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視覺符號對宗教文化的傳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東巴教發源于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白地村一帶,發源時間①目前說法不一。很多學者認為,東巴教受苯教的影響較大,晚于苯教產生,是古羌人在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等階段上發展起來的一系列自發崇拜的產物。與我國較為普及的道教、佛教以及國外的基督教等不同,東巴教是一種原始宗教,以萬物有靈、靈魂不滅這種樸素的泛神論為其思想基礎和指導。它與納西族的生態倫理和日常生產生活結合在一起,成為約束與規范人們日常行為以及村寨(尤其偏僻村寨)教育后代的口傳傳統教材。
(一)東巴教的靜態宗教視覺符號分析靜態視覺符號是普通百姓最易見到、接觸到的宗教元素,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一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傳遞信息時其象征性更強。1.宗教神靈(圖畫與雕塑)神作為宗教中教民信仰的客觀對象,其物化的形式、形態,是宗教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視覺符號。在世俗社會里,人們通過對信仰神靈的物化形式(圖畫、雕塑)等進行供奉、叩拜、祭祀,以實現與神的精神層面的溝通。東巴教屬多神崇拜教,相信萬物有靈,將所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萬物人格化,其神仙譜系龐雜多樣。例如在東巴畫里就會表現各種各樣的神靈鬼怪和理想世界,包括神靈、人物、動物、植物、妖魔鬼怪等。但東巴教至始至終沒有產生出具有典型意義的至高無上的主神。明代中期,人們曾一度抬高其創始人丁巴什羅,但“丁巴什羅的威望和作用沒有貫穿于東巴古籍和宗教實踐中,他實際上沒有成為東巴教主”[1]。在筆者走訪的麗江古城里,幾乎沒有看到東巴教代表神靈的圖畫或雕塑,唯一一個丁巴什羅塑像被鑲嵌在宅院進門的內壁上,其作為民居的展示之用。①缺乏宗教神靈的具象,這雖與東巴教崇尚祖先、崇尚自然的宗教哲學有關,但由于缺乏視覺符號客體,缺失“能指”,在傳播過程中將影響意義編碼,不利于大眾對東巴教的接觸和了解。信仰對象的空化和虛化對傳播極為不利。2.宗教標志視覺符號中最簡約、最能集中體現意義、表達思想精髓的是圖形標志。世人熟悉的道教的太極八卦圖或者耶穌受難的十字架都特別能體現其宗教精神,引發人們的聯想。特別是“十字架”,不僅在基督徒工作、學習、祈禱的各種場所都隨處可見,而且還成為一種時尚的裝飾品,將基督教最普世的價值觀向世人傳達。而反觀東巴教,卻沒有一個能夠代表本族宗教的標志符號。宗教標志是宗教教義的極簡象征,不僅具有讓大眾迅速識別宗教、記憶宗教的功能,而且能幫助人們創造一個表達宗教觀和宗教實踐的共鳴氛圍,促進信徒們的團結,堅定其信仰。東巴教缺少宗教標志,也意味著東巴教的宗教哲學和宗教觀念停留在一個較原始的世俗層次,沒有體系化、抽象化,讓人不易辨識其宗教精髓、宣揚宗教精神。3.宗教建筑靜態視覺符號中占據空間最大,視覺沖擊最強烈的是建筑。建筑營造出的宗教環境和氛圍,使身處其中的人們感受宗教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東巴教作為一種原始宗教,沒有固定的宗教場所,宗教活動一般在民眾家中、村寨內、水邊空地等舉行,利用自然環境,加以山石、樹木等形成臨時道場進行祭祀。宗教建筑的缺失不利于東巴教傳播過程中場域的形成。不僅讓外來人士很難第一時間親身體察東巴教,就連當地人士也容易造成一種文化情緒的疏離和分散。與此相反,在麗江古城卻修建了大量其他宗教建筑,例如位于文治巷的基督教堂②和木府內的三清殿。這種宗教建筑在古城公眾視覺和公共空間位置的占據,也映射出其他宗教文化在當地大眾及土司心理位置上的占據和影響。4.宗教法器和服飾宗教法器和服飾一般指在宗教儀式中所使用的各種用具和服裝。東巴教的法事活動非常多,其法器也種類繁多,主要分祭祀、喪葬、禳災、卜卦、賜名五大類。僅祭祀活動所使用的東巴法器就有三十種,如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達古、法刀等。服飾方面,受五色觀念影響,東巴教的服飾一般顏色鮮艷,裝飾繁多,并帶有動物崇拜。其服飾等級區分比較簡單,比如大東巴的帽沿上多一圈耗牛毛。與之對比,基督教沒有法器一說,一般稱圣物,而且種類很少,除十字架外,還包括耶穌苦像、圣牌、念珠、圣水、圣衣等。而在服裝方面,基督教以單色塊長衫為主,形式簡約。東巴教法器和服飾繁多這一特色,從某種程度上是其民族性特征的體現,但從視角傳播的角度看不利于人們的感知、接受和記憶。過于細節、用色頗多的具象形式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和視覺逃離。
