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保險的困境與產品選擇研討范文

農業保險的困境與產品選擇研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保險的困境與產品選擇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保險的困境與產品選擇研討

兩難困境存在的內在機制

既然說農業保險的發展往往陷入兩難困境,那么,我們首先要探尋造成這一困境的內在機制是什么。一方面,由農業風險的特殊性決定的農業保險業務的特殊性,使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系統性風險非常高(Skees,1999),從而造成農業保險業務的運行成本也非常高。另一方面,小農特性決定了其對農業保險這種相對成本較高的風險管理手段的需求不足。簡言之,兩難困境也就是“高成本”和“小農戶”之間的矛盾問題。農業保險的成本用下面的標準的成本方程來分解。保險費=預期年損失+費用附加+資金成本(BeleteandMahul,2007)下面詳細分析小農特性是如何影響成本方程中的成本要素(主要是費用附加和資金成本)。

(一)預期年損失

農作物自然風險和農業實踐的特殊復雜性,使得農業風險的預期年損失比起一般的財產保險的預期損失要大。在當今世界上,人類規避和控制農業自然風險的能力相當有限,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不科學,導致農業生產環境和條件在某種程度上在惡化,這種惡化狀態在某些地區更加突出。因此,農業保險標的,特別是農林作物標的,至少在像現階段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其生產風險有增大的趨勢(裴光、庹國柱,2009)。農業風險的特殊性還體現在:第一,農作物保險損失的確定非常復雜,需要高技術。一般財產險的賠款是根據災前財產的價值計算的。農業保險的標的都是有生命的,標的價值在不斷變化,賠款要根據災害發生時的標的價值計算,而此時作物往往還未成熟,要確定它的價值即未來最終收獲量是很困難的。對于特定風險保險,還要進一步確定標的物遭受約定風險前是否遭受到其他災害的損失,若是,則要剔除這種損失。準確計算不同災害在不同時期對未來收獲量的影響程度,其技術要求更為復雜。第二,農業災害損失在年際間差異很大,純費率要以長期的平均損失率為基礎。但農村的原始記錄極不完整,長時期準確、可導的收獲量和損失量資料難以搜集,耕地占有資料也極不可信,這就給農險費率的精確制定帶來困難。第三,各地的農業實踐千差萬別,適當的保險責任難以確定。農業實踐的形成、發展不僅受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還受諸多經濟、社會條件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農業保險責任應反映不同的生產力水平和風險狀況(庹國柱、丁少群,1994)。第四,農產品的鮮活性特點使農業保險事故現場易滅失,對農業保險索賠時效和勘查時機提出較高要求,而標的的生命性和價值的逐步孕育性特點又決定了其對市場信號反應滯后,結果使農業保險風險損失相對比較嚴重。

另外,農業風險的系統性特點導致其成本的進一步加大。在保險中,系統性風險是指影響所有保險參與者、使被保險人之間的表現產生相關性的因素。在農業中,系統性風險主要表現為區域性同類氣候,如大面積的干早、洪水等。農業系統性風險破壞了農業保險人在投保人之間、農作物之間或者地區間分散風險的能力,阻礙了保險基本功能2的發揮。農業保險人對系統性風險需要保持充分的儲備金,用以彌補巨額損失,這又使保險的成本進一步提高。

