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校園文化發展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時間比較短暫,在高職院校中,尚且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風貌。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存在的基本問題包括:1.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科學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以能力為目標的管理培養模式以及相應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就目前看,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存在著很大的誤區:沒有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和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大多數院校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教學和管理的輔助手段,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連接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來,并沒有把院校的培養目標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這種校園文化的建設模式忽略了學校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之間的關系,嚴重限制了校園文化在培養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種種表現,顯示出了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全面的認識。
2.校園文化建設偏重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文化精神內涵提起建設,人們第一感覺就是硬件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誤區就是在建設中過于重視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忽略了文化建設的內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多數院校致力于改善學校的硬件條件,改善學校的生活學習環境。當然這些固然是好的,然而卻忽略了文化建設的內涵。在一味的追求高層次高標準的過程中,沒有注重學校的學習文化氛圍的建設和改善,以至于學校成為了學生生活享樂的天堂,缺少積極向上的文化底蘊。
3.校園文化建設重技能培養輕人文教育,缺乏必要的人文環境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我國的高職院校在文化底蘊建設上與全日制本科院校有著巨大的差距,由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功利性,致使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沒有致力于改善學生的精神文化風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全局的眼光,缺失人文環境的構建。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素質千差萬別,特別是文化基礎和基本技能較低。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面臨著生活就業的重重壓力,再加上高職院校本身著眼于社會需求的操作性人才,致使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急功近利,過多的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等方面抓的比較松。種種情況唯一的結局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對是非的分辨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措施
1.準確定位高職教育內涵,突出高職教育特色辦學特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方面。高職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以直觀和實際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法、與崗位工作實際過程緊密結合的教學過程和開放式辦學的理念。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以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特色是創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要做到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原則,一要從中專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二是不能用普通高校的內在邏輯和思維來建設高職的校園文化。在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本身必須有自己準確的定位,切忌與其他學校院校的攀比模仿,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一切要以人才的能力提高為原則,以就業為向導,在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上凸顯院校特色,與社會接軌、為社會經濟服務。同時針對校園的文化建設,落實領導,把校園文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保證校園文化建設沿著健康、有益的軌道發展。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選修課的設置上,學校應該開設有利于開發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并且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當然,課程的專業性是高職院校的一大特色。配合專業課的學習和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可以開設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和作品展示等激勵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鉆研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要引入市場運作環境,在社會上以多種模式籌措資金,保證正常的教學科研之需。
2.加強制度建設,構建科學管理模式在構建科學的管理模式上,首先要基于建立和健全“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學生的競爭機制和獎勵機制。其次,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思想文化素質。最后建立健全師生、校企合作的開放文化體系。堅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基于實際,重視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在師生之間,鼓勵師生建立積極的學習科研合作并予以實際的獎勵。在教師的引導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和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促使學生自覺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和自我形象的塑造。以合理的管理制度文化規范師生的行為舉止和促進師生的自我約束,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并真正落到實處。制定科學可行的管理章程,保證在構建校園文化環境的過程中做到有規可循,以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促進整體校園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3.樹立既重視校園文化硬件建設,更重視軟件建設的觀念校園文化建設的硬件是基礎,不然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在校園建設的過程中,中外高職院校普遍重視校園環境的構建、校園布局格式的合理規范、校園建筑的美觀大方,以此體現學校的現代化和文化氛圍,努力營造象牙塔的精神風貌。但在校園美化和建設的過程中不容忽視軟件的建設。校園建筑不過是一棟棟建筑,而體現學校精神風貌的往往是學校的軟件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要把學校辦成“名校”,必須有獨特的“校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切實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校園的文化底蘊。首先,在校園硬件的建設和設計上應該體現人本主義思想,用環境造就人。在校園建筑的設計、校園綠化等方面,特別是圖書館、實訓車間、教室、寢室等地方的建設和設計,要基于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競爭氛圍,從外觀表現拉動學校的文化內涵的提升,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加強人文主義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因素,致力于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開設各類人文知識的選修課及系列講座。第三,利用一切合理的手段宣傳母校,增強學生的母校意識,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四,盡一切可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加大與政府、企業等的合作,創建校園的良好形象,在學生心中建立和穩固神圣的地位。
4.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是求學的場所,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陶冶情操、磨練學風、提高素質的過程。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活動,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集體觀念和心理素質。文化素質教育、人文精神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差別。在文化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將良好的文化素質融入到學生的內在素質中去,讓學生自覺內化良好的文化,自覺重視并且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從而養成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質。環境造就人,在大學教育期間,多開展旨在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素質的社會活動,比如開辦相關的專題講座、開展技能大賽、作品展示等活動,能夠不斷地激勵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升,這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校園文化要向高雅方向邁進,校園文化活動要在先前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生活層次,濃厚校園文化氣息。在與社會、企業接軌的過程中創新校園文化的內容,提高和升華校園文化內涵和競爭力。
作者:程道光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