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教育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為重點進行闡述,以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為主要依據,從缺少高效的教育方式、授課形式滯后性較強、實踐能力培養力度缺失到樹立多元化的音樂教育理念、優化音樂教育課程以及提高教師綜合素養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能很好提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效率。
關鍵詞:多元化;音樂教育;高校音樂教學
引言
在現階段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音樂教育中合理應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其不僅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基本條件,還是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水平與質量的關鍵點。因此,相關方面應給予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應用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將其存在的作用和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以期高校音樂教育的效率能夠提升到新高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具體如下:
1多元化教育分析
對于促進多種文化和諧發展來講,形成多元文化十分重要,它對各領域文化的穩定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對教育這個領域來講更是至關重要。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曾這樣說過:“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因為教育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全面發展和多元化發展勢在必行。世界各國的文化是多元的,因為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生存的環境不同,他們的語言不同,所習得的傳統和習俗不同,所以在此基礎形成的文化也就各不相同。多元化教育不單單是我國政治與經濟以及多元文化的延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推動教育領域發展的客觀實際要求。而對于多元化教育的含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一些教育家認為多元化教育是為構建使不同文化、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受教育時可以做到和諧共處的關系,此種定義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是強調利用多元化教育可以讓多個個體融進教育之中且和平共處不出現矛盾。
2高校音樂教育現狀
現階段,高校音樂教育還存在些許問題,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缺少高效的教育方式、授課形式滯后性較強、實踐能力培養力度缺失等,具體闡述如下:
2.1缺少高效的教育方式
目前,應該說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還未得到相關部門及人員的高度重視,而以往的音樂教學無論是形式還是方法都有些過于刻板并且單一。音樂教師的教學實踐需以理論結合實踐為中心,但有些基于填鴨式和滿堂灌的音樂教學模式依舊存在于教學課堂之中,這便致使學生缺少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主動性與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會讓一些學生喪失掉音樂學習的熱情。
2.2授課形式滯后性較強
現階段,高校音樂授課形式以大班授課為主,因為大班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多,每個學生音樂的學習程度以及自身的基礎水平都不同,對音樂的熱情及學習興趣也存在諸多差異,大班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對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的發展卻十分不利,甚至還會影響到音樂人才的進一步培養。對于此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應促使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有時可以讓學生通過音樂討論和音樂話劇等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教育方式在課堂上的創新使用。
2.3實踐能力培養力度缺失
現如今,我國的教育方式只限于理論教學。從我國高校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教學現狀來看,除去技能技法等專業課程的特殊教授方法,諸多理論課程包括專業理論課大多都是滿堂灌,單純地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設置的相關課程,無法實現學生整體音樂學習水平較高的目標,對學生良好音樂技能的培養所起到的作用不夠明顯。實際上,音樂藝術源于實踐,只有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展開實踐,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并學好相關的音樂知識。用簡單有趣的方法也能夠激發其求知欲,對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會有很好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音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進行多角度學習、分析的能力。
3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樹立多元化的音樂教育理念、優化音樂教育課程、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等幾個方面,具體闡述如下:
3.1樹立多元化的音樂教育理念
中國民族音樂的種類十分豐富,我們應該開展本土音樂文化的特色教育。21世紀,我國各個高校逐漸意識到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盡管給予了一定的關注,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并非是目前整個教育資源分配不當所致,也并非缺少各方面的重視,而是更應該加強宏觀的導向和民族音樂教育的理念,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教育和研究。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引入的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和音樂表演形式較多,其中包含聲樂技巧及編曲等,皆以西方音樂為范本、為中心,在此發展過程中,導致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漸漸弱化,一方面忽略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另一面對少數民族音樂缺少重視,此種局面嚴重影響了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致使本民族音樂文化流失,這種教學模式使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陷入尷尬的局面。基于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樹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意識到只有以本民族音樂為中心,才能實現多民族音樂文化的統一發展,滿足現代化音樂教學的多元化需求,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的水平。
3.2優化音樂教育課程
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單獨設立更多的課程教學環節,如果設計太多,那么此種繁雜性勢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會因此而疲憊不堪,教學效果也很難得到保障。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需將多個國家的音樂融合到一起,將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精華,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在音樂課程中能更好地掌握世界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知識。但教師也不能盲目無序地去整合,需要確保音樂文化的系統性與多元化。形式上的多樣化是文化多元性的一個淺層表現,決定文化形式多樣化的是文化多元化的內容。音樂文化的系統性指的是教學為一個系統,需將教材、學生以及教師等結合到一起;音樂文化的多元化就是把多種音樂內容整合到一起,杜絕內容單一,開展多元化教學,使教學目的完成得更好。
3.3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和價值毋庸置疑,其在教學環節中具有授業解惑的指導作用,并且要以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為此,高校音樂教育的有序開展要與教師的課堂講解、教師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緊密相連,教師的專業能力與道德素養是需要不斷提高的,如此才能控制好上課的節奏。倡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而非填鴨式強灌教學,應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養成搜集和處理信息和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上課聽講、下課遺忘,課下不進行舊知識的鞏固、擴展和新知識的預習,要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方面的能力。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形式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問題的解決,將知識和問題分解,逐一各個突破,這樣會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認識和掌握多元化音樂相關的知識。
4結語
對于高校音樂教育來講,加強多元化音樂教育勢在必行,開展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努力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提高自身音樂教育水平的根本所在。它不僅同高校學生的音樂水平有關,還同高校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莫大的聯系。因此,高校音樂教師需加大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力度,充分發揮它的價值,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出更多優質的音樂人才,也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良好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曉晶.多元文化視野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研究——評《音樂教育概論》[J].高教探索,2019(03):136.
[2]郝宏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9(06):52.
[3]張美瑩,于萍.探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8+10.
[4]賴李佳,饒旭琦.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8(18):166.
作者:商文嬌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