(二)費用附加

非壽險保費的構成中除了純保費外還應包括費用附加。農業保險作為一類特殊的財產保險,其費用附加的部分在小型農業結構和多重險產品條件下變得尤為復雜。

1、信息成本。

對于任何的農業保險項目來說,數據和信息是關鍵因素。進行風險評估需要高質量的數據,對潛在的投保人進行風險分類也需要高質量的數據。保險人試圖對潛在的投保人按照其風險敞口進行分類,并對農業生產風險較大的個體索取更高的保費。這樣的分類要求有關潛在投保人的風險敞口的信息。為了理解為什么這一點很重要,假設保險人不能精確地對潛在投保人按照他們的風險敞口進行分類,那么,因錯誤歸類而受益的人將傾向于購買更多的保險,那些因錯誤歸類而遭受損害的人將傾向于較少購買保險。然后,保險購買人的集合由因錯誤歸類而獲益的人不成比例地組成。結果,保險人將支付高于預期的賠付。高水平的賠付將引起保險人在隨后的年份中提高保費。但是,只有那些因錯誤歸類而獲益很高的人才會購買費率很高的保險,這種現象稱為“逆向選擇”。這一問題最終會摧毀一個保險市場,只有在有了更多的和更好的信息用以風險分類時這一問題才得以糾正。如果沒有風險分類,投保人會被索取統一費率,嚴重的逆向選擇問題總會發生。通常情況下,對農場一級的風險進行分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有關農場一級的產量或損失數據無法獲得。關于一個區域的全面的氣象數據和農作物產量的全面的數據也很難獲取,除非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系統的組織和歸檔。沒有這些數據,保險人很難確定哪一種農作物或地區相對來說損失概率更大。因而,農業保險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非常嚴重,糾正逆向選擇的信息成本也會非常高。

2、監督成本。

購買保險的行為中,道德風險不可避免。農業保險市場當中的道德風險既可以表現為減少灌溉或減少殺蟲劑的使用,也可以表現為企圖故意欺騙保險人和獲得比實際更多的賠付。保險人試圖通過產品的設計(包括免賠額和共同保險)來部分地控制道德風險。這些設計確保保單持有人通過分擔損失,減少其進行冒險行為的可能性。保險人也試圖監督保單持有人的行為,確保他們使用最好的管理措施,并且沒有進行保單明確禁止的生產行為。

3、展業成本。

保險展業對于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而言,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是進行下一階段承保工作的重要基礎。然而,我國農村地區的客觀條件制約了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導致了其展業成本明顯高于其他保險業務的展業成本。首先,我國農村地區的人口和財產布局較為分散,保單平均的保費低,從而使保險公司的展業成本比相對布局集中的城市要高。在沒有有效的營銷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情況下,展業人員缺乏積極性,尤其是直接展業方法,在公司人手有限、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更不適合農村地區點多面廣、單項保險財產價值低的特點。其次,農民的保險意識不強,很多農民和地方官員還將農業保險與“亂收費”、“增加農民負擔”等同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展業人員必須到偏遠的農村地區,向農戶解釋保險條款、簽售合同、最后收取保費,展業的費用就會相當高。

4、承保成本。

承保環節是農業保險業務經營的“入口”,承保質量直接影響理賠環節,影響農業保險業務全流程風險管控。一方面,農業保險業務在承保前要求采集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標的等相關要素的信息。這說明,當農戶數量眾多時,承保工作的成本將顯著增加。另一方面,農業保險承保時還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并嚴格按照條款規定投保條件確定保險標的及投保人資質,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予承保。理想的風險分類應該是就保單持有人來做的。但是,這樣做的成本是無法承受的。對于農業保險而言,風險分類至少反映不同作物、不同地區、不同生產實踐(如灌溉而不是非灌溉生產)和不同土壤類型在風險上的差別,如果所有的生產者在相同的保費率水平上得到了保障,那么逆向選擇就必定會發生。在農戶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對農戶一級的風險敞口進行分類是成本高昂的,以至于無法獲得這些重要的數據。說明存在眾多小規模農戶的情況下,農業保險的承保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5、理賠成本。

當被保險人發生約定損失事件時,保險人必須對損失的大小進行計算,目的在于確定對保單持有人的賠付數量。對于傳統的農作物保險產品來說,這要求一個訓練有素的理賠師到現場確定是否由于責任風險而導致了損失的發生,如果是,估計產量損失的大小。因此,損失核算必須針對每一個投保的田地來進行,損失核定的成本會隨著小型農戶投保人比例的增加而顯著增加。

(三)資金成本

絕大部分農業保險3非常容易受空間上協變風險———如干旱或極端溫度的影響。這說明在任一個給定年份,賠付相對于所收集的保費而言要高很多。這就要求保險人必須可以利用大量的準備金支付意外的巨大的賠付。完全的風險評估必須提供投保人的損失率大小的某種跡象,這通常指可能的最大損失率。損失率越大,保險人就越有必要獲得及時的資金來源。當保險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管理時,要求有證據證明保險人有獲得或有資本的充足的能力。一些必要的資本可能來自于保險人累積的準備金。但是,稅收和監管結構使保險人對積累大量準備金變得成本抑制。這樣,大部分保險人購買再保險來獲得或有資本。損失率越大,保險人獲得充足或有資本的成本也越高。總之,風險成本、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或有資本等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了農業保險高昂的經營成本。此外,信息、監督、損失核算、交通和管理成本通常和保單的數量成正比,而不會隨保單數額的大小發生很大變化。因此,提供多重險保險給小型農戶的成本會更高。為了彌補這些成本,保險人必須索取較高的保費,而他們設定的保費通常超過了小農愿意和能夠支付的保費水平。

