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政政策為主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省汶川縣的8.0級大地震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據中科院牛文元教授初步計算,地震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達1300~15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近十年來中國年均各類自然災害損失總額的70%以上。如何在最短時間內以有效的政策措施彌補損失,重建災區,筆者認為,財政政策應成為主導。
1財政職能主導災后重建工作的必要性
財政的職能是指財政的內在功能與職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財政的職能為維護國家、配置資源、分配收入、穩定經濟和監督管理五大職能。
1.1維護國家的職能維護國家的職能決定于其社會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指財政具有維護國家機器存在和發展的功能與職責,是市場經濟中政府政治左右在財政領域的延續與體現。地震造成的損失巨大,在災后重建過程中,災區需要源源不斷的物質資料。據民政部報告,截至6月26日12時,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538.95億元。1300~1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致使災后重建對巨額資金產生迫切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不能隨意無償地長期占有物的要素,更不具有直接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職責和功能,為了實現救災和重建資金保障,巨額資金只能通過財政來籌集。
1.2配置資源的職能配置資源的職能是指財政具有通過一定的方式,特別是通過資金,財力的分配,引導人才和物力的流向,促進資源配置趨向帕累托最優狀態的功能與職責。它的實現決定于市場失靈的程度、人們對政府的態度以及對政府配置資源的成本與收益的比較。這次的重災區如汶川、北川、青川等地,經濟并不發達,而大量的死傷,更是使許多并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實現社會收益的最大化,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財政必須在災后重建的配置資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1.3分配收入的職能分配收入的職能是指財政具有通過對社會產品的占有、使用來調整各參與社會分配的行為主體的物質利益關系的功能與職責。目標是調整社會經濟生活中各方面的分配關系與利益格局,促進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的實現。短期內,地震使失業率驟然上升,加之中國原本就面臨的通脹壓力,財政分配收入職能的實現,要求財政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調整并改變市場機制造成的狀況,調節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與利益格局,以盡快使災民的生活條件恢復至正常水平。
1.4穩定經濟的職能穩定經濟的職能是指財政具有通過一定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實現總量平衡,并適度增長的功能與職責。四川的GDP占全國GDP的比重不高,四川生產部門的經濟損失不會對全國的經濟增長造成影響。因此,中央銀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不會因地震動搖,短期內解決震區經濟總量失衡,應主要運用財政政策。
1.5監督管理的職能監督管理的職能是指財政具有通過一定方式對財政資金運動進行監督、控制,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考核分析的功能與職責。監督管理職能通過對財政活動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的懲罰,強化財政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監控,為災區資源配置的實現提供保證。從財政的五大職能分析,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要以財政活動作為重要保證。
2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參與災后重建
財政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應占主導地位,但如何安排財政活動卻是一個難題。中央財政決定安排700億元用于災后重建,這對于一個受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直接受災人數達1000多萬(涉及4000多萬人)的嚴重自然災害的重建工作來說,難以滿足需求。然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次性拿出2007年全國財政支出(49566億元)的1.41%,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要用好這筆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必須綜合運用財政政策,發揮它的整體優勢,將700億作為催化劑,吸引更多的資金參與災后重建,以便在較短時間內讓災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2.1財政貼息,支持恢復生產,扶持災區企業發展災后重建最關鍵的是要讓災區的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只有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災區的經濟秩序才能恢復,經濟鏈條才能正常運轉。而目前災區的企業十分缺乏重建資金,財政可以采用財政貼息的方式支柱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2.2政府采購,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實行政府采購,其優勢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并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實行政府采購,一是可利用集中采購所產生的規模效益,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參與競爭,采購到物美價廉的物資,節約重建資金。二是可使采購活動公開透明,便于社會監督,群眾易于接受。三是可運用其政策功能,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環境節能企業等災區企業實行扶持與傾斜,在同等條件下,將采購合同優先授予災區企業。四是可對于商業信譽好的企業,在授予合同后將款項提前支付,以幫助企業組織生產。
2.3稅收減免,照顧相關企業這一措施主要通過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采取減少或者免予征稅的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和調節經濟。所以,應在特殊時期使用特殊政策,對于這次在抗震救災中捐款數額大,捐贈物資多的企業,可以運用稅收減免政策。
2.4財政補貼,扶持災區企業發展財政補貼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為了發展經濟和保障人們基本權益而采取的一項財政措施。進行災后重建,也是國家為了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所以,在災后重建過程中,要運用財政補貼政策,扶持在企業發展。總之,筆者認為,應以財政政策為主導,增加財政支出,支援災后重建。