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局出口農產品示范區建設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進程,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對于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產品出口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作為農業大市,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20.7萬畝、總產量176.37萬噸,肉蛋奶總產量22.36萬噸,農業總產值達到67億多元。為此,各級應充分認識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思想,全力抓好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目標和標準
(一)建設目標
種植業,以建設瓜菜、土豆、釀酒葡萄、大蒜、黃煙五大基地和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為主,到年底建成鎮瓜菜基地3萬畝、鎮土豆基地6萬畝、街道釀酒葡萄基地1萬畝、朝陽街道大蒜基地1萬畝、柴溝鎮黃煙基地1.6萬畝、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2000畝,在此基礎上向周邊地區延伸。養殖業,在現有40處企業自屬養殖基地的基礎上,爭取到年底,新建80處企業自屬養殖基地和60處高標準示范養殖基地(禽存欄10萬只以上,或生豬存欄1萬頭以上,或肉、奶牛存欄500頭以上;并全部按無公害畜產品生產規程進行養殖的基地);到2015年底,全市建成200處企業自屬基地和130處高標準示范養殖基地。
(二)建設標準
1、有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等)帶動。按照“龍頭+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設有示范區管理辦公室、倉庫、檢測室等場所。
2、實行封閉式管理。示范區要與周圍隔離,養殖基地四周有圍墻。場區內主要道路硬化,車輛進出方便。
3、有明顯的標志牌。標志牌上要標明場區名稱和種植養殖布局、面積、品種以及基地負責人等。
4、建立生產管理檔案。如實記錄生產過程、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檔案填寫規范。
5、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技術標準、操作規程、農業投入品管理、產品質量控制流程等制度,并懸掛上墻。
6、帶包裝上市。包裝上要有優質農產品認證標志、農產品品牌、貼簽或標識等。
7、配備檢測儀器。按規定周期申請有關計量單位對儀器進行檢查;建立農產品檢測檔案,委托檢測的要有授權委托書和檢測結果報告單,確保檢測記錄真實有效。
8、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供應農業投入品、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組織收購銷售。
9、建立產品銷售檔案。記錄所銷售每一批次產品的品種、數量、銷售去向、收購單位等內容。
三、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領導機構。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任副組長,農工辦、農業、畜牧、公安、經管、衛生、質監、工商、國土資源等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各鎮(街區)鎮長(主任)為成員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委農工辦,負責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做到思想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服務到位,切實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二)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農業、畜牧和質監等部門要加快瓜菜、果品、食用菌、畜產品等出口農產品的產品標準和生產標準的制定、完善,按照系列化、配套化的要求,盡快完善標準體系,實現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100%有技術操作規程,100%建立起規范的管理制度和田間管理檔案,將良好農業規范應用到出口農產品生產中,切實保證出口農產品按照良好農業規范進行生產和管理。年底,要完成小香蔥、土豆、大姜、芋頭、山藥、大蒜、圓蔥、釀酒葡萄、梨、紅富士蘋果、青豆、草莓、菠菜、西瓜、生豬、肉雞、肉奶牛等瓜果蔬菜和畜禽養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產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確保出口農產品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
(三)強化農業投入品經營監管。農業、畜牧、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協調配合,創新機制,凈化農業化學投入品市場,嚴格控制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銷渠道,搞好源頭控制和規范使用。對現有農業化學投入品銷售網點進行全面規范,嚴禁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化學投入品,并依托社區服務中心,實行備案和準入制度,推行連鎖加盟、定點直供的經營模式,保證農業化學投入品施用安全。要切實抓好農藥、獸藥、飼料經營監管責任制的落實,確保農藥、獸藥、飼料經營單位100%納入監管范圍。要加強對農民的用藥指導,做到科學用藥、合理用藥。要把出口農產品禁用農藥列出單子,印發到每個基地、每個場區、每個農戶以及每個農藥獸藥經營單位,做到家喻戶曉。
(四)加強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以市農(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主體,鎮(街區)檢測室和出口農業龍頭企業檢測室為輔助,整合現有的農(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資源,組建全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網絡。市農(畜)產品質檢中心要多方籌措資金,完成省級計量認證體系達標工作,配置設備,培訓人員,進一步加強質檢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全面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要依據檢測結果,進行追查和檢查,追溯不合格產品源頭,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要定期不定期檢測信息,健全出口農產品質量抽檢制度。
(五)抓好企業質量認證工作。農業、畜牧和質監等部門要總結經驗,選樹典型,幫助試點企業按照國際標準要求加強規范化建設,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要根據產業特點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目標市場技術標準,按照國際市場要求和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制定出口農產品產地環境標準、生產規程以及收獲、屠宰、加工、運輸、貯藏、包裝、標識等標準,引導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開展質量管理(ISO)、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良好生產規范(GM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無公害、綠色食品等認證工作。
(六)創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方針,立足特色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努力形成一批以名牌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創立和形成2-3個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拳頭農產品,爭取在速凍蔬菜、保鮮蔬菜、土豆、釀酒葡萄、有機韭菜、優質果品、肉雞、生豬、肉牛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上有新的發展。工商部門要研究制定支持農(畜)產品商標注冊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創建積極性,走“注冊一個商標,創出一個品牌,培育一方市場,帶動一片基地,興起一個產業”的路子,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工作,促進品牌農產品上市。重點抓好金蔬菜、泰和有機韭菜、朝陽大蒜、慶泰蔬菜等品牌的著名商標創建和申報工作。
(七)鼓勵扶持示范區建設。對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實行以獎代補制度。每建成一個達標的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或有機食品示范區,市財政補助10萬元;每建成一個達標(市驗收)的綠色食品示范區補助3萬元。對幫助申辦國家級農業示范區的主管部門,申辦成功后,一次性由市財政補助經費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