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俗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推動民俗旅游發展是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方式。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民俗旅游大部分具有投資小、風險不大、經營靈活等特點,有利于民眾開發經營,有利于發展城鄉周邊游,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游客來到鄉村欣賞自然風光,吃農家飯、住農家房、體驗農村文化,大大推動了民俗旅游業的發展,也把農民帶上致富之路,有效地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推動民俗旅游發展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城鄉居民增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二)推動民俗旅游發展,有利于促進游客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民俗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承載體,了解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文化,民俗是最好的窗口之一。我國有56個民族,異彩紛呈的民俗旅游正是得益于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各民族的服飾、飲食、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都是民俗旅游的文化因子。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的團結,與民族之間的交流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文化交流是最為重要的。各個民族原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底蘊,然而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眾多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民俗旅游是一種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以其多樣的形式、深刻的內涵而表現出強大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在許多游客中,最需要了解的是文化內涵。特別是對于外國游客來說,中國的民俗文化是神秘的,這種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正是游客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所要想體驗到的。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化是旅游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動力,文化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友善智慧的象征。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推動民俗旅游發展有利于游客了解文明古國的悠久文化,也有利于游客認識和諧文明的新中國。
(三)推動民俗旅游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民俗是一個國家民族在自己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反復出現并代代相傳的生活文化現象。民俗旅游則指主要的民俗旅游資源為客體的旅游,從文化的角度看審美和自娛是旅游的內核。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實無華的外表下,藏著生活的情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正是社會主義文化所要求的精髓。社會主義文化和民族旅游文化所弘揚的精神實質是完全吻合的。這種民族的、時代的文化既有物質的標識、制度的規范,又有具體社會行為,風尚習俗的鮮活體現。簡單來說,提倡宣傳弘揚這種文化,既高雅又實在,推動它的發展,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四)推動民俗旅游發展,有利于促進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建設
民俗旅游的成敗,也和其他旅游活動一樣,關鍵看景區的社會環境是否安全,自然環境是否和諧。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發展旅游必須先保護環境,水更清、天更藍、山更綠是景區開發的第一要素。風景優美,民風淳樸更是發展旅游的先決條件,大凡成功的景區,都以文明、潔凈、衛生、安全取信游人。不難理解,一個地方的民俗旅游搞得紅紅火火,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也必然建設得扎扎實實。
作者:王楠 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