破解兩難困境的政策建議———基于產品視角的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可知,小農戶的大量存在增加了農業保險的供給成本。我國農戶的小農性質是不能改變的現實,至少在短期內無法改變。那么,為小農設計和提供他們所能夠負擔得起的、有效分散其生產風險的農業保險產品,這是政府和保險人所能夠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

(一)農業保險產品概述

農業保險產品按照賠付是否基于實際損失而將其分為傳統農業保險產品和創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兩大類。

1、傳統農作物保險產品。

國際上開展的農業保險大部分是傳統農業保險,即基于損失的農業保險———當農戶發生損失時進行賠付。為了進行賠付,保險人要對每個索賠的農戶的損失逐一進行估計。傳統的農作物保險有兩種主要類型:指定險農作物保險(named-perilcropinsurance,NPCI)和多重險農作物保險(multi-perilcropinsurance,MPCI)。指定險農作物保險是指特定災害發生后,按照實地測量的產量損失比例計算賠付金額的作物保險產品。冰雹保險是最常見的指定險保險。由于冰雹損失通常是局部事件,冰雹保險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可由商業保險公司獨立提供。多重險農作物保險是根據投保作物歷年平均產量的成數確定保險產量,災害發生后進行賠付的保險產品。這類作物保險涵蓋了多種風險造成的損失。

2、農業保險創新產品———指數保險產品

指數保險是農業保險的創新產品,它的出現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在瑞典提供的天氣指數保險產品。20世紀末,在世界銀行的大力推動下,指數保險產品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試點,并得到了長足發展。指數保險是根據地區產量或某些目標天氣事件,如氣溫和降雨量進行賠付的農業保險產品。目前主要有區域產量指數保險和天氣指數保險兩種。區域產量指數保險(AreaYieldIndexInsurance)的賠付基于一個地區的實際平均產量。承保產量是該區域平均產量的一個百分值。當該區域的實際產量少于承保產量時保險人就要啟動賠付,而不管保單持有人的農場的實際產量是多少。天氣指數保險(WeatherIndexInsur-ance)是另外一種指數保險產品。這種產品的賠付是基于在當地氣象站測得的某些天氣變量的值(如降雨量或溫度)。賠付的計算基于預先協定的每一個指數單位的保險金額。2003年,世界銀行首次在印度進行了降雨量指數保險試點,結果表明,降雨量指數保險在當地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受到降雨量指數保險的啟發,更多類型的天氣指數保險(如洪水指數保險、干旱指數保險、季風指數保險等)被相繼提出。

(二)農業保險產品的比較

1、指定險產品與多重險產品的比較。

各國農業保險人提供的產品主要是多重險產品,即以一份保單保障澇災、旱災、凍害、風災及病蟲害等多項自然災害風險。Skees(2008)指出,在同一費率的框架下,保險人無法精確區分各種風險與損失的對應關系,極易因關聯損失而導致在同一地區同一時間出現大量賠付,因此,以多重險來覆蓋農業風險的做法將放大保險人的承保風險,增加財政負擔。Chanbers(1989)指出,在多重險模式下,保險市場極易滋生道德風險,因道德風險的影響,農業保險不具可保性。Hazell(1992)對印度(1985-1989)、巴西(1975-1981)、墨西哥(1980-1989)、菲律賓(1981-1989)實施的多重險保險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該四國的農業保險綜合成本率均在360%以上,高者接近600%,保險經營不具有可持續性4。與此相反,作為指定險產品的冰雹保險在北美和歐洲已經有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由于風險單一、便于管理、理賠流程獨特,在沒有政府財政補貼的情況下以商業化模式成功經營。因此,相對于多重險產品而言,指定險產品具有成本優勢,并且可以有效進行風險控制。

