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社會消防整治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市消防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市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為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同步建設城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健全完善消防管理體系和社會應急救援體系,強化消防宣傳教育,強力整治火災隱患,不斷推進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建設,預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為推進全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現就做好2011年全區社會消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提高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
1、落實政府領導責任。各街辦事處、各鄉人民政府要制定出臺并組織量化實施“十二五”消防發展規劃,確保消防工作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將消防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內容,定期檢查考評;認真組織落實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建立完善區、街道(鄉)、社區(村)三級消防安全責任網絡體系,層層簽訂消防工作目標責任狀,強化目標管理;每季度召開一次防火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實行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函告、提示、督辦;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動,解決帶有普遍性和區域性的突出火災隱患問題。
區政府適時組織對消防工作責任目標落實及相關職能部門履行消防監管職責情況進行檢查督辦,年終考核表彰。對發生亡人火災的單位或消防業務費、消防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不能及時完成的,取消評先達標資格;對因工作不重視、落實不力造成較大及以上火災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
2、落實部門監管責任。財政部門要做好消防器材裝備、消防設施維護等經費預算安排;建設和房管部門要加強對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監理以及中介服務機構、物業單位落實消防工作職責情況的管理;國土規劃、城鄉建設、公安消防部門要從嚴控制建設工程行政審批各環節;教育、人保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要將消防知識納入宣傳、教學、培訓內容;商務、衛生、旅游等部門要將消防安全納入行業評星、評級考評內容;工商、文化、安監等部門要依法對公安消防部門責令停產、停業處罰的按程序辦理暫扣、取締或吊銷相關證照;公安消防、工商、質監等部門要組織開展消防產品市場專項聯合檢查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消防產品;公安部門要督促基層派出所抓好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對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協同監管,信息互通,聯合執法。
3、落實單位消防主體責任。各單位要明確責任人、管理人和各崗位員工消防安全責任和職責,全面貫徹落實“四個能力”達標創建;重點單位要全面貫徹落實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到組織制度規范化、標準懸掛統一化、設施器材標識化、重點部位警示化、檢查巡查常態化、培訓演練經?;?;所有“四個能力”達標單位要組織消防安全管理人、巡查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參加“防火墻”工程“明白人”技能競賽活動;各類人員密集場所要重點培育一個“四個能力”建設示范單位;社會單位要積極開展消防安全自我評估,人員密集場所要向社會公開承諾消防安全;公眾聚集場所和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易燃易爆危險品的企業要投?;馂墓娯熑伪kU;年內所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四個能力”建設要全部達標;有消防控制室的單位“256”規范化管理要全部達標。
4、落實公民參與責任。要整合社會資源,把消防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民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平安創建、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等活動中,實現社會協同、群防群治;要充分發揮基層政權組織和社區居委會、村民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落實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檢查和宣傳教育等措施,推動消防安全自治;要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對消防安全的知情權、監督權、投訴權和舉報權,要用激勵措施調動公民參與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監督舉報火災隱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營造人民群眾“重視、關注、支持、參與消防”的社會氛圍。
(二)加強公共消防基礎體系建設,提高城鄉抗御火災能力
5、加快城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統一規劃、分級實施的原則,結合城市新城建設、老城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將城鄉消防專項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優化城鎮消防安全功能布局,加快鄉、街道消防供水和消防通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城中村”改造等市政建設項目,其設計要符合預防、處置突發災害事故的需要,具備必需的防災救災功能,合理布局緊急避難場所和救援通道場地,其消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與主體工程建設同步到位。
6、加大消防隊站建設力度。按照國家《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打造生態、綠色、節約的新型消防站,加快消防站建設步伐。年內八一路新建消防站完成建設任務。
7、加快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深入落實公安部等七部門《關于深化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社區應當建立多種形式志愿消防隊:設有保安的要建立保安消防隊,設有治安巡防隊的社區要建立治安、消防合一的聯防隊,沒有保安或治安聯防隊的單位或社區要發展黨員骨干、軍轉干部、青壯年員工或居民建立志愿消防隊;年內,招聘約15名合同制消防員,建立量化考核評比機制;大力發展社區和重點單位保安消防隊建設,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技能競賽和聯合拉動演練,增強備戰意識,提高應戰能力;按照《省保安消防隊建設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實現60%以上保安消防隊建設達標。
8、加大對消防事業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完善消防業務經費保障機制,將裝備建設、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等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切實加大消防經費投入;要按照省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制發的《2011年全省消防工作意見》要求及經區人大審核通過的公安分局2011年部門預算,保障本級消防業務經費足額、及時撥付到位;落實年度消防工作信息化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等專項經費;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要將消防設施配備、更新、維護保養、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隱患整改等消防經費納入本單位年度預算,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三)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高社會火災防控水平
