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消費信貸余額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本文在新型消費信貸方式出現的情況下,選取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數據,研究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出結論,消費信貸確實與經濟增長有著穩定的關系,并且增加消費信貸有助于經濟增長。此外,相比于短期消費信貸,長期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更明顯。因此,鼓勵長期消費信貸更有利于經濟長期健康增長。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經濟增長
一、引言
消費作為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經濟增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消費需求不如投資、出口變化活躍,但它對經濟增長的慣性較大,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而消費信貸作為輔助和促進消費的一種手段,早已成為發達國家居民實現消費、維持和提升消費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時,消費信貸可以刺激某些商品的生產與銷售,促進經濟增長。此外,消費信貸為金融機構開辟了新的業務空間,并通過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經濟增長。近幾年,在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下,出現了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工具。自2013年以來,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國內電商巨頭紛紛涉足互聯網消費信貸領域。互聯網消費信貸的發展十分迅速,平臺數量從2010年的10家網貸平臺到2017年11月的5965家;網貸成交量由2010年不足40億到2017年11月的2278.43億。互聯網消費信貸已經逐步代替傳統的信用卡模式成為主流信貸方式。因此,本文在互聯網消費信貸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研究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很有意義的。
二、文獻綜述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消費信貸可以改變消費者的選擇和消費需求量,進而拉動經濟增長。沈健美和齊雪松(2007)指出,消費信貸主要通過直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以及刺激投資、擴大乘數效應、間接地帶動經濟發展,這兩條途徑促進經濟增長。實證方面,丁寧(2014)利用公開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的結果是:中國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但由于消費水平不足,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較弱。除了使用國家層面的宏觀時間序列數據,也有一部分學者采用省際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梁嬡(2012)分別采用2007~2011年北京市以及全國的季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在近年來逐步增強,但中長期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顯著,特別是北京市中長期消費信貸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顯著超過了短期消費信貸。丁洪福和李樹玲(2009)利用2001年到2008年遼寧省14個市的面板數據,構建反映遼寧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之間動態關系的面板數據模型,其研究結果表明: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但對于不同城市而言,影響的程度和大小存在一定的差異。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擇本文主要選取GDP、CL、LCL、SCL這四個變量進行分析,其中GDP表示國內生產總值,CL表示消費性貸款余額,LCL表示中長期消費性貸款余額,SCL表示短期消費性貸款余額。GDP用來衡量經濟增長,CL、LCL和SCL用來衡量消費信貸。GDP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消費信貸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本文選取的數據為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相應季度數據。
(二)數據處理由于存在價格變動和季度性波動,本文使用對應的季度CPI數據進行價格調整以剔除價格因素,并使用CensusX12的方法進行季節調整以消除季節因素的影響,將變量數據轉換為可比數據。最后,為了方便分析,對變量數據取對數,分別命名為lnGDP、lnCL、lnLCL和lnSCL。
(三)檢驗分析1.平穩性檢驗考慮到序列的平穩與否會強烈地影響到序列的行為和性質,而且非平穩序列可能會造成偽回歸。因此,首先對目標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得到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這三個序列都為二階平穩序列。2.協整檢驗為了進一步分析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本文選取三組模型,并對其包含的兩個變量分別進行協整分析,得出結果如表2所示。檢驗結果表明lnGDP和lnCL、lnGDP和lnSCL、lnGDP和lnLCL之間均存在協整關系。再分別對這三組模型進行回歸,得出lnCL、lnSCL和lnLCL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4845、0.3427和0.5211。由此可見,長期消費信貸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最大,短期消費信貸的拉動作用最小。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文采用Eviews默認的2階滯后階數對lnGDP和lnCL、lnSCL、lnLCL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結果如表3所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CL和lnLCL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而lnGDP是lnSCL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消費信貸余額和長期消費信貸余額對國內生產總值有較好的解釋力,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可較好地解釋短期消費信貸余額。
四、結論及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消費信貸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穩定的關系,但推動作用不強。這主要還是由于我國的消費信貸占經濟總額比重較低,不能充分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根據易觀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約為9.8萬億(不包括房貸),占GDP比例為12.32%;而美國2017年的消費信貸余額約為26.07萬億,占GDP比例為20.26%。可見,我國消費信貸無論從金額還是GDP占比上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應當促進消費信貸的增長,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調整消費信貸結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自2008年到2017年,我國短期消費信貸的比例不斷上升,由最初的10%上升到21.59%。而根據本文的結論,中長期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大,所以鼓勵中長期消費信貸發展對經濟增長更有幫助。不過我國長期消費信貸中有很大一部分為房貸,而房地產兼具投資與消費屬性,長期消費信貸比例過高也是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的。因此,合理調整消費信貸的整體結構以及中長期消費信貸的內部結構,更有助于經濟健康發展。
(二)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為消費信貸模式的創新及調整提供了可能性,靈活多變的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模式為傳統消費信貸做了很好的補充。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消費信貸覆蓋的用戶群體廣,服務的區域大,較之傳統消費信貸模式使用方便快捷。雖然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消費信貸主要為短期消費信貸,相比于長期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小。但是,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消費信貸模式進行產品創新,豐富中長期消費信貸品種以彌補市場空缺,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完善消費信貸體制目前,我國消費信貸相關的法律法規,配套的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在新型互聯網消費信貸模式下,更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保障消費者與相關金融機構的合法權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體制才能保證消費信貸市場的安全運營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寧.中國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4(3).
[2]沈健美,齊雪松.我國消費信貸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J].廣西農村金融研究,2007(1):79~82.
[3]譚燕芝,李蘭.論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基于借鑒美國消費信貸的視角[J].消費經濟,2008(3).
[4]周鴻,劉軼.消費信貸與區域經濟增長差異———基于湖南省數據的實證研究[J].求索,2008(12):41~43.
[5]林曉楠.消費信貸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06(11).
作者:劉若秋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