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碩士專業實踐的協同創新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于協同創新的產學研合作是生產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為了實現各自的利益目標,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及人才培養而建立的一種合作關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牢固樹立高校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工作意見》中也提出:“注重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基地,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創新實踐性教學模式。”因此,新形勢下,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是最早實行產學研合作的國家之一,也是應用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從初期的校企合作,到標志性的《莫雷爾法案》出臺;從影響深遠的辛辛那提合作教育計劃的提出,到舉世聞名的“硅谷”成立;從《拜杜法案》出臺,到《技術轉讓商業化法》實施,美國產學研合作一步步走向成熟。迄今為止,美國產學研合作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并在實踐中探索出合作教育、合作研發與合作產業化三大模式。美國大學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的力量非常強大,一些研究型大學是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為與政府、企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積極與政府部門和企業合作,參與科學研究與開發,推進產學研合作創新,滿足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技術、人才需求。美國大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夠得到多方的資金支持,主要來源有:聯邦政府、州政府設有專門基金,用于產學研聯合項目;企業的捐贈與投入,許多大公司將其利潤的一定比例捐助給大學,或每年定額劃撥給合作大學;地方政府和社區的經費支持,用于地方和社區所需人才的培養與有關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產學研合作只有使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才能準確把握市場的技術需求,迅速整合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自身的科技資源,提高產學研結合的成功率和效益,提升產業競爭力。美國企業在研發及產業化方面作用突出,但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大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領導者,研發力量雄厚,大多數擁有獨立研發機構,形成了從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商業化的完整創新體系。中小企業是最活躍的技術轉移主體,盡管資金和研發能力相對較弱,但運行機制靈活,技術轉移周期相對較短,轉移成本相對較低,渴望從大學和研究機構得到相對成熟的創新成果。
一、推進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建設的措施
北京工業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圍繞學校“立足北京,服務北京”的辦學定位,積極探索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深入了解北京產業發展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合作的機制和渠道,用實際行動將服務北京的科學定位轉化為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從體制、機制和政策上保障服務北京落到實處。學校在機械制造、機電控制、光電子信息通訊、生物制藥、新功能材料、計算機技術、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規劃、抗震減災、人文藝術等多個領域與首都經濟發展的實際緊密結合,為首都經濟建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創新型高級人才,形成了依托北京、服務北京、適應北京地區經濟建設需求的學科優勢以及理論基礎扎實、眼界開闊、思維敏捷、工程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點。“十二五”期間,學校提出繼續堅持產學研創新工程人才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模式,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主導,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拓寬人才培養領域,建立新型產學研合作體系。目前,學校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已經建立了市級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1個,合作企業30余家;建立了校級產學研基地18個,合作企業100余家。
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主要面向經濟社會的發展,構建產學研聯合培養體系,以該體系為基礎,探索能夠顯著增強工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與工程能力的教育教學改革模式。通過產學研的融合,形成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通過切實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問題進行科研實踐,完成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同時通過產學研合作,吸引并幫助企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隊伍,共同指導工程碩士研究生。通過幾年的建設,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采取“四個共同”的具體舉措,大力推進基地建設。第一,共同成立校企聯合領導機構。校企聯合領導機構就課題申請、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內容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溝通,對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建設的目標和目的達成共識,并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和協議。第二,共同實施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和培養計劃。針對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就研究生培養的過程和培養計劃及其實施環節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企業為研究生提供專業實踐場地,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直接為工程碩士研究生授課,所培養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既具有較廣泛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工程實際經驗。第三,共同評價研究生培養質量。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實行雙導師制。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強化了企業導師在研究生開題、畢業答辯多個培養環節中的作用。第四,共同開展隊伍建設。通過產學研合作,為企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創新人才,使之既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能力,又具有專門的科研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又為高校培養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對工程實際熟悉的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隊伍。通過與企業“零距離”接觸,使青年教師深入了解企業技術的應用和需求,豐富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有效改變教師隊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提升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能力。
