育發展資金支持、體育運動傷害風險管理、第三方監督考核等。
2.4學校是具體實施者,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是保證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取得實效的關鍵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各項政策措施需要最終落地,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正是做好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體育衛生,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戰略意義,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把學校體育擺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要動真格、見成效。在推進上,應形成自上而下、高度統一、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重點抓好體育教育、健康教育、疾病防控、氛圍營造。
3.面向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多中心聯動運行機制實踐方式
隨著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和自身職能的認識逐漸深化與提升,各級人民政府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級教育、體育、衛生、財政等行政部門為實施主體,按照各自職責通力合作,共同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社會力量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參與和支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
3.1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需要有宏觀的政策支持和全局把控。政府在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上要把控全局,表現出前瞻性、戰略性、規劃性和指導性。應從社會發展的高度、從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全局,進一步認識學校體育及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發展方向及政府職能的發揮,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教育督導范疇,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領導。具體應在統籌規劃、條件保障、監督反饋、服務提供這四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加強促進工作相關政策、標準等的制定和實施,加強公共體育服務提供與指導。
3.2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需要多元主體的有效介入和聯合行動。在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多元實施主體中,由教育部門牽頭,其它部門各司其職又協同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在政策、監督、指導上支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具體包括完善政策,制定標準;監督管理,科學指導;各司其職,協同支持。
3.3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需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發展。社會力量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助推器,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需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全方位參與和協助監督,以達到社會環境更加優化、公眾參與更加廣泛、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具體如建立學校、家庭與社會密切結合的學校體育網絡,建立青少年體質健康相關公益組織,引入社會體育組織參與學校體育或幫助校內體育類社會組織發展,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學校體育教育培訓、體育風險管理等,引入社會上具有資質的體質健康解決力量,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社會(第三方)監督機制等。
3.4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需要扎根高校,努力提升促進效能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體育,增強大學生體質的重要戰略意義,把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把學校體育擺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在推進上,應形成自上而下、高度統一、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具體舉措包括:強化責任與擔當意識,重點抓住三個“人”(分管校長和體育部(系)主任、體育教師、學生本身);注重工作實效,保障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形成濃厚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保障學校體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等。
4.結語
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高校實抓的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機制,基本形成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滿活力、注重實效的多中心聯動支撐服務體系,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一定能“止跌反彈”、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建軍,楊樺.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9:22-28.
[2]江蘇省教育廳等.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2012-2015年)[Z].2012.04.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2007-05.
[4]教育部等.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Z].2012.10.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Z].2016.04.
[6]趙洪波.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聯動機制研究[J].體育學刊,2018,25(03):44-50.
[7]顧久賢,李鐵.健康中國背景下江蘇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實證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5):120-124.
[8]李寶國,繆柯.新疆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管理模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05):10-14.
作者:張紀春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