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迅猛,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而群眾文化的建設發展對于我國綜合建設以及人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群眾文化作為我國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繁榮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的建設逐漸成為我國建設發展的堅實后盾,同時群眾文化的傳播建設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改革。本文就群眾文化的基本內涵以及特征進行了簡要概述并且就此提出了相應的加強群眾文化傳播的有效措施,希望對我國群眾文化的有效傳播能夠有所幫助。
一、群眾文化的特征
(一)獨特的文化傳遞性群眾文化有其獨特的文化傳遞性,其實,群眾文化是一種介于主流文化和大眾文化中間的文化。我國是一個建設主流文化意識形態社會的國家,而主流文化由于其主體、專業的特質,要大量傳播是需要一定渠道的,群眾文化當然當之無愧。我們都知道,群眾文化具備主流文化所沒有的強烈的親和力,所以,群眾文化的傳播和主流文化的傳播之間形成一種互利互惠的關系,主流文化要靠群眾文化這一獨特渠道的傳播,而在主流文化的傳播過程中,群眾文化也得到了有效的傳播,這種互惠互利的聯系成就了群眾文化獨特的傳遞性。
(二)文化的互補性群眾文化有很強的互補性,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社會的進步,群眾文化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創新,它有與以前大不相同的文化內涵,更適合社會的發展,更有利于人們自身的提升。首先,群眾文化加入了許多方面的多元化元素,我們可以從群眾文化看到社會各方面的思想和靈魂,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很多我們需要的東西,從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其次,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衍變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思想越來越契合,與社會的很多思想都互補互足,使得群眾文化具有強烈的互補性。
(三)強烈的文化傳承性群眾文化有很強烈的文化傳承性,群眾文化的傳播內容囊括了大量中華民族的民間文藝。比如說秧歌、剪紙、燈謎、龍舟、獅燈等,這些民俗直到現在都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群眾文化的傳播,中華民族的民俗民藝一直被流傳保存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并且增強了廣大群眾對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群眾文化的內涵體現了許多中華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它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而這種強烈的文化傳承性是其他文化遠遠無法達到的。
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管理體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管理體系是整個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所有的工作人員就猶如一盤散沙,沒有相應的工作效率,這將會影響到我國群眾文化的傳播。所以,要提高我國群眾文化發展水平,首先就需要完善群眾文化的管理體系,給所有的管理人員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大家的工作步調也會一致。同時,對各個環節有了統一完整的管理體系,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也會進一步地協調各自的工作,為了共同的目標進行協商,同樣會降低群眾文化傳播的難度,提高工作質量,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
(二)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管理人員素質人力資源的完善是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的管理人員大都是單一型的人才,他們只是熟練某種業務,但是,現在多元化的社會需要的是多元型的人才,一個既有管理能力又有協調能力的人才在群眾文化的傳播過程是相當受歡迎的。所以,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單位可以多方面地培養人才。例如:在固定的時間給工作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學到自身原來沒有的技能等,這樣,既能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又能給群眾帶來便利,一人多用,降低人力資源的成本,這也是促進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促進群眾文化和諧發展在進行群眾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市場的協調,以促進群眾文化的和諧發展。首先,我們要懂得利用各種大型活動來宣傳群眾文化,大力支持高層次的團體演出,并且有效建設適合群眾的各種娛樂、健身設施,吸引群眾到此,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群眾文化的傳播。其次,加強群眾文化傳播建設的行業素質建設,加強其管理體系和傳播體系,從而更有利于群眾文化的傳播,為提高群眾的思想素質做出貢獻。
三、結語
總之,群眾文化的傳播對于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所以,作為群眾文化傳播的基層工作者,我們一定要重視群眾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仔細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癥下藥,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順應時代的發展,改革創新群眾文化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加強其管理體系,從而有效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
作者:鄭霞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