二、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
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是通過隸屬于不同管理部門的獨立單位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項目合作和人才培養。因此,為了把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模式落到實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顯得十分必要。通過多年的建設,學校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第一,建立以學科群為基礎的基地管理制度。例如:學校先進制造技術及信息工程學科群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參與建設的有機電、電控、材料、計算機、激光等五個學院。為了基地的有效運行,打破學院壁壘,建立了學院間的溝通和合作機制,構筑了統籌協調管理平臺,集中各學院的相關優勢學科,完成國家、北京市和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目前,基地完成的國家重大專項和科技支撐計劃就達20余項。第二,改革與創新教師績效考評機制。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激勵機制,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已建立多元化的教師績效考評體系,引導更多的教師投身基地的校企合作。例如:在教師科研考核中,不僅需要考核項目級別和經費額度,而且更注重對科研成果本身包括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方面的獎勵。目前,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中所有具有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的研究生導師均已積極投入到產學研工作中。第三,建立校企雙向的人才合作培養機制。一方面,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實習,了解工程實際需求,豐富工程實際經驗。為此,學校建立了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項目,資助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進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另一方面,企業選派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先進制造技術及信息工程學科群—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進行“訂單式”深造,進行專業基礎理論和系統專門知識的學習。幾年來,企業輸送到學校深造的工程技術人才達1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探索和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
學校以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為依托,修訂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以適應首都高度發達的現代制造業生產需求和技術創新實際的需要。構建模塊化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著力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和工程實際能力。為了實現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合作培養,校企雙方在研究生培養制度和合作機制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第一,針對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新模式的需求。校企建立了雙方對口的管理部門,聯合制定研究生培養機制和管理制度,保持和加強校企間的聯系和溝通,實現研究生的共同培養。第二,實現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度。選聘有豐富工程經驗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研究生的企業導師,改善研究生導師隊伍。制定了企業導師的推薦選聘和考核的標準和制度,促進校企之間人才的聯合培養,建立了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的新模式。第三,強化研究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修訂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健全與培養方案相配套的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管理制度。在新制定的研究生培養方案中,提出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掌握好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專門知識的同時,應具有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先進制造技術及信息工程學科群—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已經完全實施了全日制專業研究生到企業專業實踐一年的制度,拓寬人才培養的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產學研合作中的典型案例
機械工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負責教師高立新教授,長期帶領工程碩士研究生深入到首鋼集團等煉鋼企業的軋鋼生產第一線,針對軋輥齒輪與軸承的斷裂預報問題,開展了大量的軋機信號采集與分析研究工作。利用傅立葉變換、小波分析等一系列信號處理方法和手段,成功提取出軋機運行時可能產生的缺陷信號,積累了大量的設備故障信息數據庫資料,并開發出一套軋輥運行條件下故障預報診斷系統,取得了比較高的預報精度,受到企業高度重視,并在企業得到應用。在首鋼等32家大中型企業實施了50余套大型重載設備在線監測診斷系統,出具500多份診斷報告,預測各類故障隱患135次,為企業創經濟效益2億多元。儀器科學與技術產學研基地負責教師、北京市特聘教授李德勝帶領工程碩士研究生長期深入北京齒輪總廠,開展永磁剎車緩速器的研究工作,先后設計出機械驅動式、液壓驅動式、液冷式、變速箱前置式、后橋連接式等多種汽車剎車緩速器裝置,在設計過程中,反復開展電磁場動力學分析與演算、機械結構優化設計,反復調整、改進永磁剎車緩速器結構與永磁鐵布局,最后將永磁緩速器的輸出力矩顯著提高,達到了工程使用化程度。在這樣的基礎上,與北汽福田、北京齒輪廠聯合,成功申報并獲批北京市重大科技產業化落地工程項目,其研究生今后更有深入工廠開展科學研究的條件和契機。先進制造技術及信息工程學科群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焊接研究團隊的帶頭人盧振洋和科研骨干陳樹君教授通過與北京衛星廠等企業產學研合作,完成多項重大專項課題。通過與企業合作,在企業現場攻克諸多工藝技術難關,研制出專用的自動化焊接設備并應用于天宮一號的制造中,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總體部特別邀請他們前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實地觀看“神舟八號”飛船發射的全過程。通過多年來的校企合作,焊接研究團隊不僅解決了我國亟需的關鍵科技難題,同時,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焊接團隊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評選出多篇校優秀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申請多項發明專利,得到了教師和企業的認可。北京工業大學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基地建設,建立了穩定的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研究生合作培養機制,推進了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增強了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工程應用能力,達到了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具有復合型能力的要求。
作者:初旭新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