9、深入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大力開展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傳、大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專項行動,有效改善全區消防安全環境;對全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在建工程施工工地、高層居住建筑和“三合一、多合一”場所集中組織開展一次全面徹底排查整治;對全區前期發現的45起突出火災隱患爭取在6月底前整改完畢;組織建設、房管、公安消防等部門聯合開展建筑外墻裝飾裝修及保溫材料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動;各級政府要確定本級掛牌督辦重大火災隱患,確保11月底前全部銷案;做好“兩節”、“兩會”、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等消防安全保衛工作和冬春季節火災預防工作,提前有針對性地對活動場所、危險區域和部位開展隱患排查和整治行動。
10、提高消防監督管理服務水平。在互聯網站開通“消防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消防業務網上受理、執法信息網上公開、舉報投訴網上查處、消防知識網上培訓、消防咨詢網上答復;推動社會消防中介組織開展消防設施檢測維修保養、電氣防火檢測、火災損失核定、火災事故(物證)鑒定、消防安全風險評估、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滅火救援人員等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等社會消防技術服務工作;依托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企業信用管理平臺,將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消防工程設計、施工、監理質量情況納入到社會消防中介組織和建筑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的主要內容,建立有效的誠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規范消防監管執法水平,持續開展公安消防機構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大培訓、大考核活動,提升消防執法隊伍業務素質;加大對消防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控制火災隱患產生。
11、推進社區(村)群防群治工作。各街辦事處、各鄉人民政府要組織召開以推進社區(村)“四個基礎”達標創建和冬季防火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消防工作現場會,印發《社區(村)消防工作指南》;每個社區(村)要明確消防安全專(兼)職管理人員,并適時參加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集中培訓;要推動落實社區、村灣防火墻“十有”建設標準(有組織、有人員,有隊伍、有演練,有制度、有檔案,有設施、有宣傳,有關照、有檢查);居民住宅區物業管理單位要落實消防管理責任,定期開展防火檢查,整改消除火災隱患;社區、村灣內小場所要實行消防安全區域聯防制度,互查互督消防安全;年內社區、村灣“四個基礎”驗收合格率達80%以上。
(四)加強社會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12、加快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按照《省基層應急救援實施辦法》要求,加快區級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建設。
13、完善應急救援制度。以健全應急救援機制體制為重點,完善應急指揮協調制度,規范應急救援行動中的力量調度、聯動響應等工作;完善預警和信息報告制度,規范預測預警、調查評估、信息報告、信息等工作;完善隊伍管理制度,規范應急救援隊伍值班備勤、人員編配等工作;完善資源管理制度,規范應急物資儲備、補給和運輸保障以及資金管理、民間參與危機救助等工作;完善培訓演練制度,規范教育訓練、綜合演練、危機應對演習、防災知識宣教等工作;完善預案管理制度,規范預案編制、審核、修訂等工作,努力提升社會應急救援合力。
14、加強應急救援力量。按照不少于45人的標準配齊區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執勤人員,加強專業訓練,提升隊伍的專業救援水平;年內,50%的鄉依托民兵、保安、專職(志愿)消防隊等力量組建應急救援隊伍;按照有穩定隊員、有基本裝備、有執勤場地、有保障經費、有管理制度的標準,強化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規范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招募、培訓、管理和保障等工作,充實和加強應急志愿服務;建立涵蓋學科廣泛的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充分發揮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在突發事件處置決策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15、落實應急救援保障。完善應急救援財政扶持政策,以政府財政保障為主,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保障隊伍、裝備、通信和物資儲備等方面建設和更新維護資金的需要;結合本地區災害事故類型及實際需要,積極引進新型、高效、實用型裝備;堅持實物儲備與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社會化儲備與專業化儲備相結合,整合民政、衛生、市政、交通、環保、供水、供電等部門應急救援裝備,建立專門的裝備物資儲備網點,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機制,保障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工作的需要。
(五)加強消防宣傳培訓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
16、實施全民消防宣傳教育計劃。要圍繞“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題,分類實施不同單位、不同場所、全民參與的消防宣傳教育計劃,深化消防宣傳“六進”;開展“千萬人消防安全知識大普及”活動和“萬名消防志愿者”消防專業知識講座;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和居(村)民、互聯網網民廣泛開展家庭消防安全自查活動,提倡家庭自備并學會使用逃生自救器材;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應當開展“消防安全開學第一課”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眲摻ɑ顒?,大學每年、中小學校每學期應當進行一次消防安全逃生演練;人社部門和黨校要在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培訓中開設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課程;各單位應當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和消防逃生自救演練,確保全體員工會報警、會滅火、會逃生。
17、深化消防安全“三提示”。要進一步擴大“三提示”覆蓋面,在流動人員密集區域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短信等平臺普及消防常識,廣泛開展消防公益宣傳;在公共場所設置“消防宣傳崗”、消防設施標識、重點部位警示開展公共服務宣傳;推動社會單位結合自身行業或工作性質,開展服務性提示宣傳,提高從業人員及服務對象自防自救能力;推動社區將消防知識融入社區文化宣傳,提高社區居民消防意識;探索商業宣傳渠道,借助傳媒機構、廣告公司、社會藝術團體和培訓機構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推行消防宣傳市場化運作。
18、建立消防信息公開制度。各級政府要確定消防新聞發言人,每季度一次消防安全信息,客觀、及時、準確反映本地消防安全狀況和公安消防部隊應急救援工作動態。
19、開展消防職業教育。引導地方高等院校和各類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消防專業和消防課程;發動社會力量開辦消防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加快培養社會消防專業人才;全面推進消防安全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管理人、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80%;加強對消防行業一般性崗位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將其納入工會和勞動部門組織開展的“職工勞動技能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