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西方文學批評中詮釋范式轉移范文

西方文學批評中詮釋范式轉移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文學批評中詮釋范式轉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西方文學批評中詮釋范式轉移

摘要:20世紀的文學理論顛覆了以往的文學批評,從傳統的以作者為中心,到20世紀上半葉以文本為中心,再到中后期以讀者為中心,最后到了世紀末對如何詮釋的爭論,這些都使文學理論本身走向了文學研究舞臺的中心?;诎祭匪龟P于藝術作品“四因素”說,通過對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研究,清楚呈現出西方文學批評詮釋范式轉移,并通過對讀者角色轉變的研究表明了詮釋范式轉移的軌跡。

關鍵詞:西方文學批評;“四因素”;范式;詮釋;讀者

一、關于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托馬斯•庫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學結構的革命》一書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改變了科學史研究的方法。范式的運用很快超出了自然科學領域,被用于許多學科的研究,到后來甚至庫恩自己都覺得難以解釋其具體含義,沒有給出一個固定的定義。庫恩認為,一個范式是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東西,而反過來,一個科學共同體是由共有一個范式的人所組成的。人對事物的認知是處在一定歷史語境中的,是受制于他所處的共同體所接受的共同而且公認的概念和價值體系。這些先于個人而存在的思想和信念,這些公認的并被大家都接受為“常規”的科學觀念、傳統、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就是那個時代的科學范式。庫恩用讀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為例,來說明范式的存在并在人的認知領域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剛開始讀《物理學》,庫恩怎么都不明白亞里士多德在說什么,或者說認為亞里士多德對于物理學的表述很多都是錯誤的,因為從當時的視角和范式去看亞里士多德,覺得他甚至是個物理學的門外漢。但為什么他在很多領域都被認為是開創者或者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呢?轉念一想,庫恩認識到也許亞里士多德所論述的事物或者使用的詞匯在他那個時代可以很容易被理解或者至少被一部分人理解。這說明那個時代科學的公認的原理、理論和論述物理的方法與現當代的表述是有很大不同的,即庫恩和亞里士多德所處的科學范式是不同的[1]。既然范式之間很難相互理解,科學是怎么發展的?庫恩認為這是范式轉移的結果。

(二)范式的轉移庫恩認為科學不是連續性的、積累性的進步過程,而是范式的間斷性轉換的結果。以自然科學領域為例,在一個范式中,科學家已經接受了這個范式里常規科學的權威,在研究過程中,突然發現那些非常規的數據或者事物,即“反?!?,這與他們在進行研究之前的心理預期是相反的,所以有一部分敏感性較強的科學家會立刻發現這是個“危機”。這個危機引起科學家的思考和進一步的研究,如果要戰勝這個危機,必然要引進新的理論模式,這就與原先的理論不同,甚至相違背。這種質的懷疑,也就引起了“科學的革命”,使新的范式成為一種可能。新的范式取代了舊的范式。新舊范式之間存在“不可通約性”,這是范式最基本的特征。庫恩沒有說新的范式一定比舊的范式更接近真理,只是說新的范式給出了舊的范式解決不了的辦法。新的范式在慢慢確立的過程中會使用新的術語、新的概念等,以表示與舊的范式的區別,而即使使用了之前的術語或者概念,也會使這些概念擁有新的涵義。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新的范式取代了舊的范式,基本上就拋棄了之前的理論,所以才叫“革命”。但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新理論并不能完全取代舊的理論,卻會成為這個時代主流的理論,在文學批評領域也是如此。

二、詮釋的范式

從文藝學傳統來看,文學批評的目的是通過對文學作品或文學史的研究來形成一定的意義。但20世紀的文學理論擺脫了文學附屬地位的這個角色,在某些階段有了“喧賓奪主”的嫌疑,甚至成為文學研究的中心,數十種批評理論相繼產生,其中一些理論影響了幾代人的批評觀。如何去分析和研究這些理論,也為理論家們所關注,其中,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鏡與燈》中提出的藝術作品的“四因素”分析法,讓文學理論研究有法可循。

(一)“四因素”說艾布拉姆斯把藝術作品(文學作為藝術)分解為四個因素:世界、作品、藝術家、欣賞者,把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作為研究的中心,并關注其與其它三者的關系,都會形成相應的批評理論。文學批評的眾多理論也被他簡單歸為四類:模仿說、實用說、表現說、客觀說。模仿說關注作品和世界的關系,作品反映和模仿世界;表現說關注作品與藝術家(作者)的關系,作品是藝術家本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的表現;客觀說關注作品本身,藝術品就是藝術,不用考慮其它社會、歷史和人文因素;實用說關注作品和讀者的關系,強調作品的接受和被聽眾使用的情況。

(二)詮釋學從施萊爾馬赫研究神學部分的詮釋學,到狄爾泰引入非神學因素,到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的本體論轉向,再到現當代對詮釋對象的界定,詮釋學從一門古老的學說變成了有爭議的焦點。潘德榮教授認為,現代詮釋學主要有三種形態,即三個方向:強調作者原意的詮釋學、強調文本意義的詮釋學和強調讀者所領悟意義的詮釋學,前兩者都屬于認識論的詮釋學,第三種是屬于本體論的詮釋學。潘教授認為,由于譯介原因,中國學界側重于對后者的研究———本體論的詮釋學,在西方卻是對前者的研究占據主導地位[2]。

