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前教育傳統音樂文化傳播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匯聚著五十六個民族的智慧,對人類文明建設與發展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即使在現代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視角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仍舊突出意義。高職教育本身作為人才培育主陣地,肩負著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任,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更是如此。本文基于對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傳播現狀的概述分析,著重就其相應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傳統音樂文化;傳播現狀;發展
信息化時代,我國對外改革開放建設邁入到了新的時段,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宏觀環境下,傳統音樂文化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學前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教育,對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是重拾傳統音樂文化,并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關聯的重要舉措,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
一、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現狀
十八大以來,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并多次提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有著上千年的傳承,代表著人類最璀璨的文明之一。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傳統音樂文化就已逐步滲入到音樂專業課程中,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卻并未繼續滲入到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中。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國家系列政策導向下,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相當缺失,并且在實際踐行過程中,受多重因素影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而言,教材作為教學實施的基本,至今尚未相對集中,沒有設計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傳統音樂文化教材,相關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重較小,故而沒有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導致該項工程開展難以為繼。同時,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事實上,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影響,部分高職教師思想固化,綜合創新表現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動自由,導致其興趣泛泛,傳統音樂文化傳播持久性不足。另外,現行的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評價體系,一味地關注專業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建設,對傳統音樂文化考核方面的缺失,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性。
二、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策略
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有著重要價值意義,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對各環節設計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1、加強師資建設素質教育改革牽引下,師生身份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教師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引導地位,其綜合素質素養水平表現直接影響著教學實效,相關專業化建設勢在必行,著需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入手。具體而言,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生源數量急速增長,高職教育壓力倍增,對各專業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們教育認知的進一步強化,加之需求變化,使得高職教育學前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高職院校應深刻認識到師資戰略地位,協調好內部建設資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度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發展的投入,不斷優化組織結構,使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潛心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從而將之有機地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去。同時,思想觀念作為行為實踐的先導,是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有效傳播的基礎。要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質雙向發展,將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的繼承、思考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動中,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積極影響學生學習行為,以便于其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需求。另外,高職院校還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多樣化培訓教研活動,明確傳統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任務,及時更新教師思想理念,豐富他們的學識涵養及文化內涵,并加強與學術領域內的互動交流,分享有效實踐經驗,提高其綜合素質素養能力,以使之為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做貢獻,更好地服務學生全面發展。
2、優化課程設置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成中,教材作為基礎,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時至今日,為了有效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編制一部適合學前教育特點的傳統音樂文化賞析教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經過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淀與發展,承載著豐厚的精神內涵,并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傳導思想、抒發情感亦或記錄現實,為人們的審美增添了一抹色彩。高職教育作為人才培育主陣地,承負著多重功能于一身,理應高度重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使之在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中大放異彩。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高職教育學前教育的核心目標定位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兼顧學生各方面能力建設的同時,合理調配專業課程體系,適當增加傳統音樂文化相關內容,并分配一定的學時支持,以為后續該項工作實踐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在傳統音樂文化的選擇上,還需認真分析學生群體的審美需求,注重與時代精神關聯在一起,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參與能動性,使之在感受歡愉情緒的同時,塑造其良好的精神文化品格,為下一代的培養做突出貢獻。除此之外,對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而言,還需深度思考如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滲入傳統音樂文化,喚起兒童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并傳導給相關專業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及方式方法,以使之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需求。如上這些實現,除了教育部門的有效支持之外,高職院校本身還應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結合傳統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現狀,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發展舉措。
3、創新教學方法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科學的方式方法應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識經濟背景下,創新是時代的引領,更是社會持續發展的恒動力,對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至關重要,而信息技術應用則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與環境。基于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應用的教育信息化,將文字、圖片、影像、視頻等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闡釋更加形象、明了且深刻,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踐中,教師應深入解讀教學需求,有機地與傳統音樂文化關聯在一起,并全方位探析其中蘊藏的思想精髓,通過互聯網絡搜集相關的資源素材,以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形象地表達出來,進而觸發學生高度的情感共鳴,使之積極參與到其中。同時,人與人之間的個性差異客觀存在,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不盡相同,良好的互動交際,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其中內涵。為此,教師可針對傳統音樂文化組織多樣化的課堂討論活動,在明確中心主題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實時觀察他們的動態行為表現,及時發現其中存在問題,繼而針對性地予以指導或啟示,最大限度地保證傳統音樂文化傳播效果。除此之外,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人類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思想層面的東西,具有一種模糊的質感,部分情況下可能無法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對此,高職院校應重視第二課堂陣地開發,以傳統音樂文化為基調,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文體實踐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之外,使之精神品格得到進一步升華。
4、完善評價機制完善的評價機制猶如指揮棒,為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優化指明了方向,其相關建設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以教師為中心,過度突出理論知識灌輸,對學生人文素養、審美價值等方面的培養重視不足,與新時代的人才標準要求不符。因此,新時期,高職院校要高舉黨中央領導精神,深刻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價值意義,關注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明確目標及任務,摒棄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束縛,逐步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有機地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在一起,并引導多元主體有效參與,包括教師、學生、學前教育學校等,確保相關反饋結果全面性、客觀性、真實性,不斷發現傳統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問題,針對性地予以改進,提升最終教學效果。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充分規劃學前教育專業考核項目,在關注專業教學發展的同時,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傳播,并形成科學的考核內容,合理地將之納入到最終考核成績當中,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教師認真觀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整個課程參與中的表現情況,包括回答問題、出勤情況、學習態度等,日常教學中有效規范學生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鼓勵其自我發展與完善。另外,高職院校還需加強與學前教育學校的互動合作,將之考評意見融入到教學考評體系當中,緊密關注他們的需求動態變化,合理調整課程系統設計,實現傳統音樂文化的全方位滲透。
三、結語
傳統音樂文化在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對各環節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應依托專業化師資隊伍支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并根據完善評價機制反饋結果,針對性地采取更多有效發展策略。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提出更多有效踐行建議。
參考文獻:
[1]李婧.淺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引入民族民間音樂[J].西部皮革,2018,40(19):97-98.
[2]馬晶晶.多元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32):17-18.
[3]褚曉冬.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傳承[J].黃河之聲,2016,(10):46.
作者:郭海鳳 單位:郭海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