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人文養成的傳統文化論文范文

人文養成的傳統文化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養成的傳統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文養成的傳統文化論文

1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大學生人文養成的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點,有利于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人格的自我完善、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愛國情操和感恩意識的培養,也是弘揚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

1.1傳遞人文知識,豐富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當代的大學生處于一個科技突飛猛進、重工具理性輕人文理性的時代,科學知識日新月異并利用新媒介迅速傳播,而需要人沉潛才可以掌握、需要主體去認真體悟的人文知識則處于式微境況。大學生除了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為成才做好準備以外,也需要儲備豐富的人文知識,為提高個人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從而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做好鋪墊。傳統文化經過歷代的沉淀,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知識。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古圣先賢的論著、主要內容、歷史作用、感人故事都可以作為一種人文知識擴大大學生的視野,積淀大學生的人文內涵。傳統文化涉及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人文領域,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切入口。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把高校作為大學生人文養成的主陣地,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傳統文化的經典,如《論語》、《孝經》、《二十四孝》、《弟子規》等,組織專題講座、觀看傳統文化視頻、板報、舉辦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漢服成人禮等主題活動,可以使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擴充其人文知識。經過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中的有關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的主要內涵、日常生活中的倫理規范、新舊媒體的傳統文化宣傳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形成比較直觀的認知,為今后滲透于自己的思想意識進而轉化為行動做好鋪墊。

1.2重視情感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個體主體自覺的事實與應然追求,決定了現代道德教育具體方法上必然是尊重人的主體性的、切入個體心性世界的、能激發個體心靈情感共鳴的教育方法[3]。傳統文化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直指大學生的內心深處,關注大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和信念,通過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血緣親情引導大學生對父母要知恩報恩,培養其感恩意識。在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大學生的情感需求,積極引導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各種媒介激發大學生對父母的真情實感,感念體會父母親養育自己之不易,最終使其確立感恩的意識,在大學學習期間積極完善自身以讓父母放心,今后孝敬父母、成就事業以讓父母安心,對周圍的人和物常懷感恩之心,善待生活以讓父母舒心。從而把感恩報恩由個體擴大到社會群體。

1.3構建代際和諧,提高大學生的交往能力在目前高校中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現象,禮儀失范嚴重,這也影響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學生的禮儀教育缺失,學生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對于什么是日常生活中言談舉止的尺度沒有明確的認識,不能把內在的修養體現于外。歸根到底就是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席和學校教育的不足。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究其根源與父母的溝通就出現了問題。《論語•為政》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果沒有尊敬之心,贍養父母就和養犬馬沒有區別了,可見對于父母的恭敬心多么重要。“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弟子規》),對于犯錯的父母,要和顏悅色、柔聲細語地耐心勸導,如果當時沒效果,等父母心情好了抓住時機再次規勸。要有耐心有禮有節地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簡單粗暴只能適得其反。與父母的溝通尚且如此,與同學的交往更是需要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輔助一定的策略,以便培養和諧融洽的關系。“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弟子規》),謙虛禮讓、長幼有序,年長者得到尊重,社會尊老敬老的純樸和諧的風氣才能自然形成。我們可以看到公交車有很多年輕人心安理得地坐著老幼病殘專座,而對站在旁邊的老人熟視無睹。“稱尊長,勿呼名”(《弟子規》),稱呼尊長,不能直接叫他們的名字,這是對長輩的尊重,直呼其名則顯輕薄。現在大學生面對面稱呼老師、父母姓名已不少見,更何況在老師、父母不在場的情境下。舉止得體,用語文明,具有良好的禮儀風度,這樣的大學生必然更容易融入集體,成為其他人所樂于交往的對象。

1.4推崇人生價值,塑造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人能在家庭中為孝子,亦即可以在社會中為仁人,而參與有普遍性之文化生活。傳統文化教育,重視每一個學生個體,體現著人文關懷,弘揚傳統美德,立足當展的實際情況,倡導作為人類一分子的應盡的普遍義務和擔當的應有責任[4]。“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儒家把關愛親人、侍奉雙親作為修身的一項重要功課,而侍奉親人就需要了解人性,了解人性就需要明白天理規律,正體現了人的主體地位。“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儒家由親愛親人而推己及人,由人到物,蘊含著人性的光輝,彰顯著人生的價值。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傳統文化教育有內在的契合之處。通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提升大學生的愛國情感。

3弘揚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成效顯著

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成人成才。筆者所在院系開展的歷時一年的弘揚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是立足傳統文化的高校學生成人成才教育實踐,以事實證明了其有效性。通過探尋家鄉特色,培育了學生家國情懷,提升了學生對家鄉、國家的自豪感。在引導學生品讀中華經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文化創新意識,增強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以文藝形式展現道德的力量,文化展演、漢服成人禮等活動熏陶培育了學生優雅風度、孝親愛國的意識。通過舉辦傳統文化主題講座,使學生更一步明白了儒家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旨趣,夯實學生做人的道德基礎,學會了人際交往中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各班級舉辦弘揚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班會,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更深的認識。多層次志愿服務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由內化到外化,培養了學生善待他人、關懷社會的奉獻精神。

3結語

缺乏人文素養必然導致嚴重后果,正如湯一介先生所說,社會冷漠,心靈孤寂,人與人之間心靈上有隔膜,在日常生活中互不理解甚至仇視,這樣發展下去終將導致人類社會的瓦解[5]。人文養成需要人文教育,而傳統文化教育恰是借鑒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過程中的一種實踐。高校可以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地繼承與創造性地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為大學生的人文養成提供助力,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補充能量。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家庭教育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作者:劉朝閣毛鳳萍 單位:唐山學院經濟管理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1久久打屁股调教网站|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欧美日韩精彩视频| 娃娃脸中文字幕1080p| 亚洲成aⅴ人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www.99re99|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黄色aaa毛片| 国产精品19p| 777奇米影视四色永久| 大胸妈妈的朋友|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边摸边揉边做视频| 向日葵app下载观看免费| 18观看免费永久视频| 处女的诱惑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看又爽又黄禁片视频1000| 怡红院成人影院|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 日本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最近最新的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