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保險發展進度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保險的經營對象是千家萬戶的農民,而農民的居住地大多是在偏遠的農村,營業網點少、網絡信息設備老化、專業人才缺失使得保險公司在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時,有點力不從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自身的發展。第三,農業保險發展不平衡。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且地理環境多種多樣,不同地區間由于自然條件的不同,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同,農民的參保意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第四,巨災風險轉移機制尚待完善。因大面積干旱、暴雨、臺風、海嘯等引發的巨災風險要遠大于一般風險。在國外,保險公司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會以再保險或建立巨災基金的方式分散風險、彌補損失?,F階段,我省的巨災風險轉移機制還不完善,商業性保險公司只是每年在其營業利潤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巨災風險基金,資金籌資渠道相對單一,同時,農業保險的再保險業務發展緩慢,再保險的規模很小。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巨災,政府部門與保險公司承擔的賠付壓力會驟然增加,一時難以應對。因此,我省應盡快完善巨災風險的轉移機制,保障農業保險的穩定持續發展。
完善山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快制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地方法規。我國農業保險立法的缺失,使得國內所有關于農業保險的改革措施都沒有依據,政府機構、保險公司、農民三方的主體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各自的行為缺乏法律的約束與監督。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和國內試點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山東省應加快推進農業保險的法制化建設。
2.建立各方參與的有效利益銜接機制。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實施與開展,涉及到政府多個部門、企業以及農戶個人,要協調好每個主體的實際利益,單靠某一個職能部門很難勝任。比如,農業保險的發展規劃,需要對相關資料和技術進行研究和積累;農業保險的定損理賠,需要運用多種學科的綜合知識;農業保險的防災防損更要許多部門互相協調才能完成,所以在各個主題之間,應建立一個有效的銜接機制,實現資源與利益的共享。
3.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機制。農業保險的有關理論表明農業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國外發達國家的實踐也無一例外的采取了各種形式的政府支持,而政府扶持農業保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進行補貼,我省在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過程中也進行了財政補貼,補貼對象為參保農民和保險機構。但我省的財政資金是有限的,在財政補貼制度上,還應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突出重點進行補貼;第二,施行差別的補貼標準;第三,建立多渠道補貼資金籌集機制。
4.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優惠力度。稅收是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國家利用稅收來規范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國民收入的分配更加均衡合理。稅收在農業保險領域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從國外許多國家的發展情況看,政府在提供保費補貼的同時,對農業保險的經營機構提供稅收優惠,甚至是免征一切稅費。這種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減少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增加收益,擴大行業規模。
5.建立完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如何防范農業生產的巨災風險,是保險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巨災風險往往會造成巨大財政損失和重大人員傷亡,國外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從現有的經驗來看,比較通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建立巨災風險基金,一是實行農業保險的再保險。
6.強化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的監督管理。隨著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財政補貼資金的規模越來越大,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持續增長,在執行好農業保險政策的同時,要不斷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監督監管,同時做好對保費收入的增值保值,充分發揮各項農業保險資金的使用效益。
7.加大農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加大,交通、水利、農田林網等條件的改善,有效地保護了我國的農業生產,提高了農產品產量。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的“保護傘”,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其基礎的配套設施也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結語
第一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山東省發展農業生產的必然選擇。山東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同時又是受災比較嚴重的省份,頻發的自然災害,給我省的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和巨大損失。第二是山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在試點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保險范圍相對較小,保險責任與農民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個別險種保險責任認定比較困難。第三是完善山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一要盡快出臺政策性農業保險地方法規,明確各行為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二要成立農業保險管理的管理機構,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提高運行效率等。
作者:丁莉單位: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