2、指數保險產品與多重險產品的比較。

傳統農業保險的諸多弊端催生了指數保險的誕生。指數保險產品區別于傳統農作物保險產品的獨特特征是,其賠付基于與損失相關的指數值而不是基于被保險人的單個損失值。承保指數是基于一個客觀變量的測量(例如,降雨量,風速,或溫度),這一測量值與用來衡量損失的變量密切相關(例如,農作物產量,或違約率)。指數保險合同的賠付率對于每一個保單持有人都是一樣的,不管保單持有人的實際損失是多少,得到的賠付金額取決于他們購買的保險金額的大小。具體而言,指數保險在以下幾個方面顯著優于傳統產品。

(1)信息成本低。傳統農業保險產品的一個固有缺陷是:該產品的產量估計是基于區域平均產量之上,而損失核算卻基于農戶一級的產量之上。這種做法有效地為那些預期產量少于區域平均產量的農戶提供了更多的保險保障,結果就會產生逆向選擇———具有最低預期產量的農戶最傾向于購買保險。因此,提供傳統險產品的過程當中,逆向選擇問題不可避免。在提供指數保險的情況下,關于基礎指數,農民與保險人相比已經沒有任何的信息優勢,從而有效降低了農戶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機會或者減少風險主體購買保險的機會,結果是逆向選擇的可能性比起傳統保險要小得多。(2)監督成本低。通常情況下,保險人難以知道產量損失是由不可避免的風險因素導致的還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需要對投保人的行為進行監督。然而保險人監督所有投保人的行為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傳統險產品的監督成本是相當高的。而指數保險的賠付由于不是基于農戶一級的損失之上,因此保險人也就沒有必要監督道德風險。

(3)展業成本低。指數保險合同有簡單的和統一的格式,合同并不需要調整以適應每一個投保人,因此被保險人更容易理解指數保險合同,這大大降低了保險產品的展業成本,而傳統農業保險則不然。

(4)理賠成本低。傳統農業保險的重要挑戰之一是損失核定的費用很高。在傳統農業保險制度下,保險人不得不逐一認定農戶是否遭受了損失,如果遭受了損失,那么損失程度有多大,這項工作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在指數保險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進行家庭一級的損失核定,賠償完全基于預先指定的閾值標的指數的實現(Skees,2008)。

(三)破解兩難困境的政策建議

從世界各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歷史來看,絕大部分國家銷售的都是多重險產品,而且其結果都是商業化運作以嚴重虧損告終,最終都靠政府的大量財政支持重新運作起來。從我國的農業保險發展的歷史來看,政府也是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農業保險的實踐當中。在某些情況下,政府是農業保險的直接提供者,另一些情況下是通過公-私合作的方式提供。這些情況都會產生大量的保費補貼,保費補貼使得農業保險更能讓農民負擔得起,但是沒能解決提供農業保險所需的高成本問題。然而,提供農作物保險補貼的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這些國家農村人口占了總人口的很小比重。而我國的農村人口占了總人口的50.23%,在我國實施全面的農作物保險補貼是不可行的。保費補貼雖然能使農民能夠負擔得起農業保險產品,但是大比例的保險計劃使補貼的費用高得驚人。就拿2010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農作物產值為36,941億元人民幣。為了給出政府對農作物保險進行補貼的初步估計,假設農作物產值的10%,即3,694億元得到了保險保障,如果保費補貼比例為40%,平均保費率為8%,則保費補貼的成本近120億元。政府的財政負擔之重可想而知。毫無疑問,對于我國而言,向小型農戶提供成本低的農業保險產品是破解兩難困境的有效解決方案。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重點開發和試點指定險產品和指數保險產品。

從理論上講,保險是根據大數定律,通過風險匯聚、降低期望損失的標準差,使被保險人在損失發生時可以獲得經濟補償的一項制度安排。資金與普通商品一樣,均具有邊際效用遞減的屬性,因此越是對低收入的農民來說,獲得損失補償的邊際效用就越高,農業保險就越顯重要(裴光、庹國柱,2009)。考慮到我國不能走高收入國家對多重險提供補貼的模式,另外為解決低收入農民的保險需求與農民的繳費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重點應該是開發能夠降低經營成本的產品。國際經驗已經證明提供多重險的成本相對于指定險產品和指數保險產品來說高很多,這對我國來說更是如此。上文已經詳細分析了指定險產品和指數保險產品的成本優勢,在此無需贅言,這兩種農業保險產品是破解兩難困境的理想的產品選擇。指數保險合同有簡單的和統一的格式,合同并不需要調整以適應每一個投保人,這不僅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投保人更容易理解指數保險合同,這對于農戶而言非常重要,而傳統農業保險則不然。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具有易開發、成本低的特點,而且其高效、透明的理賠方式可有效克服市場失靈,顯著改善農業保險經營效率,降低財政補貼支出,進而全面提升我國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魏華林、吳韌強,2010),因此應該成為我國農業保險產品開發的重點。

