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局大春生產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發展糧食作物,促進增糧增收
水稻、玉米、春洋芋、紅苕、大豆等糧食作物是我縣大春的傳統骨干產業,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抓好落實,確保增產增收。
1、抓好水稻生產。要大力推廣旱育秧、旱育拋秧等省工節本栽培技術。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資源,盡力做到滿栽滿插。
2、抓好玉米生產。要認真吸取以前因旱災減產的教訓,突出早育早栽,抓早避災。要認真分析旱地結構調整的新形勢,大力開發田坎地邊,大搞增種玉米,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套作茬口多種夏玉米,穩定玉米播種面積。要全面推廣高產種、高密度、高施肥水平的“三高”栽培技術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力爭畝產比常年提高10—20公斤。
3、抓好春洋芋生產。春洋芋產量高、市場銷路好,要大力推廣一臺土雙六尺預留空行套種模式,大力發展春洋芋生產。
4、抓好紅苕生產。要通過多育苗、育壯苗、抓早栽,提高單產,穩定總產,為養殖業提供充足的飼料。要大力示范推廣脫毒紅苕、高淀粉紅苕品種,為加工企業提供原料,提高紅苕生產效益。
5、抓好大豆生產。要大力推廣“桑-豆”套作和“麥-玉-豆”套作,凡桑園地和
一、二臺土的玉米地塊都要套種春大豆,并利用春玉米收后的茬口抓好秋大豆種植。
(二)發展經濟作物,提高綜合效益
水果、蔬菜、花生是我縣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合理規劃,長短結合,使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再上一個臺階。
1、突出抓好水果產業。要抓好優質水果基地建設,重點抓好脆香甜柚、枇杷、梨樹等主要品種的管理、補植和高換等工作。要抓好技術推廣,重點抓好豐產示范園建設、現場培訓、良繁體系建設,禁止亂引亂調果樹苗木。要抓好專合組織建設,重點抓好水果基地鄉鎮、村的水果專業合作社建設,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要抓好市場營銷,確保產銷兩旺。
2、大力發展蔬菜產業。重點是調整布局,優化結構,豐富品種,提高品質。要充分利用桑園地、預留行和大春收獲后的茬口,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城郊商品蔬菜基地鄉鎮(辦事處)要認真規劃、落實面積,做到規模化、常年化種植,逐步形成產銷一體化經營格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要認真執行無公害化生產規程,加強蔬菜生產投入品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膨大素、催紅素等激素類藥劑。
3、推廣優質花生。花生是大春主要經濟作物,是增加大春收入的重要途徑,要大力推行桑園地套作花生模式,突出推廣天府9號、10號、11號等系列良種和地膜壟作等栽培技術,嚴把播期,增施有機肥,運用化學調控等技術措施,提高單產和效益。
(三)抓好配套服務,推廣實用技術1、加大宣傳力度
農業主管部門和各鄉鎮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培訓會、資料等形式,在大春栽播前展開廣泛的宣傳發動工作。要抓好技術培訓,將水稻旱育秧、旱育拋秧、雜糯間栽、玉米地膜“三高”栽培,花生地膜壟作栽培及洋芋、紅苕、大豆、蔬菜、果樹等實用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
2、搞好現場示范
圍繞實施增糧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入戶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打造好國道212線、省道101線、瀠新線和升鐘庫區的大春生產、水果生產、商品蔬菜、改田改土、沼氣建設五大示范現場,輻射帶動全縣平衡發展。
3、推廣“三新”技術
