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路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間文化是以各地民間特有風土、民情和獨有的“鄉土氣息”所形成,但是由于受客觀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其視野較為狹窄,表現形式較為簡單。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民間文化熱逐漸的興盛起來,其涵蓋的范圍在現代科技技術的輔助下變得越來越廣闊,例如民間歌舞、曲藝、戲曲、皮影、剪紙、繪畫、故事、謠諺、武術等。各種各樣的民間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充分的反映了祖國各地習慣風俗的禮儀、節日文藝活動、民族體育活動、器具、建筑、民居、服飾、飲食等,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同時我也認為這些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健康的思想,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催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高潮。在當前,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面臨著種種挑戰,但也有著更多的機遇,所以,做為我們應該逆流直上,充分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特點,勇敢地承擔起傳承、繁榮群眾文化的歷史重任,既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著眼于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將有著更高的人生追求,有著更好的情感境界的藝術情趣傳遞給人民大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力量。
二、關于如何發展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對策
1.樹立以人為本,大力培養文藝骨干
筆者認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能僅僅只局限于過年過節的時候或者是單獨的活動,必須向著多元化與有深度的方向前進,并且要求群眾文化活動的范圍要廣、形式要新、要有深度有內涵,切忌流于形式。長時間的實踐表明,在群眾文化開展比較好的地區,都是本著以人為本理念進行,在開展活動的時候注意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要想做到上述,必然要需要一定數量的文藝骨干分子帶頭,所以有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民間優秀人才,做好各種培訓班或者邀請省市專業藝術團體專家或退休藝術人員進行講座、授課。總之要廣泛交流,借鑒經驗。
2.打造主陣地,將群眾文化活動網絡化
文化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歷史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的繁榮與充實。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文化需求度得增加,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網絡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老年文化等迅速發展。為了應對文化多元化,打造主陣地,將群眾文化活動網絡化顯得很有必要。我們所講的群眾文化活動網絡化是指形成一個中心點,在中心點周圍又形成一些比較小的中心點,這些中心點最后構成一張網絡,由此形成了所謂的文化活動的網絡化。例如可以形成以社區為中心,鄉鎮以文化站為主陣地,村屯以文化室為基層陣地等,總之就是為了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導向和調控工作,讓群眾文化活動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3.創建群眾文化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品牌作為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的軟實力,是應屆激烈市場經濟競爭的法寶。創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筆者認為首先要重視好品牌精神的建設,因為精神品牌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認同、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這是實現群眾文化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步驟;其次要想方設法的提升好品牌的價值,這要求一方面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要從其身上找到一定的使用價值。品牌的活力在于創新,如果品牌一但創立后而不思進取,一成不變,勢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的喪失地位,最終一潰千里。
正所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群眾文化活動更好的發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方面都要互相配合,各個要素都要取長補短,總之是要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與時俱進。既要從民族的角度出發,用濃厚的地域特色來鞏固好“根本”,又要在“根本”的基礎上不斷的有所發展,適應好經濟社會的需求,這樣才可能讓群眾文化活動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本文作者:陳曦單位:鞍山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