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舞臺藝術教程試驗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吳彬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附中二胡專業講師
全力建設舞臺藝術表演實踐的基地
建設舞臺藝術表演實踐的基地是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保障。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為加強以舞臺為核心的藝術實踐教學,以營造“校內實踐基地職業環境真實化”為目標,建設了實驗劇場、電影院、音樂廳、小劇場、琴房、演播廳、錄音棚等綜合實驗、實訓場館,制定了“一個環境,一個平臺加七個中心,四個基地”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一個環境”,即營造一個以表演藝術為中心,集相關藝術設計、藝術技術、藝術管理、視覺藝術為一體的真實藝術職業環境;“一個平臺加七個中心”,即一個藝術基礎實訓平臺加上戲劇表演、音樂表演、舞蹈表演、舞臺影視美術設計、舞臺影視聲像技術、文化市場經營與管理、學院附屬中專表演藝術七個實訓中心;“四個基地”,即藝術類高等職業應用人才培養基地,高等、中等表演藝術類師資和文化管理干部培訓基地,藝術研究和相關技術開發應用推廣基地,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和文化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基地。并且,在校外建立78個實踐教學基地,覆蓋了全省各文化行業,包括中小學藝術教學實踐基地、劇團藝術表演實踐基地,娛樂場所和劇場的音響、燈光控制和維修實踐基地、美術音樂舞蹈采風、寫生、創作基地等。通過基地的教學實踐實現“三個融合”,即“教學與舞臺實踐相融合,教學與創作、研究相融合,實踐教學與學生職業素質培育相融合”。
學院將舞臺實踐作為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教學模式,通過作品的排練、演出,激發學生的藝術體驗、藝術感受和藝術創造能力,使學生的專業能力轉變為未來崗位需要的基本素質,最后,向社會展示自己,接受社會的考驗。
著力夯實舞臺藝術表演實踐的基礎
“音樂教育的特殊性,乃是音樂藝術本身的特殊性的一種功能。”隨著音樂教育的發展,高校音樂教育的講臺與舞臺之間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在一定程度上逐漸體現出音樂教育的特殊性。因此,以往的教學模式應進行改革,必須通過發揮琴房效應、展現示范效應、注重習慣效應和體現修養效應,著力夯實舞臺藝術表演實踐的基礎。
1、發揮琴房效應。把琴房當作一個小舞臺,讓學生盡情的在這小舞臺中表現自我,是舞臺實踐的基礎。學生在琴房演唱或演奏時,應注意給學生分析作品,使學生理解作品的含義、充分體會其內涵,并加強基本功訓練,反復練習演奏技巧,突破技術難點。熟能生巧,只有在琴房小舞臺上演奏自如,才能到社會大舞臺上盡情發揮。
2、展現示范效應。“在音樂教學中,同樣一個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師來組織教學,其效果往往大相徑庭。一節優秀的音樂課,從課的設計到課的進行,無不透露出教師的獨創性和個人風格,而這種獨創性和個人風格,在課堂中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實質是教師本人獨特的創造力和審美價值在教學中的體現,是教師將教學規律與獨創性相結合;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獲得音樂美感的過程。”在表演教學中,教師要多示范演奏,把學生帶入音樂的情感當中,展示演奏技巧及樂曲情感的魅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耳音和節奏感覺及靈敏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神”“情”結合的器樂表演能力。
3、注重習慣效應。通過表演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舞臺表演習慣,從身姿到腳步的移動,從手勢到眼神,都是很細致的研究課題。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如果臺下沒有扎實的功底,在臺上的表演就將會措手不及、洋相百出。只有做好臺下的訓練后再進行臺上的藝術表演,才能充分體現自我,從中發現問題而不斷完善,形成臺上臺下的統一體,完成一個音樂表演專業應具備的素質。此外,教師的外因也是要通過內因才起作用的,“師傅領進門,修煉在自身”,只有平時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習慣,舞臺表演才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4、體現修養效應。對于作品的賞析過程還需要器樂演奏者具有厚重的文化藝術修養,在學習和掌握技巧的同時,更應不斷充實自己的美學和音樂歷史知識,造就一種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這是提高音樂作品進行正確賞析的前提,它能幫助器樂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圖,確定音樂的主題,對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還可以加深理解作者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從而使器樂表演者的演奏技巧達到“先會后巧”最終達到“知其神韻’的境界,使我們的器樂學生在器樂表演過程中,用他們自己的能力和最高的演奏水平,來表現出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
精心組織舞臺藝術表演實踐的活動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歷來重視師生各種形式的演出活動,通過校內外基地實踐,下農村、進工廠、入學校、赴社區、上劇院,每年各類演出的總量達400多場次,為了保障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學院還積極探索建立青年實驗藝術團、出臺師生比賽成果獎勵條例等長效機制。為了更好地指導教學和創作相結合,學院專門成立藝術創作委員會。多年來,以“來源于教學,服務于教學”引領創作,融創作于學院的教學實踐,多出各類作品促進教學,持之以恒地積累學院實踐教學劇目,始終是學院創作委員會的中心課題。目前,通過學院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已形成“導演主導型的劇目模式、舞臺綜合表演模式、單個劇目引領模式”三種探索模式。音樂系的專業建設以藝術實踐表演為目標,每學年舉辦教師個人技能展示、師生音樂會,在學院綜合實踐教學劇目《五姑娘》中,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就起到了主力軍作用,該劇在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復合型的。逐步形成學生藝術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集體意識和大局意識,塑造德才兼備的音樂專業人才是新時期高校的辦學目標。相信在各級政府和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師生的全身心投入,隨著音樂專業舞臺藝術表演實踐教學基地日益完善,技藝精益求精,活動形式豐富多彩,一批批綜合素質高的音樂專業人才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