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城區規范建造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2012年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結合灤南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科技體制創新、開放合作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培育創新主體、發展新興產業、升級傳統產業、搭建創新平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科技強縣戰略,全面建設創新型城市,促進全縣經濟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主要目標
通過創新型城市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快人才集聚,優化發展環境,逐步構建現代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全面提高我縣科技創新水平。到2012年底,建設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個,市級創新平臺4個;建成省級科技示范園區1個;專利申請量增長15%以上,認定省級以上新產品2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以上重點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5%。
工作重點
重點實施九項科技創新工程:
(一)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促進企業多方籌措資金投向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鼓勵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國際技術、項目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應用、生產和推銷科研成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2012年,申請省級以上創新基金項目3項,爭取項目資金支持150萬元,培育1家超億元規模科技創新的旗艦企業、5家民營科技企業。
(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工程。以重大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促進產業高端發展,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高端產品。進一步培育冀油瑞豐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的實施工作,提高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的總產值。2012年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0%以上,完成永發鴻田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尚新融大電子產品有限公司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
(三)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加強對科技示范園區、示范基地發展的指導,促進知識、技術、人才、資金、政策等要素的聚集,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突出抓好尚新融大電子產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產業研發中心建設,努力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完成5項重點科技項目的開發,取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20項。
(四)傳統優勢產業提升工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需求,集中力量在鋼鐵、造紙、熱電、水泥、紡紗、食品加工、鋼鍬及園藝工具等支柱產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通過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工程,力爭突破一批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關鍵共性技術,大力推進鋼鍬產業改燃改水綜合技改工程,使我縣優勢傳統產業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積極推進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海上風電、石油化工等項目,啟動實施甲醇汽柴油、生物質新能源、釩鈦電池、電子設備、精細化工等項目,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我縣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產業快速發展壯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未來競爭力。
(六)農業和民生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強化農業技術的集成與創新示范,以高新技術帶動傳統農業升級;大力推廣應用綠色生態農業技術,建設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和可追溯體系;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和市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用于定向支持農業科技成果前期開發,新品種、新技術的區域試驗與示范;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工程、紡紗新技改工程等,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七)政產學研合作工程。發揮政府在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進政產學研合作中的引導作用,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協調對話機制;緊緊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對接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擴大對外科技開放,加強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技術成果。2012年,組織20名以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來灤南指導。
(八)知識產權創新推進工程。加大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營造保護創新、支持創造的良好環境;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引導企業、行業和地區之間依法聯合維權,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支持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培育一批馳(著)名商標、名牌產品、標準和專利技術,鼓勵知識產權標準化。
(九)人才引進培養工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培養、引進支撐企業發展和引領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領軍人才,實現以才引才、以才聚財的良性互動;在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上下功夫,爭取在“院士聯誼”、“假日博士”等柔性借智工作中取得突破,加快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2012年,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2人;培養農村新型實用人才和科技帶頭人50名。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創新合力。創新型城市建設包括創新投入、企業創新、成果轉化、高新產業和全民科學素質等多個方面,涉及科技、工信、發改、財政、統計、科協、質監等多個部門。縣政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主管縣長為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灤南縣創新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調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科技局。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加大科技投入,強化政府引導。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全縣用于科技的一般預算資金投入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縣政府財政科學技術經費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2%。二是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積極引導縣內民營企業家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調動企業業主參與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科技投入力度較大的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評定、科技項目立項上給予傾斜。三是建立科技投融資體系,拓寬科技創新投入渠道。鼓勵企業采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抵押貸款、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進行融資,推進科技企業融資創新。
(三)落實獎勵政策,支持科技創新。一方面,落實兌現《灤南縣科技創新獎勵辦法》,對于高新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另一方面,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按照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政策。通過落實獎勵、稅收政策,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創新氛圍。廣電部門要通過制作宣傳片、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大科普知識宣傳力度,對重大科技成果、創新人才、創新型企業等典型進行宣傳報道,鼓勵廣大群眾開展多形式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全縣營造人人關心科技創新、人人為科技創新做貢獻的良好氛圍。科技等有關部門,要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開展科技大趕集等形式,加大科學技術普及力度,大幅提高全民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