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組織移民管理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新時期移民工作要加大培訓力度,加速貧困庫區特別是無地少地移民向庫外非農產業轉移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拓寬貧困移民增收脫貧的路子,現就做好智力移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智力移民工作的重要意義。智力移民,就是通過抓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大力提高移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和就業技能,幫助缺乏生存和發展條件的移民進入城鎮
二、三產業就業增收,盡快實現離農脫貧的一項系統工程。實施智力移民,是突破庫區移民生產資源缺乏、人口素質低下兩大制約瓶頸,加快移民脫貧增收步伐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是在庫區落實科學發展觀,減輕庫區資源環境的承載壓力,促進庫區生態恢復和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一定要從執政為民的高度統一認識、強化責任、落實措施、大力推進,切實把這項服務移民的實事辦好。
二、明確智力移民工作的基本目標。要面向就業市場需求,重點服務非農產業,切實加大培訓力度,顯著提高移民的素質和技能,經過3—5年的努力,達到如下基本目標。
1、配合教育部門不斷提高庫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水平,認真做好掃除庫區移民子弟青壯年文盲的工作。
2、省管水庫庫區有勞動力的每個移民戶,至少有一人經過培訓掌握一門以上專業技能,懂得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城市生活常識,并轉移到城鎮和
二、三產業就業,或掌握一門在第一產業領域能幫助其脫貧增收的先進實用技術,加速無地少地的特困移民向庫外轉移。
三、全面完成移民子弟“普九”教育。要配合教育部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貧困地區普九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免學費、課本費,補助寄宿生住宿伙食費)政策。對現有失學兒童,要采取扶貧助學、上門勸學等措施,市、縣可按培訓費的5%建立助學基金,確保移民子弟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
四、大力組織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主要瞄準發達地區和各級城鎮
二、三產業就業市場,實行長(6個月以上)、中(2—6上月)、短(2個月以內)多種學制的訂單培訓。培訓對象重點為特困和無地少地移民村,年齡18——45周歲,身體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培訓愿望的男女青壯年。
五、建立健全分級負責的培訓工作機制。培訓工作堅持省局指導,縣為基礎,分級負責,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市州縣兩級以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一般的初級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移民人數較多且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縣,每年至少培訓500人以上,并負責建立移民技能培訓生源庫,落實參訓生源,了解學員就業情況。市州一級移民主管部門要同時做好對轄區內移民技能培訓的指導、督查工作。省里以中級以上技能培訓為主,每年培訓600人以上。并負責制定全省移民技能培訓規劃,下達培訓計劃,制訂補助標準,對全省移民技能培訓工作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
六、建立和完善培訓網絡。各地要充分用好現有的培訓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培訓效益。要重點面向各級職業培訓院校,廣辟培訓資源。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每個市州可選擇1—2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職業教育培訓資質,教育設施設備完善,辦學信譽較高,有相對穩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的職業學校作為培訓基地,并向社會公布。培訓結業后,合格的學員由培訓學校發經培訓結業證并組織參加職業技能鑒定,鑒定合格后發給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校要負責對口推薦就業,并確保上崗三個月后穩定率達到80%以上。
七、不斷提高對智力移民的服務水平。各級移民部門應積極搞好智力移民的服務工作。要重點抓好信息、組織、維權等方面的服務,逐步建立庫區勞動力資源和勞務輸出信息庫。對已輸出人員的從業情況和擬輸出人員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能特長、求職意向等進行登記建檔。對學員就業情況要進行跟蹤管理,并鼓勵事業有所成者回家鄉創業。
八、加大移民培訓的投入力度。要多渠道廣辟培訓經費來源,保證智力移民工程的必要投入。中央直屬水庫當年的培訓經費由現在的8%提高到15%左右,移民后扶資金和新上水庫淹沒補償費的預備費中也要安排適當比例的培訓經費。參訓移民本人要承擔培訓期間的生活費和適當的培訓及就業聯系費用,對無力支付這部分經費的特困移民子弟可采取移民部門和金融部門合作,貼息貸款,就業后分年償還的辦法解決。對特別困難的移民子弟,且金融部門不同意給予貸款的,在培訓費中解決。培訓規劃按項目管理程序報批,納入移民項目資金管理。
九、著力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各地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揚長避短,突出特色,摸索經驗,打造品牌。培訓項目(職業、工種)要以
二、三產業為主,當前培訓重點是家政服務、飲食、酒店服務、美容美發、保健、保安、建筑、旅游、電工、電子、家電和汽車維修等行業。各地要利用已有的基礎和優勢,著力打造出幾個庫區勞務輸出的品牌來。
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移民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加強領導,把庫區移民技能培訓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協同市縣財政、教育、科技、農業和勞動保障、扶貧等部門,制定移民技能培訓實施計劃、培訓質量評估標準,提供就業和崗位需求信息,形成合力,抓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