三、文學理論中詮釋范式的轉移

(一)從認識論到本體論的詮釋轉移認識論的詮釋學認為,詮釋是“解釋”“認識”和“認同”,不管是找出作者的意圖,還是解釋文本的意義,都是屬于認知類的。從詮釋的對象來看,詮釋學源于對宗教教義的解釋,對《圣經》的解讀。對教義的解釋,在同一個教派里有且只能有唯一的解釋,這樣才能讓信眾信服。但在不同教派里,同樣的教義卻會有不同的解釋?!妒ソ洝繁徽J為不僅僅有字面的意思,還有著深刻的、隱喻的、神圣的意義,每一句話都是上帝的旨意,都可能會遇到上帝,因此特別強調閱讀《圣經》且不可亂解的重要性。由于宗教教義的特殊性,詮釋被希望只有唯一正確的詮釋。后來詮釋的對象開始擴大,包括世俗的作品,這些世俗的作品不同于宗教的教義,作者的意圖成為詮釋的主要對象,開始考慮作者作為作品的主人,被認為是意義的給予者,他的背景、信仰、意圖、受到哪些影響、作品如何與社會現實聯系等,成為分析的重點。受索緒爾語言學和俄國形式主義的影響,文學批評關注的對象是語言本身。文本自成一個主體,作者被拋棄,讀者根本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只有文本才是意義生成的起源和決定者。這種認識論的詮釋學預設了有個先于讀者理解之前就存在的意義,也屬于一元論、中心論。到了20個世紀中期,去中心化、去主體、去上帝等成為主流思想,所以這種理論一度遭到批評。而本體論的詮釋學強調在詮釋的過程中,讀者的參與是意義生成的關鍵,沒有讀者,文本就是一堆無人問津的符號,沒有讀者就沒有作品,讀者的解讀才是意義生成的來源。所以,詮釋的對象不再是作者,也不再是文本,而是能夠解讀文本、了解文學傳統、熟悉語言符號的讀者。同時,讀者也正因為閱讀而有了“此在”。

(二)從作者意圖到文本意圖再到讀者意圖的詮釋轉移“四因素”很清楚地表明,文學批評側重其中的任何一個方向,都會有不同的批評理論產生,即有四個范式。同一個范式之下,會有不同的批評理論。類似于自然科學領域的范式轉移,文學的發展、表現手法、技巧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文學理論也經歷著范式的轉移。19世紀前的文學理論主導思想主要關注作品與世界的關系,認為世界和作者是意義的決定因素,如古典主義、啟蒙運動等。19世紀文學理論的主導思想受當時浪漫主義影響,關注作者,認為作者才是意義的決定因素,屬于作者中心論,如浪漫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精神分析的文學批評等。20世紀前半葉,受索緒爾語言學的影響,認為文本才是研究的中心,如形式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符號學、語言學研究等,批評理論所關注的重點是作品/文本本身或者語言本身,是文本中心論。20世紀中期開始出現的接受美學、讀者反映批評理論、心理分析等理論,關注讀者在意義詮釋中的作用,認為讀者是構成意義絕對不可缺少的因素,屬于讀者中心論。

(三)讀者角色轉變體現了文學理論范式的轉移在20世紀之前的文學批評中,讀者基本上都是被忽略的角色,不管是古典主義研究、中世紀的神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強調人性,啟蒙運動強調理性、新古典主義,還是浪漫主義強調詩人和作家的靈感,到了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強調反映世界,這些都沒有強調讀者的作用。但是受眾(讀者)確實也曾經是部分理論考慮的對象,正如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中追溯的實用說的歷史,他認為從古希臘的修辭學考慮對聽眾的說服力,到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關于悲劇的理論和“凈化”說,到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時期強調詩歌最終目的就是娛樂和指導讀者,再到新古典主義關于文學的目的是指導、娛樂和教化等,這些理論都是試圖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正是由于這些實用說批評家的強調,才使文學從關注對世界的模仿到對人性的探究,最后到對讀者接受力的強調;正是由于考慮到讀者,才使作者更加努力地創造出更高質量的作品。但是讀者仍然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20世紀初,西方文化開始反思科學和理性,彌漫著一種對整個文化、思維方式、哲學思考、政治制度、信仰等都產生懷疑的思潮。反對專制、中央集權、中心化等在文學領域的體現,就是反對“作者”這個在過去代表著意義的給予者。俄國的形式主義、英國的實用批評、美國的新批評、法國的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都反對作者中心論。這些理論基本上被認為是文本中心論,因為他們考慮到既然作者是被打倒的對象,帶有主體性,讀者也同樣帶有主體性,只有文本才是客觀的。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以后,因為文本中心論依然預設了一個中心,這些理論被那些關注讀者或者說關注讀者與文本互動的批評理論所取代,出現了讀者反應理論、接受美學等。艾布拉姆斯在解釋讀者反應批評的時候簡單總結了這些理論,認為有三個相同點:第一,這些讀者中心論不再像傳統的理論一樣認為作品是一個已經生成的有意義的作品,而是開始關注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頭腦中的反應和運作;第二,讀者中心論相信閱讀的過程充滿了期待、違背、延遲、滿足、新的期待這些環節;第三,讀者中心論認為對于讀者來說,一個文本根本就不存在一種正確的解讀,文本的意義是讀者的再創造[3]256。

四、結語

西方文學理論的歷史,是西方詮釋范式轉移的歷史,經歷了從認識論的詮釋到本體論的詮釋,歷經了關注作者意圖的詮釋范式到關注文本意圖的范式詮釋,最后到關注讀者意圖的詮釋范式。其中,讀者角色的轉變,正呈現了文學理論詮釋范式的轉移。

參考文獻:

[1]佐佐木力,邱慧.托馬斯•庫恩與科學觀的轉向[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S1):117-122.

[2]潘德榮.詮釋學:理解與誤解[J].天津社會科學,2008(1):32-35.

作者:崔芳芳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一区欧美一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GIF免费|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69成人免费视频|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观|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欧美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老司机天堂影院|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在线中文字幕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喝丰满女医生奶水电影|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日韩黄色片网站|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青青草国产青春综合久久|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日本免费www|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