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應急保障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提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已采用電子化業務系統代替手工處理,業務系統發生故障,將帶來很大的危害性和影響度。本文對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故障類型、原因、特點,以及商業銀行應如何建立、組織、實施業務應急保障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業務應急保障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商業銀行業務營運模式已經由手工處理轉變為電子處理,各家銀行都根據本行實際情況建立了電子化業務系統。業務系統的電子化造成銀行過分依賴電子設備和技術,一旦設備或程序發生故障,很難采用恢復手工處理用以代替的方式,因此必然影響銀行業務處理。鑒于此,商業銀行必須制訂業務應急保障策略,以便在發生突發故障時,能夠及時啟動預案保障業務應急處理。
一、商業銀行業務系統營運模式
商業銀行業務系統的營運模式按數據集中的程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分散模式,一種是集中模式。
(一)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是指商業銀行各家分行的業務系統相互獨立,業務數據的處理分散在分行,并由各家分行自行管理。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業務系統獨立、數據處理分散,分行間業務處理的差異化較大。這種模式由于業務系統相互獨立,點狀分布,突發故障的影響范圍較小,不會造成大面積癱瘓,因此商業銀行對突發故障的風險可控性較強。
(二)集中模式
集中模式又可細分為統一集中模式和區域集中模式,是指商業銀行業務系統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或區域中心,由總行或區域中心集中管理。各家分行沒有獨立的業務系統,全部使用集中業務系統的終端進行業務處理。集中模式業務系統的諸多優勢克服了分散模式業務的弊端,隨著風險防控技術和方法的日臻完善,這種模式的采用也越來成為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其后臺處理集中,業務終端網狀分布,系統架構為“金字塔”型,故障的發生往往會造成大面積癱瘓,商業銀行業務應急保障策略的制訂也凸顯重要。
二、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應急保障策略類型
分散模式業務系統由于其故障發生的影響范圍較小,應急保障的實施也比較簡單,同時也可借鑒集中模式業務系統應急保障策略的部分內容,在此不作贅述。本文著重探討集中模式業務系統的應急保障策略。集中模式業務系統一般為“金字塔”型架構,其架構為總行(或區域中心)、分行、網點三層。總行(或區域中心)為后臺,是業務系統的主機;分行為中臺,是業務系統的前置服務器,橋接網點與總行的業務處理;網點為前臺,是業務系統的操作終端。“塔尖”為總行(或區域中心)主機,“塔身”為分行前置服務器,“塔基”為網點終端。基于此種結構,商業銀行應根據不同故障類型建立相應的應急保障策略。
(一)設備故障的應急保障策略
設備故障是指主機、前置服務器、終端等硬件設備由于設備自身原因或其他外部因素而損壞,業務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導致商業銀行無法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情況。設備故障的影響范圍各有不同,主機故障影響范圍最大,前置服務器次之,終端再次之。由于設備故障(尤其是主機設備故障)很容易導致業務數據的損壞或丟失,因此其風險度和危害性非常大。對于設備故障,商業銀行應建立備機策略。所謂備機策略,是指為主機、前置服務器、終端等設備設立備用設備,一旦設備發生故障,即可及時切換至備機進行業務處理。
對于主機設備,商業銀行應建立異地備機策略。所謂異地備機策略是指在主機生產設備所在城市以外的地方設立備用主機設備,以此來防范外部因素導致的設備故障。在建立異地備機中心后,商業銀行應將主機備用設備視同生產主機設備一樣進行日常維護和升級變更,同時應將業務數據實時備份至備用設備,保證主機備用設備上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
對于前置服務器設備,商業銀行可采用總行集中設立前置服務器備用設備的的備機策略。此策略即可滿足分行前置服務器發生故障時的應急保障,又可避免分行各自設立備機設備的重復投入。同時,前置服務器備用設備由總行統一管理和維護,又可減少分行對設備維護的人力成本。
對于終端設備,其故障影響范圍很小,商業銀行應做好終端設備庫存量的匡算和技術支持,在終端發生故障時能夠盡快修復或更換,保證柜面的金融服務。
(二)通訊故障的應急保障策略
通訊故障也稱網絡故障,是指由于網絡異常而導致業務系統通訊中斷,業務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集中模式業務系統架構為總行、分行、網點三層分布,通訊故障的發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總行與分行之間的通訊故障;另一種是分行與網點之間的通訊故障。前者的影響范圍要大于后者。
通訊故障會導致網點無法使用業務系統為客戶進行業務處理,但對業務數據的損壞或丟失沒有影響。由于通訊故障的恢復時間取決于網絡修復的快慢,此不確定性因素往往會造成較長時間無法對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對通訊故障的應急保障應采用應急支付策略,保證對客戶的緊急支付。所謂應急支付策略,是指商業銀行業務系統在無法正常運行時,采用特殊方式為客戶提供緊急現金支付和憑證掛失等服務。由于應急支付無法正常操作業務系統,對客戶密碼等信息也無法進行核對,因此存在較大的資金風險。商業銀行采用應急支付策略,必須制訂完善的應急支付制度,規范應急支付行為,有效防控應急支付操作風險。
應急支付是為客戶提供緊急服務,因此商業銀行應盡量縮小應急支付的業務范圍。對于商業銀行的柜面服務,緊急支付的壓力往往來自個人客戶,對公客戶緊急支付的要求較個人客戶要低一些,因此建議商業銀行應急支付的業務范圍以個人客戶為主。
(三)系統故障的應急保障策略
系統故障是指業務系統主機程序出錯或數據量壓力瞬時過大而導致業務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或部分業務無法處理的情況。系統故障發生后的影響范圍一般為全行或較大范圍內的分行。系統故障一般與分行前置服務器和網點終端無關。
業務系統如因系統程序故障而導致所有業務無法處理時,商業銀行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設備故障或通訊故障的應急保障策略,啟動備機切換方案或應急支付方案。如因系統故障導致業務系統部分業務無法正常處理時,商業銀行可采用分級保障策略。所謂分級保障策略,是指商業銀行根據業務種類的性質和分行所在地對客戶影響度等因素,對業務和分行進行重要度分級。對重要度高的業務和分行,應重點保障,故障排查和系統恢復都應優先于其他業務和分行。分級保障策略可有效降低對業務處理的影響,減小故障對客戶服務的波及面。
三、商業銀行業務系統應急保障策略的組織和實施
基于業務系統故障的特點,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應急保障組織體系,提高突發故障處置響應與協調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突發故障的發生和減少突發故障造成的損失。
(一)建立完善的應急保障組織體系
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業務系統故障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機制,合理調配人員力量。要明確日常應急管理的指揮機構、辦事機構及其職責,健全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責任制,努力構建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各司其職、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組織體系。
商業銀行應針對業務系統故障的類型和特點,制訂完善的業務應急預案,預案的內容應包括:業務應急保障的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分工、預防與預警指標控制與措施、應急響應與處置安排、后期處置要求,以及應急管理保障措施等內容。
(二)加強應急保障動態管理
由于業務系統故障的發生有不可預期性,商業銀行應加強業務應急預案的動態管理。商業銀行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和社會環境情況,有計劃地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及時對演練情況進行評估,對預案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專家進行研究與完善,不斷檢驗預案編制的完備性、應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并適時對各類應急預案進行調整、完善,使之更貼近實際,更具操作性,以滿足今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
(三)健全業務系統故障處置后評估機制
商業銀行要建立業務系統故障處置后評估機制,及時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分析與總結,客觀分析和評價業務系統故障的發生原因、處置過程、處置結果及損失情況,主動查找存在的不足,科學評估預案及其執行情況,系統思考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