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需要也有所提升,促使工藝美術作品激發民族文化內涵、拓展包容多元文化、提倡弘揚工匠精神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的藝術價值,以求更穩定長遠的發展。本文通過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拓展商品市場服務機制、加強人才梯度培養構建等方面,研究新時期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
一、工藝美術作品內涵
工藝美術就是指民間工藝美術。它的突出表現是開拓創新與藝術的結合,保持審美特性與實用特性,具有雙重性質。工藝美術品既有手工藝特質,又蘊含審美性,不單一局限于手工制作,能夠將實用品藝術化,實現了用與美的有機結合。新時期我國工藝作品應更具有民族文化內涵,才能更加充分地體現工藝美術作品的獨特價值與魅力。
二、新時期工藝美術作品的價值取向
(一)激發民族文化內涵
新時期我國工藝美術的價值取向,首先應從其藝術內涵中深刻領悟,而我國工藝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也是基于民族文化特征而形成的內在氣質。如果在藝術內涵上未能融入我國傳統民族文化,最終也就無法顯示其內在價值。我國多數工藝美術作品中,由于缺乏其特定的文化內涵,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過于單一,因此與其他國家的工藝品雷同,只能弱化我國工藝美術作品的形象魅力,而最終的藝術形象也在無形中喪失殆盡。因此,在工藝美術作品的開發與設計上,對民族文化的奢求,應如同注入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方能在國際市場中獨占鰲頭,贏得尊重與欣賞。
(二)拓展包容多元文化
在國際一體化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工藝美術作品能夠包容、對接、整合、接受多少文化洗禮,決定了工藝美術作品現實價值的呈現方式。而包容多元文化本身與傳統民族文化并不沖突,反而是一種相互滲透互相激勵的過程。如果能夠利用多元文化表達我國工藝品的藝術理念,同樣也是一種民族自信的表現。因此,對于現代工藝美術作品或者商品而言,有效利用傳統民族文化與國際多元文化的整合,將充分體現工藝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高度與理念。
(三)提倡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在創作之初以及后期不斷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價值取向。如果在藝術創作上對工匠精神的領悟并不深刻,其最終結果也是放棄精益求精的生產指標。那么其設計與創作本身也會流于平庸,更加失去了對我國傳統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為此,以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為核心,以多元文化融入為精雕細琢的形象范式,并以工匠精神為創作意念,才能最終鎖定我國工藝美術作品在現實維度的價值取向。
三、新時期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途徑
(一)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
新時期依靠傳統工藝創造批量化的現代生產標準與產量存在一定困境,轉型發展的根本在于產業化的最終形式。如果在工藝美術作品的生產流程中,延續手工作業或者低效能規模生產,都會嚴重影響其設計呈現效果。因此,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全面拓展,是當前促進工藝美術作品批量生產,并保持產量與標準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應當根據現行的發展條件、資金情況、資源利用率等硬性指標評估可以發展產業化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另外,應當極力拓展創意產業對當前工藝美術作品的支持維度,進而突出工藝美術作品從單一化的生產流程,向現代化生產模式變革與轉型。
(二)拓展商品市場服務機制
工藝美術作品是否能夠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其根本要素在于是否能夠對接當代人們的審美視角。而在發展過程中,了解審美需求也需要從完善的市場服務機制著手。其根本發展目標在于設計的商品被市場認可,也是對工藝美術作品、商品、產品的市場化推進。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做好市場服務等同于激發藝術品潛力,同時也是收集市場反饋信息的前提與基礎。為此,在新時期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模式上,必須重視商品市場服務機制的可行性與適應度,進而推動工藝美術作品在當前社會中被高度認可與重視。
(三)加強人才梯度培養
構建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必須得到資金、產業、資源的全面支持,而其中對人才的需求往往高于其他硬性指標。工藝美術作品的設計、生產、推廣都無法脫離人才支撐。因此,在其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必須配備完整的人才梯隊。第一梯隊為設計開發的藝術人才,也是對工藝美術作品原創的最大支持與保證;第二梯隊為市場開發人員,工藝美術作品的使用、體驗、需求是團隊的核心發展要素;第三梯隊為量化生產指標的技術人才,在這一梯隊中,應當建立審核機制、評估體系、量化標準,進而維護當前的生產工藝指標,并衡量其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培養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相對而言,比硬性指標更加難以追求,為此繼續擴大資金投入、保留人才,這也是新時期我國工藝美術的轉型發展重點。
作者:管弦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