(二)東巴教的動態宗教視覺符號分析動態視覺符號呈現出物化形態之間的排列關系,生動真實,并具有強烈現場沖擊力和感染力。動態視覺符號所包含的信息量雖大,但由于動態視覺感官會綜合其他感官元素一起作用,因此,從中獲取信息會更加直觀和省力。1.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最典型的動態視覺符號之一,它運用舞蹈的形體語匯,蘊含宗教的內核,渲染神佛的威懾力量,詮釋人與神之間的關系。東巴舞是從巫舞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分為神舞和動物舞兩類,并有悅神和斥神兩種功能。在東巴教八大類神壇祭祀道場中,除“祭天類”外,其他七大類都要跳東巴舞。參與者一般為五六人,多則十多人。東巴舞重在與神靈溝通,有專門的東巴舞譜《蹉模》進行規范記錄,表演時根據經文進行舞蹈,因此東巴舞的表演過程實際是對東巴經文的一次視覺化的展示和強化,起到宣揚東巴教教義和精神的目的。同時,東巴舞的動物舞生動有趣,與世俗生活貼近。這使得東巴舞不光具有祭祀性,而且成為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之一。筆者認為,東巴舞的世俗性可能與東巴教缺少固定宗教建筑有關,通過舞蹈表演,吸引普通大眾觀看,達到聚合大眾的目的,因此,在舞蹈動作及場景上重在寫實,讓老百姓能更多地參與融入。2.宗教儀式宗教儀式是宗教觀念外在化、程序化的宗教現象,是人神溝通的必要手段和途徑,一般有一套嚴格的程式,主持者大多為宗教職業者(原始宗教除外)。東巴教的大儀式多達30多種,分為祈福、禳鬼、喪葬、占卜四類[2]。代表性儀式包括“祭天儀式”“祭署儀式”“祭風儀式”等。由于東巴教沒有系統的教義教規,因此,宗教、祭司東巴和廣大群眾主要通過各種宗教儀式來維系。這一點基督教差別很大,作為全世界傳播最廣泛的宗教,基督教的儀式①有弱化簡化的趨勢,不過每周的禮拜和禱告等小儀式融入人們日常化生活中,拉近與普通人的距離。
(三)東巴教的祭司及其比較作為溝通人與神關系的宗教專業人士,宗教祭司這一視覺符號在人們心中地位非常重要。他是宗教代言人,是人們接觸宗教最親近的介質。東巴教的祭司稱東巴,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東巴是非職業神職人員,平時在家從事農牧勞動,當民間遇到生老病死,婚喪嫁娶時,即受邀主持各種儀式,收取相應報酬,通過家族方式傳承。與此不同的是,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神職人員幾乎都是專職的,如佛教的和尚、道教的道士、基督教的牧師(新教)和神父(天主教、東正教)②等。筆者認為,作為符號化的宗教人,祭司與宗教的指向關系非常顯而易見。東巴教祭司的非職業性,打破或削弱了宗教符號的恒定意義,即人們看到東巴時,不是必須指向宗教,也許只是普通的朋友關系或親戚關系等。這使得祭司符號在人們的心理層面所能引起的對宗教的不斷映射和影響程度減弱。而其他宗教的職業神職人員,其符號意義與宗教進行了恒定綁定,他的一言一行、他的神情舉止等所有可觀可感的符號形式都代表了宗教意義的傳遞,這種不斷簡單重復的視覺提示,自然而然強化了人們的宗教體驗,加強了宗教文化的營造和傳播。
二、視覺符號對宗教文化傳播的作用
(一)東巴教視覺符號的傳播特征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東巴教的視覺符號系統在傳播過程中呈現如下幾個特征:1.重動態而輕靜態由上可知,東巴教在靜態視覺符號系統中存在巨大缺失,而將重點放在了動態視覺符號上,即使存在法器服飾,也是為動態視覺符號服務的。由于動態視覺符號的實現受時間和人為因素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接觸宗教的機會。只有當有儀式有東巴時,才將人們帶入東巴教的場域中,個人在宗教文化傳播過程中非常被動,且地位低下。2.重寫實而輕抽象不論是東巴教的宗教圖案、服飾,還是舞蹈、東巴文字都非常寫實。能指與所指是淺層的指示關系。寫實性符號的優點在于能讓觀者迅速辨識出所指內容,意思明確,不易發生歧義,但也不容易形成邏輯聯想,表達更深層次的象征性關系。在傳播過程中,寫實性視覺符號容易成為客觀實物的替代品,對引導人們理解內容幫助不大。3.重形式而輕內涵東巴教有眾多的舞蹈、儀式、紛繁的法器、裝飾,但卻沒有明確統一的教義教規,所有的儀式舞蹈都是建立在人們原始樸素的精神需求和世俗生活需求之上的。人生病了做道場,人去世了做道場,包括祭司也是在有需求時化身為東巴這一形式,無需求時作為普通勞動者。這種現實主義的宗教方式,使得人們將容易表現的形式演繹到繁雜程度,而對挖掘更深層次的宗教實質缺乏耐心和精力。雖然儀式感是塑造宗教信仰權威的手段,但就形式而形式的儀式缺乏統一的價值內涵,宗教精神的傳播也就模糊而時斷時續了。4.重多元而輕個性由于身處麗江這個多元文化匯聚之地,東巴教的視覺系統大量吸收、借鑒了其他民族文化和宗教的精華,體現出東巴教文化的多元性,如與藏傳佛教相關的五福冠、與道教相關的道場、法器、儀式舞蹈等。但由于忽視了個性化,使得人們在日常接觸中不易辨識其宗教特色,容易與其他宗教混淆。