2、農業保險產品應該是地區特有的。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和耕種的條件在各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找不到一種能夠滿足所有條件要求的農業保險產品。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針對特定的區域,例如一個省份,找到適合該區域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農業保險產品。如,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基于其農業保險開展的時間長、農場規模大等特點,可以考慮在這兩個省、自治區推廣區域產量指數保險產品;對于上海、浙江等經濟基礎好的省份,可以考慮在這些省份開展市場化程度高的農險產品;而對于經濟條件差些的省份,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為主、適當開發和推廣適應其氣候和農作物的其他類型的產品。

3、政府應為農業保險人提供高質量數據。

在農業保險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不可忽略的。不論是國際經驗還是我國的實踐,都證明了農業保險發展中政府介入的必要性。然而,國際經驗也表明,各國政府都沒有正確地分離農業保險的社會功能和市場功能,這樣生成的計劃既不會吸引農民也不會吸引保險公司。在許多國家,政府往往不考慮保險市場在處理天氣風險中的作用。反而,它們傾向于在發生了極端天氣事件之后集中提供財政援助,正是災后援助的預期減少了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此外,政府也不應該過于頻繁地選擇直接的保費補貼。相反地,政府應該致力于資源被有效利用的領域,這一點至關重要。為了解決農業保險發展中的兩難困境,從產品開發和供給的角度來講,政府應致力于為風險市場營造適當的環境,尤其在優質數據的提供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和信息對于保險產品的提供來說至關重要。開發任何一種農作物保險產品時,保險人都要獲取有關一個地區種植的農作物的歷史數據,每一種農作物種植的公頃數和生產的噸數。為了提供指定險保險產品,保險人需要區域特有的數據來給出由指定險引起的損失的概率分布;為了提供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保險人需要來自很多氣象站的各種天氣變量的數據,他們也需要歷史的農作物產量數據,這樣他們可以確定哪種天氣變量與農作物產量損失最為密切相關;為了提供區域產量指數保險產品,保險人需要區域平均產量的農作物特有的和區域特有的歷史數據。

大部分的農作物保險所要求的數據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因為,私營部門不可能收集、歸類和存檔這些數據。此外,政府投資于收集、優化和存檔相關數據,使這些數據讓農業保險人更容易獲取,這將會刺激農作物保險的快速發展。總之,對于我國而言,一方面大量存在的小型農戶,增加了農業保險業務開展的成本負擔;另一方面,農業人口眾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多重險計劃并進行政府補貼的道路根本不可行。農作物對還處于小規模種植的我國而言,大部分以指定險、區域產量指數保險或天氣指數保險5作為開端應該是合乎邏輯的。

當然,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也并不是完美的。一方面,該產品的開發存在一些難點,如基差風險6、數據約束等;另一方面,天氣指數保險并不適合于所有的地區和所有的農作物。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大提高了用于開發天氣指數保險的數據的可獲得性,從而也大大降低了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困難。例如,衛星技術迅速發展,提供了洪水災害、農作物和牧草生長狀況的更多更好的高質量的信息,且近幾年來獲取這些數據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此外,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也可以作為向更先進的農業保險產品邁出的第一步,作為向擴大農村金融服務邁出的關鍵一步。

作者:鳳蘭李曉林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污视频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99re在线视频精品|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欧美极品videossex激情| 免费网站看av片|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84pao强力永久免费高清| 天天视频国产免费入口|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波多野结衣www|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无风险|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开嫩苞实拍在线播放视频|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国产人成777在线视频直播|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卡无卡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一级毛片**不卡免费播|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配人种jizz| 国产精品第12页|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在线观看| yellow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护士在办公室里被躁视频|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