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鐵路輔業改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關系國計民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神圣使命。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深化鐵路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此項改革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由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企業的性質將發生改變,國家對鐵路行業相關的一些稅收優惠作為分離出來的輔業單位不再享受;隨之又將與主業建立市場化運作關系,由無償轉為有償,必將對分離出的輔業增加一系列涉稅問題。因此,稅收籌劃就成為納稅人理財或者經營管理整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稅收籌劃又稱為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履行法律義務的前提下,運用稅法賦予的權利,通過企業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節約納稅的一種方法和手段。稅收籌劃不同于偷稅、漏稅,而是以稅法為依據,做出繳納稅負最低的選擇。稅收籌劃的目的是在法定范圍內最大限度減少自身的納稅成本,謀求最大的節稅收益。稅收籌劃的基礎源于企業所執行的會計政策。
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所執行的會計政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強制性會計政策;另一類就是可以選擇的會計政策。由于這些可選擇的會計政策以及會計實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就為稅收籌劃提供了可執行的空間。下面,就輔業企業經常涉及到的幾種可選擇的會計政策進行一下稅收籌劃。
一、存貨計價方法的稅收籌劃
當材料價格不斷下降,宜采用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達到“節稅”目的:而當物價上下波動時,企業則應選擇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可以避免因銷費成本的波動,而影響各期利潤的均衡性,進而造成企業各期應納所得稅額上下波動,增加企業安排資金的難度。特別是當應納所得稅額較大,企業未有足夠的現金時,可能會影響企業的其他經濟活功,有的甚至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收籌劃
固定資產折舊是繳納所得稅前準予扣除的項目。因此,折舊或攤銷額越大,應納稅所得額就越少。按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攤到各期生產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成本也不同。因此,折舊的計算和提取必將影響到成本的大小,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水平。最終影響企業的稅負輕重。由于在折舊方法上存有差異,這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
1、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則宜選擇加速折舊法對企業較為有利。這主要是因為采用加速折舊法,使得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則提取的折舊較少。這樣就可以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相當于企業在開始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2、加果存在通貨膨脹,則企業按歷史成本所收回的資金的實際購買力將大大貶值,無法按現行的市價進行固定資產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既可以使企業縮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業的折舊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折舊成本,取得延緩納稅的好處,從而相對增加企業的投資收益。可見,通貨膨脹的存在對企業并非總是不利的,企業可以通過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選擇有效地利用通貨膨脹,使企業獲得“節稅”效應。
3、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根據周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這樣企業便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以此來達到節稅及企業的其他理財目的。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創辦初期且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時,企業可以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入成本,從而獲得節稅的好處。而對一般性企業,即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三、長期投資核算方法選擇中的稅收籌劃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長期投資,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在會計政策選擇中,仍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如果被投資企業先盈利后虧損則選用成本法。而先虧損后盈利則選用權益法。盡管兩種方法納稅數額相同,但納稅時間的不同可以為企業獲得貨幣的時間價值。權益法下遞延利潤的做法相當于企業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對于稅收籌劃,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中還表現在很多方面,每一位理性的納稅人都會尋求節約稅收成本,追求經濟財富最大化,這也是輔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具備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