(1)新技術推廣。重點抓好旱育秧、旱育拋秧和玉米“三高”栽培技術的落實,力爭推廣旱育秧12萬畝,旱育拋秧8萬畝,春玉米“三高栽培”25萬畝。
(2)新品種推廣。水稻主推岡優1577、岡優177、岡優827、中優177等品種。春玉米主推登海11、東單60、長玉13、豐玉28、川單25等品種;紅苕主推南薯99、豫薯王、川薯1號等品種;大豆主推貢選1號、浙春3號、南豆1號等品種。
(3)新機制推廣。突出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訂單農業等新型利益聯結機制,走“公司+基地+體系+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路子,實現產業升級,將優勢農產品轉化為優質商品。
4、堅持適時早育早栽
水稻育秧在3月上中旬育完;玉米、紅苕、蔬菜育苗2月中下旬開始,3月10日前結束;水稻移栽從4月中旬開始,5月底前結束,做到不栽6月秧;玉米移栽從3月中下旬開始,4月上中旬結束;紅苕在芒種前栽完;夏玉米播種6月5日前播完;棉花移栽在4月中下旬結束。
5、堅持地膜栽培
水稻、玉米、紅苕、棉花、蔬菜五苗要做到育苗地膜化,玉米地膜覆蓋栽培要達到70%以上,花生地膜覆蓋栽培要達到80%以上。
6、堅持規范種植
水稻除拋秧外,要嚴格按照寬窄行規范栽植,做到配方施肥,帶藥移栽,力爭規范化栽植面積達到95%以上;玉米全面推行藥劑拌種、肥團育苗、全育全栽、施足底肥、灌足底水、蓋嚴地膜、重施攻苞肥、化調化控,畝植密度達到3000株以上;棉花要做到營養土或方格育苗,藥劑浸種催芽,獨籽擺播,全育全栽,畝植密度達到3200-3500株。
(四)搞好綜合防治,減輕病蟲害損失
要繼續把大春“兩病兩蟲、一草一鼠”(稻瘟病、禾谷類紋枯病、稻螟蟲、玉米螟、農田雜草、農田滅鼠)納入重點防治范疇,搞好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年全縣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力爭達到80%以上,化學除草達到40萬畝次,春季農村統一滅鼠達到100%。水稻病蟲防治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前期的藥劑浸種和帶藥移栽,苗稻瘟和一代螟蟲防治。二是苗期挑治葉瘟,做到發生一點、防治一塊,發生一塊、防治一片。三是生長發育中期的防治,5月中下旬統一防治二代螟蟲、兼治紋枯病、水稻破口初期普防稻頸瘟。玉米病蟲要集中抓好喇叭口期螟蟲、紋枯病以及禾本科雜草的防治。
(五)嚴格農業執法,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要抓好種子、苗木及其農產品的產地檢疫,嚴格把好調運種子、苗木及其農產品的簽證關,對亂調亂運種子、苗木及其農產品的單位、個人要依法嚴肅查處,防止檢疫疫病在我縣傳播。要對農藥市場進行全面檢查,取締非法經營,打擊假冒偽劣農藥,禁止銷售國家已公布的高殘留農藥。要加大種子市場管理力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規范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禁止銷售未經審定的品種和淘汰的落后品種,切實保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六)及早謀劃,抓早爭主動
各鄉鎮和農業主管部門要及早謀劃大春生產的各項工作,認真吸取去年大春旱災、蟲災損失的沉痛教訓,未雨綢繆,抓早避旱,抓早爭主動,確保實現大春生產目標。一是群眾早發動。增強農民和基層干部對抓早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抓好抓實大春備耕工作。二是面積早規劃。要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牧則牧、宜糧則糧,因旱設防,順天行事。凡是無水源保證的田塊,要下定決心改水為旱。升鐘庫區糧食畝產較低的高臺位地,要規劃發展一步桑園,改變“年年抗旱年年旱”的惡性循環局面。三是現場早準備。縣上的大春生產現場要在春節前作好培肥育苗等準備,力爭在大面積播種前20天搞出大規模高規格的示范現場,各鄉鎮也要提前規劃落實相應的生產現場。四是育苗早落實。全縣大春播栽力爭較常年提早5—7天。五是地膜早安排。各鄉鎮和農業部門要及早籌措資金,組織好所需地膜,確保大春示范現場和地膜栽培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