(二)視覺符號促進宗教文化傳播的措施東巴教是東巴文化的基礎。由上分析,東巴教在視覺符號系統方面的特點及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東巴文化在區域多元文化中的競爭力和傳播力。筆者認為,視覺符號對于促進和提升文化傳播力具有積極作用。具體而言,應在如下方面加強和改進:1.靜態視覺符號的構建有助于傳播歷時性的實現任何傳播的實質是對時空的突破。宗教儀式、活動的開展使得傳播的共時性(散播)容易體現,而傳播的歷時性(傳承)則需要靜態視覺符號等進行補充和加強。靜態視覺符號的歷時性實現是以空間換時間來完成的,即以有形的空間位置換取無形的時間維度影響。如宗教建筑,雖是空間產物,代表了宗教在地理空間上的確立,但從宏觀角度看,它實質上占據了一個更佳的時間序列,使得宗教文化在不同時期實現傳承發展,在歷史縱深上留下恒久印記,塑造宗教傳播的力量。鑒于東巴教一直以來對靜態視覺符號的忽視,要立刻建構相當困難,筆者認為可以借助東巴文字的傳播進而轉換。東巴文字作為象形文字,具有靜態視覺符號的基本特質,同時它本身與記錄經文以及東巴教關系密切。促進東巴文字的傳播有助于東巴教及其東巴文化的傳播。這里要注意的是東巴文字要進一步規范化、普世化,對其字形字義要準確掌握,正確使用。不能把東巴文當做圖形圖畫來傳播,更應切合其內涵意義,真正實現符號意義的傳遞。2.視覺符號簡潔化更切合傳播受眾的心理受眾對信息的解碼過程實際是一個心理過程,包括了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接觸和選擇性記憶。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社會,人們在信息壓力下更傾向于選擇省時省力的信息接收方式,這也是讀圖時代漸成主流的社會心理成因。因此,宗教視覺符號在傳播過程中要掌握符號傳播的規律、契合人們的心理需求,簡潔明了,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傳播。這里的簡潔包括了兩個層面:一個是靜態視覺符號的設計簡潔,宗教符號要進一步抽象化,實現形式上的簡潔與意義上的豐富這種對應關系的建構;另一個是動態視覺符號的程序簡潔,包括以現代生態意識和審美意識改進原始儀式中的殺祭血祭環節等。只有這樣,視覺符號的優勢和作用才能得以體現,并進而為人們心理所接受,宗教文化才有可能實現傳播。3.視覺符號的恒定性保證了傳播的一致性符號“能指所指”對應關系的確立是實現意義傳遞的基礎。這種關系的恒定性是編碼解碼過程中力求熵值最小化,實現信息準確性一致性的重要保證。東巴教神職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是宗教視覺符號恒定性的必要部分。原有的非職業化、家族傳承的模式雖有一定歷史成因,但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已暴露其問題。高齡東巴的去世,文化斷層越來越嚴重,使得社會需要一批職業人士加入東巴文化的傳播中。祭司東巴的職業化有助于將職業研究者、職業祭祀者、職業教育者、職業傳播者幾種身份集于一體,同時推動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機構的建立。實際上基督教神學院、佛教佛學院以及職業學習者就是這樣一種模式。神職人員的職業化使得人這一特殊的宗教視覺符號的意義固定下來,這種能指所指的一致性,更容易激發大眾視覺關聯,形成有效傳播。4.視覺符號的內涵挖掘是傳播的基礎視覺符號作為意義的表征,其傳達信息的關鍵在于將核心的價值濃縮出來。核心價值的確立即意義本身的明確化是視覺符號信息能實現傳播的基礎,否則,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傳播信息模糊化。因此,在東巴教文化傳播中要進一步挖掘內涵,尋找宗教的核心價值,同時這個價值應是本宗教所獨有的特色內容,是與其他宗教進行區分的概念標志。筆者認為,在東巴教體系內,人與自然的兄弟關系以及署神的存在是東巴教對現實社會的重要啟發和貢獻,契合信仰缺失和生態惡化的現代人的關注點,容易讓人們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因此可以從此方面進行價值挖掘并加以特色突出,有助于更大范圍的人們對東巴教以及東巴文化的關注,從而實現傳播的目的。
作者:謝丹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