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班級文化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班級作為一個正式群體有自己的發展過程。群體的五階段發展模型指出群體的發展經過了形成、震蕩、規范、執行和解體五個階段。高校班級由于特殊性與一般群體的形成過程稍有不同,班級文化又是伴隨著班級的發展而逐漸形成。這里借鑒群體的五階段發展模型來研究班級的發展進而探索班級文化的形成過程,如圖1所示。
1.1前期交流階段該階段介于學生在知道將來所在學校所在專業甚至所在班級之后與班級正式形成之前的時間段,大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準大學生需要通過對即將生活的新環境的提前了解來減少突然置身新環境中的不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讓處于該階段的準大學生只需簡單的個人信息注冊,就有很大的可能通過社交網絡尋找即將在同一所高校同一個專業甚至是同一班級的同學。如果條件允許,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入學前就可以見面。
1.2班級正式形成階段新生入學后的第一次班會標志著班級的正式形成。班主任與同學們通過這次班會的正式見面與自我介紹相互認識,同時同學們還可以與入學前在社交網絡中就已經認識的同學正式見面。此外,班主任在首次班會上傳達自己的教育理念。
1.3班級制度建立階段雖然在前一個階段班主任就已經對班級制度做出一定的解釋,但是班級制度的正式建立還需要班主任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在班級正式形成后不久,班級成員相互之間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學們迫切希望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班干部。在班干部的選舉過程中,班主任由于全局觀的考慮與主觀因素的影響會傾向選擇人格特質相匹配的同學擔任班委,而同學們出于服務同學與鍛煉能力等因素會自發競選班委。因此班主任的權威與同學們的意愿需做出相應的妥協,由此產生第一屆班干部。班干部協助班主任在學校規章制度的框架下與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制定班級的制度。
1.4相互適應階段在班級制度建立后,班干部將其付諸實施,由此班級進入相互適應階段。該階段與群體發展的五階段模型中的動蕩階段類似。這一階段班級面臨三個主要矛盾:一是在班級發展的目標體系以及各目標之間的優先順序的矛盾;二是班級成員對班干部的期望以及班干部對自身角色的理解上的矛盾;三是班級成員與制度本身的矛盾。
1.5班級文化形成階段矛盾的哲學觀點說明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因此相互適應階段的矛盾不會消失,只會不斷發展或轉化成新的矛盾。當這些矛盾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時,班級文化隨之形成。這時班級成員的目標、行為與意識形態相對一致。
2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引導策略
2.1前期提供正式的網絡交流平臺在互聯網時代,利用好網絡可以帶來諸多便利,準大學生在入學之前會自發地利用社交網絡結識將來的同學。從高校班級文化形成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出發,學校組織相關人員建設“班級社交網絡空間”(如QQ群),給盲目的準大學生提供一個前期交流的正式平臺。關于此類信息在學校網站上,并且動態更新,可以讓絕大多數學生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所在班級,從而加入到自己的“班級社交網絡空間”。這樣的正式的平臺,既有助于準大學生們提前了解班主任、同學甚至任課老師的基本信息,消除或減少準大學生突然置身高校新環境的陌生感與不適應,又可以防止的準大學生或無關人員自發建設“空間”的盲目性與錯誤引導。班主任也可以提前對學生有基本的了解,對同學們進行合理引導,為日后的班干部選拔、活動開展等班級工作提供幫助。
2.2重視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班級制度建立階段,選拔的班干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近期班級工作能否有效開展。班主任應讓班級成員意識到班干部是服務同學的群體,沒有特權。班干部要有為集體服務的精神和熱情,能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團結同學,同時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方面的特長。如果采用完全民主的方式或是班主任專斷的方式都無法選出高素質的符合要求的班干部,班干部的選舉要在班主任與同學之間取得一定的妥協。班干部是班級制度的主要實踐者,他們在如何協調好班級成員之間多元的目標、自身與班級普通成員、普通成員與班級制度之間的關系之間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重視班干部的后期培養,讓他們在思想素質、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上均有突破,讓他們成為溝通學生與老師的橋梁。讓班干部帶動身邊的同學,進而引領班級全體成員,增強班級凝聚力。
2.3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在適應階段,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班干部處理好各方面矛盾的有效方式。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同學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學風建設活動、各類講座、素質拓展活動等滿足了同學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對班干部的期望,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增強班干部的成就感的同時又加深其對自身角色的理解。這些都能幫助班級成員對班級制度的適應,由此逐漸形成的大多數成員認可的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
作者:董宇軒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